收支差额为盈余(或赤字),它反映当期的储蓄规模。人一生的收支总是不平衡的,在买房时需要支付大额的房产首付款,孩子上学时需要支付高额的教育费,年老体迈时退休金不能满足生活所需。但在大多数的工作斯间,收入应大于支出,才能形成一定的储蓄结余,从而弥补漫长退休生涯中养老支出的不足。
二、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分析可以用来简明地衡量家庭的财务安全性、流动性、盈利状况,反映其风险偏好、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判断财务问题,以便进一步制订改善财务状况的方案。
常见财务比率指标有资产负债比率、收入负债比率、支出保障比率、储蓄比率、净资产投资比率、投资回报率等。这些指标可以根据个人财务报表中的项目直接计算出来,相对比较简单,主要用来反映和指导当前的个人财务活动。
(一)资产负债比率
这类比率有两个相互联系、从不同方面反映家庭负债状况的指标。
1.总资产负债比率
总资产负债比率=总负债/总资产
这一比率用来综合反映家庭债务负担状况和还债能力。这一比率的数值范围为0 ~1,如果大于1,从理论上讲,该家庭已经破产。一般情况下应将其控制在0.5以下,以减少由于资产流动性不足而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
2.净资产比率。
净资产比率也称自有权益比率或净资产偿付比率,用来反映家庭自有资产对总资产的支撑程度。
净资产比率=净资产/总资产 这一比率的数值范围也是0 ~ 1。接近0意味着目前的生活主要是靠借债来维持的,一旦收人下降或利率提高,很可能陷入资不抵债的破产境地。接近1则意味着财务比较安。对于进入退休阶段的家庭而言,一般不宜负债,净资产比率越髙越好。但是对于很多理财目标尚未实现的年轻家庭而言,髙净资产比率则意味着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信用额度,其财务结构还有通过负债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一般情况下,该比率应高于0.5。
(二)收入负债比率
收入负债比率=当期应偿债本息/当期收入
在用于偿债的收入可以免税的国家可使用税前收入,但在我国,用于偿还债务的收人不能免税,因此比较适合使用税后收入。这一比率反映家庭的
偿债能力,是衡量家庭财务状况是否良好的重参指标。对于收入和债务支出都相对稳定的客户,可以年度为计算周期;对于收入和支出债务支出不稳定的客户,以月度为计算周期。一般收入负债比率在0.4以下时,财务状况正常。也有学者认为,为保持财务的流动性,收入负债比率保持在0.36左右较为合适。
(三)支出保障比率
这类指标反映了在发生意外情况时以家庭现有资产变现来满足支出需要的能力。常用的指标有四个。
1.流动资产保障率
流动资产保障率=流动资产/月均支出
该比率反映资产在不发生价值损失的条件下迅速变现,以应付家庭支出需要的能力。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及可以及时变现的短期债券等。这一比率的经验值为3,即流动性资产可以满足3个月家庭支出需要:
2.生息资产保障率
生息资产保障率=生息资产/月均支出
生息资产包括现金类资产、金融性投资资产和实物投资资产。当流动性较好的现金类资产不能满足家庭支出需求时,就需要变现投资资产。这一比率的经验值为6,即生息资产至少能保障6个月的家庭支出需要。
3.净资产保障率
资产保障率=净资产/月均支出
净资产是扣除负债后的家庭自有资产,包括自用资产。当可变现资产仍不能满足家庭发生变故后的基本支出需要时,有可能需要变卖部分自用资产。所以,这要求保障的月数更长,这一比率的经验值为12,即所有资产变现并扣除家庭债务后的资金应至少能保障1年的家庭支出需要。
4.灾变保障率
灾变保障率=(可变现资产+保险理赔金-现有负债)/(5-10年生活费+房屋重建装修成本)
这一比率是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