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不能自拔;
要有自我审视的风范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 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注:1、王贞白:唐朝广丰人。2、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这里青山环抱,碧树成荫,十分幽静。名为“白鹿洞”,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个坪地.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首句叙事,“读书不觉已春深”,言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
B.次句写诗人的感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这里以金子喻光阴,时间宝贵,应珍惜.
C.三句叙事补叙自己发觉“春深”,是因为“道人来引笑”。“道人”走在路上的人。“引笑”指逗笑,开玩笑。 D.“周情孔思”,当指古代读书人所读的儒家典籍。。 7.下列对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春天快过完了
B.次句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 C.三、四句叙事道人到来之时,诗人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 D. 道人来“引笑”的字里行间,表现诗人也慵懒散漫的生活一面。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2题。(12分)
刘显,南昌人。生而膂力①绝伦,稍通文义。家贫落魄,之丛祠欲自经②,神护之不死。间行入蜀,为童子师。已,冒籍③为武生。嘉靖三十四年,宜宾苗④乱,巡抚张臬讨之。显从军陷阵,手格杀五十余人,擒首恶三人。诸军继进,贼尽平。显由是知名。后迁⑤参将,分守苏、松。倭犯江北,逼泗州,鏊⑥檄⑦显防浦口。显
测贼将遁⑧,追击至安东。方暑,披单衣,率四骑诱贼,伏精甲冈下。贼出,斩一人。所乘马
中矢,下拔其镞,射杀追者。诱至冈下,大败之去。明日伺贼出,潜毁其舟。贼败走舟,舟已焚,死者无算⑨。显进秩⑩三等。
注释:①.膂力:体力。 ②.自经:上吊自杀。 ③.冒籍:假冒籍贯。 ④.苗:苗族。 ⑤.迁:升职。⑥.鏊:兵部尚书 ⑦.檄:古代官府用以征招或声讨的文书 ⑧.遁:逃跑 ⑨.无算:无数 ⑩.进秩:进升官职,增加俸禄。
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生而膂力/绝伦 B、巡抚张臬/讨之 C、明日/伺贼出 D、之/丛祠欲自经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间( ) (2)讨( ) 3、走( )
1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方暑,披单衣,率四骑诱贼,伏精甲冈下。
11、选文叙写了刘显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12、文中的刘显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3、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改编) (1)几处早莺争暖树, 。 (2) ,都护在燕然。
(3) ,拔剑四顾心茫然。
(4)不畏浮云遮望眼, 。 (5)念天地之悠悠, 。 (6)俗子胸襟谁识我? 。 (7) ,学诗谩有惊人句。 (8)安得广厦千万间,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4-17题。(16分)
灯
沐沐(
(1)跑步回来,拐上楼梯,便看到自家阳台亮着灯,小小的白炽灯泡散发出橘黄色的光芒。我心头一暖,这是先生特意为我留的灯。其实楼道有感应灯,脚步一靠近,便会亮堂起来。但只要先生在家,遥遥地便有一盏灯,无声地等候我的归来。我感动于先生细微的举动。
(2)很小的时候,乡村还没通电,写作业用的是煤油灯。煤油灯豆大的灯火闪闪烁烁,眼睛要凑得很近,方能看清书上的字。我们姊妹几个,在小小的四方桌旁围灯而坐,头碰着头,读书、写功课。一会灯火兀自微弱下来,母亲便起身把灯芯修剪修剪,灯火复又明亮起来。摇曳的煤油灯火,把黑暗驱赶到了背后。
(3) 后来,山村用上了电,电灯比煤油灯亮多了,灯线一拉,泻下一屋子的光,不像煤油灯,放置在灶台上,母亲炒菜是清楚了,饭桌这却影影绰绰,不小心错把辣椒当豆角,一口咬下去,辣得人嘘呼直咧嘴。但是,电灯费电,电比煤油贵。为了省电,我家一直长长的厅屋,点的是一只15瓦的灯泡,灯泡吊得高高的,在电灯下写作业,却没有煤油灯来得清晰。
(5)成家后,童年的烙印处处可循,我节水省电,人不在就把灯拉灭。先生的家也穷但很阔气,他们家热水充足,食物丰富,楼上楼下灯火通明,我眷恋于这样的居家场景。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处处留灯,客厅,卫生间,卧室,没睡下前,很少被掐灭。我喜欢有光,喜欢明亮温暖,我的孩子要在光明与温暖中稳稳地长大。
(6) 眨眼女儿上初中了,她放学晚,到家都要六点半之后,那时街边的路灯早已一盏盏点亮。我在厨房里忙活,厨房的窗对着外面,站在窗口可看到女儿回家的路。外面的雨,有了隐隐的秋意。我边准备晚饭,边不住地张望,晚归的孩子让母亲的心牵挂不安。
