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习题

1.BC2.BE3.BC4.BC5.AD

(四)X型题

1.CE2.ABE3.ABCD4.ABCD5.ABCDE6.BCDE7.ABE8.BCD 二、填空题 1.进之海藏元 2.肝阳肾阳脾阳 3.脾肾 4.黄芪

5.三阴太阴 6.治本 7.内已伏阴 8.三阴;三阳

9.阳从内消;阳从外走 三、判断题

1.对2.错3.对4.对5.对 6.错7..对8.对9.错

四、问答题

1.答:王氏认为仲景《伤寒论》既可治外感,又可治内伤,但一般研究《伤寒论》的书,都详于三阳证,而略于三阴证。同时结合临床,他认为阴毒证尤惨,阳证易辨而易治,阴证难辨而难治。其次他在学术上虽师从张元素及李杲,但他认为张元素多言脏腑病机;李杲虽专题研究脾胃学说,但只阐?发了脾胃损伤造成的热中证,而对于内伤寒!邪冷物造成的“阴证”论述不够深入。因此}王氏著《阴证略例》一书,对阴证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等,都作了详细的分析。}2.答:王氏认为内感阴证的形成有内夕}}两个方面,外因与不知预防、外感寒湿雾露l之邪有关。寒湿雾露之邪,因其性为阴重浊,故“雾露人腹,虽不饮冷,与饮冷同”,可伤人阳气,导致阴证形成。内则与纵欲、劳倦饮食生冷、平素体弱有关。如指出:“阴证??乃嗜欲之人,耗散精气,真水涸竭,元阳中脱”等。

虽然王氏认为外感、内伤皆可导致阴证.但他特别强调劳倦、禀赋素弱、饮食生冷等所致的“内已伏阴”才是阴证发病的基础与关键。以其“内阴已伏,或空腹晨行或语言太过,口鼻气消,阴气复加,所以成病”。其中,王氏尤重饮食生冷、过服凉药,认为此为“内已伏阴”的主要因素,在阴证发病中尤为重要。《阴证略例》所载治验8例,其中7例都有嗜食生冷、过服凉药而致“伏阴”的病史。由此可见,王氏对阴证发病的认识是建立在以饮食生冷等为主的“内已伏阴”的基础之上,“内已伏阴”是致病关键。其对阴证病邪及发病的认识,实有与众不同的观点。

3.答:王好古认为阴证发病虽“先三阴而无定”,但中焦太阴虚寒则为病变的核心。内感阴证的主要病理变化,一为“阳从内消”,可见头痛不甚、腰腿沉重、心下满闷、腹中疼痛、自利不渴、不欲饮水、呕哕间作、倦卧欲寐等内阴证;一为中焦虚寒,阴寒内盛,逼阳外走的“内阴外阳证”,症见手足自汗、手背偏多,或肢体振摇、腰腿沉重、面赤目红、嗜眠、头面壮热、两胁热甚,或手足自温、两手心热、自利不渴、大便或难或如常度,或口干咽燥,或渴欲饮汤不欲饮水,或欲饮水,呕哕间作,或心下满闷,腹中疼痛,或时喜笑,或时悲哭,或时太息,语言错乱,或恐或悸,脉沉、弦、弱无力等。前

者为阴证之常,其证易于明辨,后者为阴证之变,其症状甚为复杂。

4.答:王氏认为辨识阴阳主要是在疑似之间,“阳证发热而厥,不为难辨;阴证寒盛,外热反多,非如四逆脉沉细欲绝易辨也”。为了使医生临证“阴阳寒热如辨黑白”,他广采诸家之说,参以己见,列举发热、口渴、烦躁、咳逆、便秘、下血、小便不利、小便色赤、手足自汗、

