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新的通货膨胀。新的通货膨胀不会自动解决通货紧缩的问题,只是将矛盾暂时掩盖起来,深层次矛盾不仅得不到解决甚至会进一步累积恶化。一旦政府投资的后力不继,又会很快掉进通货紧缩的深渊。 案例讨论
1、为什么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人们宁愿坐出租车而不愿坐公交车? 2、试列举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案例2: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 案例适合
总需求分析 案例内容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在多年迅速增长和极度繁荣之后经历了长期衰退。由于日本经济的长期增长以及日本企业采用终身雇佣制度等因素,日本历史上的失业率是极低的,但这次失业率却从1990年的2%上升到1998年的4%。在1990年以前的20年中,日本的工业生产翻了一番,但1998年和1990年GDP仍然一样,实际GDP停滞,有时甚至还下降。
在政府治理持续性经济衰退过程中,日本经济出现了典型的零利率、负通货的经济局面。1995年9月,为了促进经济复苏,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把贴现率降到0.5%的超低利率政策;1999年2月,中央银行为进一步减轻企业利率负担和刺激国内消费,在维持贴现率不变的情况下,将短期利率0.25%降到0.15%;同年3月份以后,日本央行大规模发行超出市场需求的货币,促使市场利率基本降到了“零”。同期,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自1999年第三季度开始低于上年同期水平,1999年全年物价水平与上年持平,2000年负增长0.4%,2001年负增长0.9%。 日本为摆脱经济衰退采取了不少政策措施,但收效甚微。 案例评析
该案例较好地说明了凯恩斯理论中对萧条的解释。按照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总支出Y由消费C、投资I和政府购买G以及净出口(X-M)四部分组成。上述四个分需求的减少都有可能使得总需求减少,从而使得有效需求不足。
第一,造成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是消费支出减少。这部分归因于股票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在日本,1998年的股票价格不到10年前达到的顶尖水平的一半。与股市一样,日本的土地价格在90年代崩溃之前的80年代也是天文数字。当股市和土地
13
价格崩溃后,日本公民眼看着自己的财富都消失了。而财富和收入的减少使得人们减少了消费支出。
第二,造成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是投资支出减少。这部分归因于银行系统出现的“信用危机”。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银行陷入了困境,并加剧了经济活动的衰退。80年代日本银行发放了许多以股票或者土为担保的贷款。当这些抵押品价值下降之后,债务人开始拖欠自己的贷款,从而使银行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以商业银行为例,截至2002年3月底,美国高盛公司估计日本金融机构持有的不良资产为236万亿日元。这种旧贷款的拖欠减少了银行发放新贷款的能力,所引起的“信用危机”使企业为投资项目筹资更难,从而压低了投资支出。
第三,上述两个分需求的减少使得总需求不足。同时我们观察到,在日本的衰退中,表现为经济产出的减少,同时利率降低。1998年的日本和1935年的美国一样,名义利率不到1%。这一事实说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IS曲线的紧缩性移动。因为这种移动既减少了收入又降低了利率。
日本为摆脱衰退采取了不少政策措施,但收效甚微。同时,这些政策也引起了争论。一些经济学家建议,日本政府要大幅度减税,以鼓励消费者更多地支出。但日本政府中的决策者却不愿意大幅度减税,因为他们想避免预算赤字。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建议,日本的银行体系要更迅速地扩大货币供给。在名义利率下降余地很小的情况下,迅速扩大货币供给也许能提高预期的通货膨胀,降低实际利率,并刺激投资支出。无论如何,日本的衰退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而“解铃还需系铃人”,办法还是要从总需求的扩张中去寻找。 案例讨论
1、结合本案例,说明构成总需求的四个分需求。
2、根据本案例的分析方法,请考察我国1997-1998年左右的总需求情况。
案例3:石油危机与滞胀。 案例适合
总供给与供给冲击、滞胀。 案例内容
中东盛产石油,却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虽中东用至全世界石油储量排在前两位的国家。依据《油气杂志》2001年的统计,沙特的石油储量占整个世界石油储量的35%,而伊拉克的石油储量则为151.11亿吨,超过了美国、
14
独联体国家和欧洲的总和。
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里,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一直被美孚、埃克森、壳牌等人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所垄断。从1945年起,中东各国逐渐掌握了本国的石油资源,各国经济也依靠石油逐渐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中东国家也开始利用西方对石油的依赖,将石油作为意识形态武器来使用。
在20世纪70年代,爆发了再次石油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于1973-1974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于1979-1980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34美元,导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出现。受石油价格上升影响,美国经济受到剧烈的供给冲击,造成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并存的情况,即滞胀。1978-1982年石油价格变动与美国通胀率和失业率的关系如表1所示。此次危机成为70年代末西方全面经济衰退的一个主要诱因。
表1 1978-1982年石油价格变动与美国通胀率和失业率 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石油价格变动(%) 9.4 25.4 47.8 44.4 -8.7 通货膨胀率(CPI,%) 7.7 11.3 13.5 10.3 6.1 失业率(%) 6.1 5.8 7.0 7.5 9.5 数据来源: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0页。
在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纷纷采取行动加强产业调整,建立石油储备。例如,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公布了《能源政策与保护法》,日本与德国也公布了《石油储备法》和《石油及石油制品储备法》。与此同时,各国还纷纷投资研究、建设替代能源。瑞典的卡尔博格公司于1973年率先开展了水煤浆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风力发电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太阳能也大量进入工业领域。
15
案例评析
本案例能够较好地说明两方面的理论。首先,石油危机造成的石油价格上涨是总供给冲击的一种,它的经济后果是:总供给冲击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这就是总供给变动的一个例子。其次,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左移的总供给曲线同总需求曲线结合在一起,用AD-AS模型来解释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80年代发生的滞胀现象。 由总供给的变动所造成的经济波动,被称作供给冲击(shocks to aggregate supply)。某种重要的能源供应(如石油)突然减少,从而使得石油的价格在短期内大幅上升,那么总供给曲线就会向左移动。在总需求曲线给定不变的情况下,总供求均衡所决定的产量和价格水平如图1所示。
在图1中,总需求曲线AD0与短期总供给曲线ASs的交点E1所决定的产量为Y1,价格为P1,潜在产量线与总需求曲线AD0的交点为E0,表示充分就业时的均衡点,Y0表示充分就业时的产量,P0表示充分就业时的价格。现假设由于某种原因使得总供给减
?。AD0曲线与ASS?曲线的交点为E2,E2所决定少,短期总供给曲线由ASS左移到了ASSO
Y2 Y0 Y1
(滞胀)Y0=Yf=潜在产量
图1 短期内产量与价格的决定:滞胀
Y
P2 P0 P1 E2 E0
E1
AD0
P 潜在产量
?ASSASS
的产量水平为Y2,价格水平为P2。显然,Y2?Y0?Y1,P1?P0?P2。即现产量低于原有产量,而且也低于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现价格水平不仅高于原价格水平,而且也高于充分就业的价格水平。这种产量更少、价格却更高的情况表示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这种状态被称为滞胀。
因此,本案例通过阐述了石油危机导致的总供给紧缩,能够基本说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发生的滞胀问题。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