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学控制测量课程设计 - 图文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控制测量课程设计

单位及时间。标石也可用石料加工或用混凝土在现场浇制。

图 3 图 4

盘石和柱石中央埋有中心标志(见上右图4)。埋石时必须使盘石和柱石上的标志位于同一铅垂线上。埋设标石一般在造标工作完成后随即进行。埋设时,应使标石中心与觇标中心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造标 、埋石国家水准点标石的制作材料、规格和埋设要求,在《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以下简称水准规范)中都有具体的规定和说明。关于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普通水准标石是由柱石和盘石两部分组成,标石可用混凝土浇制或用天然岩石制成。水准标石上面嵌设有铜材或不锈钢金属标志。

埋设水准标石时,一定要将底部及周围的泥土夯实,标石埋设后,应绘制点之记,并办理托管手续。

4 测量依据、原则

? 平面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75年国家高程基准。 ?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 《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 ? 通过审批的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第 9 页 共 23 页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控制测量课程设计

5 平面控制测量 5.1 导线精度要求

导线控制网可布设成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或导线网。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1的规定。

表 5-1 导线测量的各项技术指标

测回数 等级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方位角闭0.5″合差(″) 级仪器 ±2.0n ±3.6n ±5n ±8n ±16n 6 4 3 - - 1″级仪器 9 6 4 2 - 2″级仪器 - 10 6 2 1 6″级仪器 - - - - 3 二等 1/250000 1 1.8 2.5 4 8 1/100 000 1/55000 1/40000 1/20000 1/10000 三等 1/150000 四等 一级 二级 1/800001/40000 1/15000 注:表中n为测站数,D为测距边长,以千米计。 导线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相邻边长之比不宜小于1:3。

5.2 水平角观测

采用测回观测法,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I 安置仪器:在O点安置仪器,A、B设置目标;

II 盘左(正镜)观测:

①瞄A,读数a左= 0°01′10″(假设值),记入测回法观测手簿;

②顺时针转动照准部,瞄B,读数b左= 147°12′30″(假设值),记入测回法观测手簿;

③计算上半测回的角值:

第 10 页 共 23 页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控制测量课程设计

β左=b左- a左= 147°11′20″为上半测回值。 III 倒转望远镜,盘右(倒镜)观测:

①瞄B,读数b右=327°12′55″,记入测回法观测手簿;

②逆时针转动照准部,瞄A,读数a右= 180°01′50″,记入测回法观测手簿; ③计算下半测回角值:

β右= b右- a右= 147°11'05\为下半测回值。

IV 计算一测回的角值: V 限差要求

①两个半测回水平角之间的差距,通常为40秒(根据测量等级而定);

②同一个方向所测的盘左和盘右的两个读数之间的差距(2C)和不同测回所测的2C互差。

5.3 水平角观测要求

? 各测回间应均匀配置度盘,采用全站仪或电子经纬仪时可不受此限制。 ? 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 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值不得超过一格;四等以上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

的垂直角超过±3o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此限制。

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同方向测回间2c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②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应立即重测该测回。 ③测回中重测的方向数超过方向总数的1/3时,该测回数据作废并重测。 ④测站中重测的方向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该测站全部成果作废并重测。 水平角观测结束后,导线环(段)的测角中误差应按公式5-3式计算:

式中: m —— 导线环(段)测角中误差(″); fβ —— 导线环(段)角度闭合差(″); N —— 导线环(段)个数; n —— 导线环(段)测站数。

第 11 页 共 23 页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控制测量课程设计

5.4 距离测量规定

距离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4的规定。

表 5-4 距离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 使用测距仪精度等级 Ⅰ 每边测回数 往测 返测 一测回读数较差限值(mm) 测回间较差限值 (mm) 3 7 3 7 3 7 15 3 7 15 30 2 4 4 5 2 4 2 4 2 5 2 2 2 5 4 4 10 2 2 2 5 10 4 4 20 二等 Ⅱ Ⅰ 三等 Ⅱ Ⅰ 四等 Ⅱ Ⅲ Ⅰ Ⅱ Ⅲ Ⅳ 一级及以下 注:①一测回是指仪器照准目标一次、读数2~4次的过程。 ②距离往返观测平距较差应小于2mD。

③测距边的斜距应进行气象改正和仪器常数改正。

5.5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应符合表5-5的规定。

表 5-5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要求

等 级 观测方向值及 边长观测值及各项 边长与坐标各项改正数(″) 改正数(m) (m) 方位角(″) 第 12 页 共 23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