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资料

A、真菌性角膜溃疡 B、匐行性角膜溃疡 C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D、病毒性角膜溃疡 56、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最首要的用药是(B ) A扩瞳剂B缩瞳剂C受体阻滞剂D碳酸酐酶抑制剂 五、问答题 (每题10分,共30 分) 1、简述房水流出途径。

答:房水自睫状突生成后,经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然后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外流:(1)主要通过小梁网通道:经前房角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再通过巩膜内集合管至巩膜表层睫状前静脉;(2)葡萄膜巩膜通道:通过前房角睫状体带进入睫状肌间隙,然后进入睫状体和脉络膜上腔,最后通过巩膜胶原间隙和神经血管间隙出眼。

3、患者,男,72岁,右眼无痛性急剧视力下降30分钟。高血压病史10年,脑血栓病史2年。专科查体:VOD光感/眼前,睑球结膜无充血,角膜清,前房清,瞳孔直径6毫米,圆,居中,直接对光反应消失,间接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不完全混浊,眼底:视乳头色淡,境界模糊,后极部网膜灰白色水肿,黄斑 “樱桃红”点;动脉明显变细,管径粗细不均,串珠状。VOS 0.5,眼前节(-),晶状体不完全混浊,眼底:视乳头色微红,境界清,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动脉细,反光增强,A:V约1:3。眼压右18mmHg,左14 mmHg。 问:(1)诊断及诊断依据 (2)治疗措施,为什么需要紧急抢救?

答:(1)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右) 老年性白内障(双)未成熟期 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改变(左)

诊断依据:1)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主干型)(右) 老年男性,高血压病史10年,脑血栓病史2年 右眼无痛性急剧视力下降30分钟

专科查体:VOD光感/眼前,瞳孔中度散大,直接对光反应消失,间接对光反应灵敏,眼底:视乳头色淡,境界模糊,后极部网灰白色水肿,黄斑 “樱桃红”点;动脉明显变细,管径粗细不均,串珠状。

2)老年性白内障(双)未成熟期 老年男性,双眼晶状体不完全混浊

3)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改变(左) 老年男性,高血压病史10年,眼底:动脉细,反光增强,A:V约1:3

(2)应分秒必争:因为视网膜缺血超过90分钟光感受器死亡将不可逆转,视力难以恢复。 1)扩张血管:快速,应立即①亚硝酸异戊酯0.2ml吸入②三硝基甘油0.5mg舌下含服③妥拉苏林球后注射④静脉滴注葛根素或其他扩血管剂

2)吸氧:95%氧气和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0min/h。

3)降低眼压:前房穿刺,间歇性按摩眼球10-15秒,醋氮酰胺口服

4)其他:疑有血管炎症者给预糖皮质激素。同时给预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 维生素B12,能量合剂。

5)病因治疗:治疗全身病如高血压。

1.epiphora泪溢:泪液排除受阻,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外。

9

2.流泪: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

3.眼表:起始于上下眼睑缘灰线之间的眼球表面全部的粘膜上皮,包括角膜上皮和结膜上皮。 .Herbert小凹:沙眼的特异性病理改变,即角膜缘滤泡发生得凹陷性瘢痕化改变。

7.白内障: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晶状体囊膜损伤,是其渗透性增加和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造成的晶状体浑浊现象。

*8.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因素。 9.PACG: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由于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或与小梁网产生永久性粘连,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

10.NTG: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指具有典型的青光眼性视乳头损害和视野缺损,但眼压始终在统计学正常范围内的一种青光眼。

11.Vogt-小柳原田综合症:以双侧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为特征的疾病,常伴有脑膜刺激征、听力障碍、白癜风、毛发变白或脱落。此病曾称为“特发性葡萄膜大脑炎”,是国内常见的葡萄膜炎类型之一。 14.RD:视网膜脱离。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可分为孔源性,牵拉性,渗出性。 15.视神经炎:泛指视神经的炎症脱髓鞘、感染、非特异性炎症。

16:视乳头水肿:视乳头的一种非炎症充血、隆起状态,由颅内压增高引起。

17.屈光不正: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无穷远处物体所成的像没有准确聚焦视网膜上的现象。 18.正视: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无穷远处物体所成的像正好聚焦视网膜上的现象。 19.近视:在调节状态下,平行光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现象。

