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

经在井冈山上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一部分人民已经率先获得了解放。那么1927年在解放区实现的是( ) A、爆发式飞跃B、价段性部分质变C、局部性部分质变D、非爆发式飞跃 52、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该变化( )

A、是否显著激烈B、是否迅速明显C、是否超出度的界限D是否引起事物变化 53、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度”是指( )

A、事物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B、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C、把事物内容的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界限

54、“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关于( )

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B、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C、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55、下列关于“过犹不及”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质量互变的客观规律B、“过”是指在“质”上的超过C、应当将事物的改变都控制在量变的范围内D、质变之时,量变停止

56、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指出,对待本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A、辩证否定观B、矛盾的普遍性原理C、量变质变原理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57、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主张是( )

A、认为一切都是不确定、不可知的B、否定中包含着肯定的因素C、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D、否定式绝对的,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58、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 )

A、事物周而复始的自我循环B、事物相互转化与无穷发展C、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D、经过两次否定再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59、雪莱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该名言体现了( )

9

A、普遍联系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 6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

61、有人认为:“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规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当中产生的”。这些是关于因果关系的错误观点。关于因果关系,正确的理解包括( )

A、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不移的B、原因和结果是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是人的主观联想D、原因和结果只是人脑的功能 62、以下关于假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假象不是事物本质的反映B、假象是由主观条件造成的虚假现象C、通过假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D、假象是对事物本质歪曲的反映

63、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围绕着价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D、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 64、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 )

A、铁杵磨针B、以砖磨镜C、心想事成D、水中捞月

65、“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中,某些生产队甚至汇报说水稻亩产达到几十万斤。改革开放后,水稻专家通过反复试验提出了我国水稻能够实现亩产过吨的目标。2003年,我国培育出了亩产900公斤的水稻,从而为进一步实现亩产吨级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以上事实说明( )

A、提出水稻亩产几十万斤的人混淆了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之间的区别B、水稻专家提出的目标和实践的成果体现了可能性总是向现实性转化的关系C、“国产过吨”目标与“水稻亩产几十万斤”的提法都具有抽象的可能性D、“亩产900斤”是朝着“亩产过吨”目标发展过程中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的存在 66、我国制定2015年远景规划的依据是( )

A、现实的可能性B好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现实性

10

67、揭示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范畴是( )

A、现象和本质B、必然性和偶然性C、原因和结果D、现实性和可能性 68、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的逻辑过程的起点是( ) A、客观规律B、社会实践C、感性认识D、思维抽象 69、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是( )

A、归纳方法B、分析方法C、综合方法D、演绎方法

70、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的关系属于( )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71、有人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是()

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旧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72、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荀子说:“天行常有,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句话说明了( )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B、规律的平等性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D、规律的能动作用 73、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是( )

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B、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C、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D、意识活动对人体

74“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宋代大学者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此诗中没有包含的哲理是( )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C、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是劳而无获的D、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条件出发 7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 )

A、物质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B、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人的能动作用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D、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7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

A、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B、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征服D、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 多项选择题:

11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原因包括( )

A、该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B、该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C、该问题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D、该问题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与方向 2、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分为( ) A、可知论B、不可知论C、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 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

A、感觉是人与外界事物之间的屏障B、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C、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D、存在就是被感知

4、唯物主义的具体形态有( )

A、原始古典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5、我们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的唯物主义,是因为它在内容上实现了( )

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B、可知论与唯物论的高度统一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管的高度统一

6、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形式与内容的统一C、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7、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

A、本质规定B、根本属性C、唯一特性D、最高共性

8、“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但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物质”的定义存在差异。二者对“物质”范畴的认识是( )

A、抽象和具体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D、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9、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理论意义是( )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坚持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