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1.0、组织的定义及组织的存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1、试述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含义。
2、举例说明组织行为知识对管理人员的重要性。 3、说明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必然性。
4、说明瓦格纳法案对管理发展的历史意义。
5、对比说明韦伯“科层制”组织与“新组织”的不同特点。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有哪些基本类型和方法。 7、说明实验室和现场试验的区别。
8、劳动分工有哪些优越性和不利方面?其演进对组织结构有何影响?举例说明。 9、分析信息技术对企业、员工及其关系的影响。
1.0、组织的定义及组织的存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定义:是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目标而在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
条件: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
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1.1、试述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含义。
概念: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三层含义: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
2、举例说明组织行为知识对管理人员的重要性。
一、培养与提高人际关系技能
二、进行成功的和有效的管理活动,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三、提高对员工行为的科学认识,认识组织冰山潜层的问题;管理之道,重在管人;管人之道,重在行为!
四、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
3、说明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必然性。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是组织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组织行为学是随着组织的演变、管理理论的发展而产生的。
一、管理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和现代管理三个发展阶段。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对象,在管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涉及到对人的管理,于是研究人的行为的规律,便成为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
二、社会的进步促使组织中的管理必须重视对人的管理,组织管理学、人事管理学这些管理学的分支,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管理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三、组织行为学正是在管理学特别是在组织管理学和人事管理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而来的,是管理学的新发展。
4、说明瓦格纳法案对管理发展的历史意义。
瓦格纳法案对我们企业管理的启示:
(1)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存在需要政府的活动增加。瓦格纳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工业化,不断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化,这需要建立司法体系和管理制度,以规范行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活动。
(2)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及从事的生产性活动,也会随着经济的工业化而不断扩大。因为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更加突出,市场机制不可能完全有效地配置整个社会资源,需要政府对资源进行再配置,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3)城市化以及高居住密度会导致外部性和拥挤现象,这些都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和管制。最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要求政府在这些方面增加支出。这就是说,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上述服务的需求增加得更快,政府要为此增加支出。
5、对比说明韦伯“科层制”组织与“新组织”的不同特点。
韦伯“科层制”组织特点:专门化、等级制、规则化、非人格化、技术化。 “新组织”的特点: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多元化、全球化。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有哪些基本类型和方法。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分类
(一)以应用广度为原则的分类 (二)以研究目标为原则的分类 (三)以研究可控性分类的研究方法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研究方法 (二)实验方法 (三)数量统计方法 (四)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