21.共同性斜视:眼外肌肌肉本身和它的支配神经均无器质性病变而发生的眼位偏斜,在向各不同或更换注视眼时,其偏斜度相等。(眼位偏移随注视方向的改变而变化,也因注视眼的变化而变化。)

22.调节: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23.视路:从解剖上讲是指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至大脑枕叶实质视觉中枢的整个视觉传导通路。 24.麦粒肿:也叫外睑腺炎,是指化脓性细菌侵入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造成的感染。 25.睑板腺囊肿:睑板腺囊肿又称为霰粒肿,是指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27.生理盲点: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为1.5mm的淡红色区,为视盘,亦称视乳头,是视网膜上视觉纤

1.眼球:成人:前后径24.0mm,横径23.5mm,垂直径23.0mm. *2.眼球壁从外到内:纤维膜、葡萄膜、视网膜。 *3.角膜刺激征: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

4.角膜分5层(从前向后):上皮细胞层(可再生)、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可再生)。 5.房水排除眼球的主要通道是前房角。 6.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和角膜。

7.眼睑从内向外: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结膜层。

8.眼球内肌有有四条直肌,两条斜肌,各自的功能是直肌主要作用内、外、上、下转运动,与视轴呈23°角,次要作用内、外旋。

9.泪膜是覆盖于眼球前表面的一层液体,分眼球前泪膜和角膜前泪膜。泪膜传统分3层:表面的脂质层、中间的水液层、底部的粘蛋白层。

10.睑缘炎分为鳞屑性睑缘炎, 溃疡性睑缘炎,眦部睑缘炎三种。

11.外睑腺炎的切口应在皮肤面,切口与睑缘平行;内睑腺炎的切口应在睑结膜面,切口与睑缘垂直。 15.最常见眼睑恶性肿瘤是基底细胞瘤。 16.起源于睑板腺和睫毛的皮脂腺最常见。 17.沙眼-睑内翻-倒睫。

10

18.睑内翻分先天性睑内翻、痉挛性睑内翻(老年性睑内翻)、瘢痕性睑内翻。 19.睑外翻分瘢痕性睑外翻、老年性睑外翻、麻痹性睑外翻。 20.治疗瘢痕性睑外翻最常用游离植皮术。

21.泪囊病中最常见类型是慢性内囊炎,常见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和白色念珠球菌,主要症状为溢泪。 24.结膜炎按病因分类:感染性、免疫性、化学性或刺激性、全身疾病相关性、继发性和不明原因性 25.结膜炎常用诊断方法:临床检查(最基本、最重要);病原学检查(结膜分泌物涂片);细胞学检查 27.慢性细菌性结膜炎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摩拉克菌。 28.角膜炎分为浸润期、溃疡形成期、溃疡消退期、愈合期。 29.治疗细菌性结膜炎最有途径是局部使用抗生素。

30.单纯疱疹病毒眼部感染多数为HSV-1型。临床变现为病程长、反复发作、树枝状。 31.复发单纯疱疹病毒案病变部位分为树枝状和地图装角膜炎。

*32.角膜软化症有维生素A缺乏引起。眼表改变分结膜干燥、角膜干燥、角膜溃疡。 *33.白内障案睫状体混浊形态分皮质性、核性和囊膜下白内障。 *34.眼压正常值1.47-2.79Kpa(_11-21mmHg)。

*35.眼压高低取决于睫状突生成房水的速率、房水通过小梁网流出的阻力、上巩膜静脉压。 36.PACG治疗原则是手术。缩小瞳孔,联合用药,辅助治疗,手术治疗。 37.POAG治疗: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滤过性手术(最常用小梁切除术式) 38.葡萄膜炎分类:

按病因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

按临床和病理分为:肉芽肿性和非肉芽肿性。

按解剖部位分为: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 39.葡萄膜炎病因:感染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创伤及理化损伤、免疫遗传机制。 *40.前葡萄膜炎分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前部睫状体炎。

*41.前葡萄膜炎并发症: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低眼压及眼球萎缩。

42.前葡萄膜炎与急性结膜炎、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引起前葡萄膜炎的全葡萄膜炎相鉴别。 *43.视网膜脱离按发病原因可分为孔源性,牵拉性,渗出性三大类型。

