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选:C。
9.图所示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恒温条件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铵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盛有未打磨氧化膜的铝片的试管中加稀盐酸
C.向一定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9的NaOH溶液
D.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浓度的稀硫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过程;中和反应中溶液的pH的变化;金属与酸反应的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
A、温度不变,氯化铵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变化,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向盛有未打磨氧化膜的铝片的试管中加稀盐酸,开始与氧化铝反应不产生氢气,然后与铝反应产生氢气,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9的NaOH溶液,最终溶液的pH<9,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消耗相同质量的等浓度的稀硫酸时,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0.下列实验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加入酒精
C.称量NaOH固体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添加酒精时要用漏斗,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直接放在滤纸上会腐蚀托盘,应把氢氧化钠放在小烧杯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能将稀盐酸和Na2CO3粉末在烧杯中混合,而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11.酒精监测仪中的反应原理为:C2H5OH+4X(红棕色)+ 6H2SO4 =\2(SO4)3(绿色) + 2CO2↑+ 9H2O,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A.CrO3 【答案】A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故:反应前已知的原子个数:碳原子2个、氢原子18个、氧原子25个、硫原子6个;反应后原子个数:铬原子4个、硫原子6个、氧原子17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8个,故可知4X中含有铬原子4个和12个氧原子,故物质X的化学式为CrO1. 故选A.
B.Cr2O3
C.Cr2S3
D.CrSO3
12.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红磷燃烧可除去其中的氧气
B.瓶内水的作用是吸热和吸收生成的P2O5 C.实验中要将点燃的红磷缓慢地伸入集气瓶 D.如果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进水偏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红磷燃烧,可除去其中的氧气,不符合题意;
B、瓶内水的作用是吸热和吸收生成的P2O5,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中要将点燃的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缓慢伸入,会使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排出一部分,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符合题意;
D、如果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导致进水偏少,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