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组织行为学复习题

7、强化有哪些类型?分别举例说明。

8、试举例说明不同的强化方式所起的效果有何不同。 9、试总结有效激励的方法和措施。

1、解释需要、动机、行为的关系。思考你现在主要的需要是什么?它们怎样引导你的行为?

需要: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客观的刺激包括身体外部的,也包括身体内部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人的需要不只一种,优势需要才决定和支配动机。

动机: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人的任何动机与行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需要转变为动机的条件有二:

1)需要到一定强度,产生满足需要的愿望 2)需要对象(目标)的确定

有一定强度的需要,还要有诱因条件,才能成为推动实际活动的动机。

同样,有某种动机不一定就会引发行为。一般说,只有优势动机可以引发行为 动机和行为之间并不是完全确定的对应关系。 1)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行为。 2)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动机。

3)一种行为可能同时为多种动机所推动。

4)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 5)错误的动机有时外表被积极的行为所掩盖。

2、简述激励的过程。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而人的行为方向就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激励过程,如图所示(顺时针转动)

需要 激 发 动机 驱 动 行为 实 现 目标

达到 强化 满足程度

3、双因素理论有哪些优缺点?我们如何借鉴?

贡献:1)采取了某项激励措施并不一定就带来满意,更不等于劳动生产率就能够提高。 2)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

3)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要注重用工作安排、精神鼓励、发展机会等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局限:1)调查取样的数量和对象缺乏代表性。 2)调查时问卷的方法和题目有缺陷。

3)满意和生产率提高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4)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截然分开不妥。

借鉴:1)实施激励时,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2)合理运用工资、资金等措施,使其产生激励作用。

3)注意激励深度问题。

4)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4、目前我国企业中奖金是激励因素还是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

5、简述成就激励理论、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成就激励理论:

1)在满足了生存需要后,人的基本需要由权力需要、归属需要和成就需要构成。 不同的人需要的排序不同。

2)高成就需要者不同于其他人之处在于他们想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愿望。喜欢表现自己,能够独当一面,愿意承担责任并解决问题。希望得到明确而迅速的反馈,愿意接受挑战。 3)高成就需要者在能独立工作、可以获得信息反馈和具有中度风险的工作环境中能被高度激励。

4)以身居主管位置的人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但高成就需要者并不一定就是一个优秀的主管。可以通过培训激发员工的成就需要。

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主要研究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其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取得了成绩并获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报酬的绝对量,而且还关心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会进行种种比较,包括横向的和纵向的比较,以确定自身所获报酬是否合理、公平。

公平理论认为:(1)职工对报酬的满足程度是一个社会比较过程。(2)一个人对自己的报酬是否满意,不仅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