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本项目生产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能把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成为可供人类食用的优质蛋白与健康食品,其培养基废料(菌渣)又是良好的农业有机肥料,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将大田、果树种植业和食用菌特种蔬菜业紧密结合,提高生物利用率,可彻底改变资源浪费型传统农业,实现“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无废生产”,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最为有效、持久的捷径。促进种植业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9.2.3 辐射带动能力分析
9.2.3.1 项目单位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原 则:公司出资集中建设年产300 吨杏鲍菇周年生产基地,通过协会免费为周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免费提供菌种,推行标准化种植技术;加强协会建设,通过协会牵线,与农户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实行保价收购,最大限度减少农户风险,保护农民利益。
利益分配机制和利益运行机制:1、由公司牵头建设年产300 吨优质杏鲍菇生产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建设,示范、引导农户发
展稀有食用菌新品种杏鲍菇,按照“公司+协会+基地”模式,合理分配三方利益。探索建立农户共同参股协会,协会参股企业的新机制,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济利益共同体。2、实现农业作业过程专业化,把生产杏鲍菇的全部作业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其中装袋过程如催菇、采收等作业过程在条件成熟时委托协会进行,由协会按照公司要求组织农民进行生产,保证农民获得应得收益,由公司进行技术要求较高的菌种制备、消毒、接种等生产过程。3、按最低保护价与农户签订产品收购合同、技术服务合同等,按照市场保护价格随行就市收购产品。当市场价较高时按照市场价进行原料收购,当市场价较低时,最低按保护价收购,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失。4、免费进行科技培训。公司举办定期不定期的免费技术培训,培育“土专家”、“二传手”,随时解决农民种植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如遇较大技术难题,及时邀请##大学和##研究所的专家教授进行指导解决。
利益保障和利益监督机制:1、法律保障。由公司与协会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以利益为联结纽带,以法律为保证。出现违约情况,双方共同协商解决,不能妥善解决则移交法院进行法律裁决。2、政府监督:省、市、县农业综合管理部门以及基地乡镇政府,通过检查等方式,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可能造成的一些
伤农做法有权进行及时监督和纠正。3、协会监督:发挥农民协会作用,代表农户利益,与公司随时进行对话协商,确保农户利益。 9.2.3.2 辐射带动基地
项目建成后,通过企业建设的基地示范作用,促进##省食用菌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无害化方向发展,预计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和省内进行其它食用菌品种的工厂化生产。此外,通过公司基地的示范作用,促使周边地区菇农组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利用##地区的品牌优势,打造杨凌食用菌种植的品牌,带动周边区域食用菌的种植,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9.2.3.3 辐射带动农户
本项目实施后,可直接解决20 名农民的就业问题,通过技术培训和基地示范,发展菇农200 户,实行企业四统一,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同时,项目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菇农1200 户,促进##省其它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 9.3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9.3.1 农民增收
据预测,项目建成后带动农民增收主要为有以下方面:一是,公司将年需要450 吨以上棉籽壳等原料,可变废为宝,为农民增收
10 万元以上;二是,可直接就近解决20 名农民的就业,按照公司工人平均工资1500 元/月计算,年可为这些农民工增收36 万元;三是通过技术培训和基地示范,发展菇农200 户,按照每户建设一个简易菇棚,将为每户农民年增收1.4 万元以上,合计为菇农新增收入280 万元。 9.3.2 农业增效
该项目属于生态、可持续的现代农业,是一次投资,多年收益的高效农业。而且兼具绿色农业、绿色加工业、旅游农业、节水农业、创汇农业等产业特征,通过项目实施,可以促进项目区发展珍稀食用菌品种种植、生产、加工为核心的高效农业,增加农业收益。同时,可大大提高我省食用菌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扩大市场,增加收益能力,为我省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9.3.3 对比分析
项目实施后,对公司而言,公司将新增业务渠道,形成新的利 益增长点,可为公司新增产值315 万元,新增收入315 万元,新增 利润121 万元,新增地方财政收入约18 万元;对周边农户来说,将起到科技示范的作用,带动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增加农民收入320万元以上;对于行业来说,将丰富我省食用菌产业的品种,带动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等方向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