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顶盖前区
位于中脑间脑交界,后连合与上丘之间,内有很多杂乱核团:总称为顶盖前区核。 传入:双侧视束传来的视网膜节细胞轴突 传出:止于双侧动眼神经副核 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7) 上丘核/下丘核(视听反射)
上丘:里面有上丘核,分层结构,核团6~7层。上丘是视觉传导通路上的一个中级带。视神经交叉后形成视束,一部分到外侧膝状体,一部分到上丘。与瞳孔对光反射有关。发出的顶盖脊髓束形成被盖背交叉
下丘:主要是听觉的中继站,外侧丘系纤维到这大部分终止,发出纤维通过下丘臂到内侧膝状体,继续发出纤维到听觉中枢。发出纤维也到上丘,与上丘发出纤维共同完成视听反射。顶盖脊髓束参加此反射
关于下橄榄核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E A 接受来自大脑皮质、脊髓和红核的纤维 B 发出纤维参与小脑下脚 C 参与小脑对运动的调节 D 属于锥体外系 E 发出纤维参与外侧丘系
下橄榄核主要接受红核小细胞部发出的红核橄榄纤维,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通过小脑下脚进入整个小脑,属于锥体外系,参与小脑对运动的调节,还接受少量来自大脑的纤维,脊髓橄榄束。
蜗神经核的纤维(二级纤维)组成斜方体,越过中线,在上橄榄核的外方折向上形成外侧丘系,部分斜方体进入上橄榄核,上橄榄核发出的部分纤维重入斜方体,在同侧或对侧外侧丘系上升。
关于红核的哪个选项是错的?E A 位于中脑被盖
B 小细胞部发出中央被盖束(也叫红核橄榄纤维),下行到同侧的下橄榄核 C 大细胞部发出红核脊髓束,通过被盖腹交叉下行到脊髓和网状结构 D 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 E 参与同侧的运动调节
和脊髓的联系
小脑半球中间区发出的纤维经中间核接替后,经小脑上脚交叉到对侧,部分止于对侧红核大细胞,经红核脊髓束交叉止于同侧脊髓前角外侧部神经元,,调节肢体远端肌张力和运动协调。 和大脑的联系
对侧脑桥核的传入纤维-(小脑中脚)-小脑新皮质-齿状核接替-小脑上脚交叉-对侧红核的小细胞部和背侧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大脑皮质运动区
系列结构中没有参与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的是:E A/primary motor area(初级运动区,第一躯体运动中枢) B/ 脑桥核 C/ 新小脑皮质 D/ 齿状核
E/ 丘脑前核
哪些结构是非脑神经核团且不属于锥体外系?E A 下橄榄核 B 红核 C 脑桥核 D 上丘核 E 上橄榄核 非脑神经核团
延髓:薄束核、楔束核、楔副核、下橄榄核 脑桥:脑桥核、上橄榄核、外侧丘系核、蓝斑核 中脑:上丘、下丘、红核、黑质、顶盖前区
与小脑有关的核团:红核、脑桥核、下橄榄核、楔副核
调节运动锥体外系:下橄榄核、脑桥核、上丘、下丘、红核、黑质 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小脑三对脚
8. 脑干内的交叉纤维及穿行纤维
长上行纤维:
四大丘系:内侧、脊髄、三叉、外侧
丘系 内侧丘系 起点 止点 作用 由对侧薄束核和楔束核经内侧丘系交叉后,传递对侧躯干和上下肢的意识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 向上终止于丘脑腹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后外侧核(VPLNu) 脊髓丘系(脊髄脊髄的脊髄丘脑前束和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束) 脊髄丘脑侧束上升进入延髄合拢而成 (VPLNu) 传递对侧躯干和上、下肢的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 三叉丘系(三叉由对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发出的纤维越边到传递对侧头面部的皮肤、牙齿,丘脑束) 和大部分三叉神经脑桥对侧,上行终止于丘以及口、鼻腔粘膜的痛温觉和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脑腹后内侧核触压觉 组成 外侧丘系 (VPMNu) 由双侧蜗神经核和双侧发出的纤维大部在一侧外侧丘系传导双侧耳的听上橄榄核发出的二、三级脑桥的中下部,横行觉冲动 听觉纤维组成 越边到对侧,形成斜方体,之后上行构成外侧丘系,小部分纤维不交叉,加入同侧外侧丘系 脊髄小脑束: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深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