(7)一个个菜摆上了餐桌,晚餐总是丰盛些。时针指向六点四十五,孩子早早去校,已经在外呆足整整十二个钟头,是家里最辛苦的人儿!雨渐渐密了起来,路灯越发迷离。路上的行人一个个匆匆而过。终于,对面走来个穿着校服的熟悉身影——她撑着伞,身子前倾,脚步疲惫,沉重的书包使得她的背微微驼着。瞬间,我想流泪。她抬头,定是看到了灯光,看到了张望的母亲,她笑了,朝我扬扬手,小跑了起来……我想去迎接她,拥抱她,替她撑起风中的伞,帮她卸下重重的书包……
(8)但我什么也没做,什么也不能做。母亲不能替代孩子,她只能做一盏灯,伫立,凝望,照亮孩子前行和回家的路。
14.文章以“灯”为标题,有何妙处?(3分) 15.请概括文章中前面六个自然段的内容。(6分) 16.品
味句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终于,对面走来个穿着校服的熟悉身影——她撑着伞,身子前倾,脚步疲惫,沉重的书包使得她的背微微驼着。
17.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4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7~22题。(14分)
退步与向前
王也
(1)唐朝布袋和尚《插秧诗》曰:“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布袋和尚是从现实劳动中退步插秧的情境来阐述参禅的境界。
(2)社会在进步,人类在进步,每个人的成长也是在进步,当人们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时,非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不可。如果是非达到不可的,能停下来甚至退下来想想,就可以另辟蹊径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道路,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如自唐朝始的科举,多少学子为此而孜孜不倦、刻苦学习熬成白头?因此出现了范进中举而精神失常的情况,更多的是像孔乙己一样的心不如愿,贫困潦倒。但是,也有不少学子知难而退,却取得非凡成就。
(3)作家刘诚龙做过一次有趣的调查,他把两份名单给人看,问是否熟悉这些人名。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是: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结果,被调查者多数对第一份名单中的人一无所知,而对第二份名单耳熟能详。谜底最后揭晓: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第二份里的人,全是当时的落第举子!
(4)想当年,第一份名单上的人多么显赫啊!但由于在官场上的打磨,以致状元郎归于平庸,湮没无闻。而第二份名单中的人,名落孙山,与高官厚禄无缘。但是,他们很快调整心态,在逆境中奋起,有的成为思想家,有的成为文学家,有的成为农民领袖,有的成为一代枭雄,声名鹊起,载入史册。 (5)不少生活实践告诉我们,农人插秧,一步步倒退,退到最后,秧便插好了,看起来是退步,实则是向前。船舶前行,双桨却往后划动;箭拉得越往后,射出的距离就越远……
(6)不少青年人有着远大的理想,更有不少到处碰壁还执迷不悟。我们要鼓励勇往直前,也要劝告毫无进展的人及时认清方向转型,善于退步,才能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电视剧《潜伏》中有一句
台词:“有一种胜利叫做撤退。”退,有时是为了更好地进。
18.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9.开篇引用唐朝布袋和尚的诗有何作用?(2分)
20.文章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分析作用?(3分)
21.比较第(2)段画线处的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有何不同?为什么?(3分)
原句:何必非去挤独木桥不可?
改句:不必非去挤独木桥。
22.某校初三学生小明阅读了本文之后,联系到季羡林的《成功》一文中的一段,不禁产生了一个疑
问:“为什么这两段文字所持观点不同?”请你阅读以下链接文字,回答他的问题。(4分)
链接: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节选自季羡林《成功》)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3、4月27日上午,2017上饶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广丰区举行。本次文博会参展机构700余家,参展品种1万余种,参展客商来自7个省20个市,其规模、档次、品位前所未有。举办这样一场文化盛会,在上饶历史上尚属首次。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如果开幕式的主持人是你,你会有怎样样的开幕式致辞呢?字数在150字以内。(6分)
24.写作(50分)
鲜花的身后是绿叶,幼苗的身后是泥土,小溪的身后是山峰。身后的爱抚,身后的温暖,身后的坚强,支撑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冬季。请你以“有你在我身后”为题作文。 要求:(1)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A 2、 C 3、 D 4、 C 5、B 二、6、C 7、 D 8、 D
9、(1)暗地里 ( 2 )讨伐 ( 3)逃跑
10、正当暑天,刘显身披单衣,率领四个骑兵引诱贼兵,在山冈下埋伏精良士兵。
11、①在平定宜宾苗人叛乱的战争中,斩杀五十余人,擒获首恶三人。②防守浦口时击败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