*44.视网膜脱离治疗原则是手术。要点是术前清查所有裂孔,并进行准确定位。 46.屈光系统是指: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的复合光学系统。 47.屈光率取决于两介质的折射率和界面的曲率半径。 50.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

3.睫状体的主要功能:产生房水、营养眼球;维持眼内压;参与眼的调节功能。

*5.房水循环途径: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循环,另有少部分从房角的睫状带经由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和通过虹膜表面隐窝吸收。

*6.泪膜的生理作用:润滑眼球表面,防止角膜结膜干燥,保持角膜光学特性,供给角膜氧气以及冲洗、抵御眼球表面异物和微生物。

7.晶状体:眼球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完成眼的调节能力,如果晶体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其部分或全部混浊则发生白内障。

8.简述麦粒肿的临床表现:患处红、肿、热、痛, 硬结、化脓,或伴耳前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可引起眼睑蜂窝织炎。外麦粒肿较内麦粒肿炎症表现重。 9.简述麦粒肿(睑板腺囊肿)的临床表现: 1)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年人。 2)单眼或双眼同时发生。

11

3)起病缓慢,多无自觉症状。

4)临床表现为眼睑皮下无痛性圆形肿块。 5)若合并感染表现同内麦粒肿。 6)复发性或老年患者应与睑板腺癌鉴别。 10.眼睑闭合不全(兔眼)病因: 1)面神经麻痹(最常见)。 2)瘢痕性睑外翻。

3)眼眶容积和眼球大小比列失调。 4)全身麻醉或中毒昏迷。 *11.简述泪膜的结构和功能: 泪膜的结构:由外向内分三层:

1)脂质层,睑板腺、Zeis腺分泌的脂质构成,阻止泪液蒸发。 2)水液层,主泪腺和副泪腺分泌,含多种水溶性物质。

3)黏蛋白层,结膜杯状细胞分泌,降低表面张力,含多种糖蛋白。 泪膜的功能:

1)润滑眼表,提供光滑的光学面 2)湿润及保护角膜及结膜上皮 3)抑制微生物生长

4)向角膜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

*14.结膜炎的常见体征:结膜充血、水肿、渗出物、乳突增生、滤泡、伪膜和真膜、肉芽肿、假性上睑下垂、耳前淋巴结肿大。

*15.结膜炎的治疗原则:针对病因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必要时全身用药。急性期禁止包扎患眼。 16.细菌性结膜炎根据发病的快慢可分为超急性(24小时内)、急性或亚急性(几小时至几天)及慢性(数天至数周);按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 *17.沙眼临床分期:临床分期

I期:进行活动期,上睑结膜乳头与滤泡并存,上穹窿结膜组织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Ⅱ期:退行期,上睑结膜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为瘢痕。

Ⅲ期:完全瘢痕期,上睑结膜活动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 *19.试述角膜炎的病理变化过程:

1).浸润期:致病因子侵袭角膜,引起角膜缘血管网的充血,炎性渗出液及炎症细胞随即侵入病变区,产生的酶和毒素扩散,造成角膜组织结构破坏,形成局限性灰白色浑浊灶,称角膜浸润.

2).溃疡形成期:因致病菌的侵袭力和产生的毒素不同而致炎症的严重程度不一,坏死的角膜上皮和基质脱落形成角膜溃疡.

3).溃疡消退期:给与药物,患者自身的体液,细胞免疫反应,抑制了致病因子对角膜的侵袭,以及阻止了基质胶原的进一步损害,溃疡边缘浸润减轻,可有新生血管进入角膜.

4).愈合期:溃疡区上皮再生,前弹力层和基质缺损由成纤维细胞产生的瘢痕性组织修复. 角膜云翳、角膜斑翳、角膜白斑、黏黏性角膜白斑、角膜葡萄肿。

*20.角膜炎病因:感染源性、内源性、局部蔓延。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典型体征为睫状充血、角膜浸润、角膜溃疡。 21.真菌性角膜炎病因学:

1)常见的致病菌:镰孢菌属、弯孢属、曲霉菌属、念珠菌属。 2)外伤。

3)全身免疫力底下者。 *22.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表现:

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