全身有汗、谵言妄语、厥证12个常见症状进行阴、阳证鉴别。并对阴证在某种情况下表现的变证和假象,阐明其原因,便于临床理解和掌握。 5.答:在治疗方面,王氏强调阴证治疗应从治本人手,若“治标不治本,则标本俱失”,而“治本不治标,则标本俱得”。因此,治本是阴证治疗的关键。在具体治则上,他认为“伤寒大汗之后尚有真武汤之温,矧阴证当可不温补哉?”所以,温补的治疗原则贯穿于阴证治疗的始终。

其治疗阴证主要根据阴证证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调理方法。如外感寒湿雾露之邪,症见发热、汗出、腰背强硬、头项不舒、四肢沉困、饮食减少,或食已脘闷、脉浮紧或缓者,自制神术汤、神术加篙本汤、神术加木香汤或白术汤以健脾燥湿,调中解表;若内伤生冷,过服凉药,导致中焦阴寒内盛,症见心下满闷,腹中疼痛,自利不渴,倦卧欲寐等内阴证;或阴寒内盛,逼阳外走,症见自汗,面赤目红,头面壮热,自利不渴等“内阴外阳”证,则强调以“调中”为主。认为“身冷脉沉,服调中药,阴自内之外,身体温和而愈”或使“阳从内生,唤人外热”。自制黄芪汤、调中丸等代表方剂。若病人少阴、厥阴,则在调中药内加用附子;若病情重者,则选用四逆、真武、通脉四逆等方治疗。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攻邪学派以下列何人为代表人物() A.张景岳 B.叶桂 C.张从正

D.许叔微 E.孙思邈

2.《儒门事亲》的作者是() A.张元素 B.张志聪 C.张子和

D.戴思恭 E.许叔微

3.张从正认为天之六气是() A.风、寒、暑、湿、燥、火 B.风、寒、暑、水、燥、火 C.风、寒、水、火、燥、湿 D.寒、暑、风、水、燥、热 E.风、寒、水、火、暑、湿 4.张从正认为地之六气是() A.雾、雨、露、雹、冰、雪 B.雾、雨、露、雹、冰、泥 C.雾、露、雨、泥、冰、雪 D.雾、雨、水、泥、冰、雪 E.雾、露、泥、雹、冰、雪 5.张从正认为人之六味是() A.酸、苦、甘、辛、咸、涩 B.酸、苦、淡、辛、咸、涩

C.酸、苦、甘、辛、咸、淡

D.酸、苦、甘、涩、淡、咸 E.酸、苦、甘、涩、淡、辛

6.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 A.血气调和为贵 B.血气疏通为贵 C.血气充盈为贵 D.气液宣通为贵 E.血气流通为贵

7.张子和认为,“凡上行者皆吐法”,下列哪一种方法不属此列() A.追泪 B.引涎 C.漉涎 D.泄气

E.嚏气

8.张子和用吐法治杂病头痛,常用的方剂是() A.瓜蒂散

B.葱根白豆豉汤 C.稀涎散 D.吐风散 E.常山散

9.张子和治痰食积滞,常用的方剂是() A.常山散 B.稀涎散 C.瓜蒂散 D.吐风散

E.葱根白豆豉汤

10.首先提出:“先论攻邪,邪去而元气自复”的医家是() A.叶桂 B.李杲 C.张从正 D.薛己

E.喻昌

11.张子和认为投补剂治虚证,应该是() A.脉脱下虚,气血不足 B.脉脱下虚,精气不足 C.脉脱下虚,精血不足 D.脉脱下虚,无积无邪 E.脉脱下虚,津液不足

12.下列医家中,善于运用以情胜情疗法的是() A.刘完素 B.张子和 C.孙一奎 D.喻昌

E.叶桂

13.张子和指出:“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其中“实,,是指() A.正实 B.邪实 C.气实 D.血实

E.腑实

14张子和提出“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其中“虚”是指()

A.正虚B.邪虚C.气虚D.血虚E.脏虚

15.重视治疗失当造成“药邪”的医家是() A.张景岳 B.叶桂 C.喻昌

D.缪仲淳 E.张子和

16.张子和认为影响人体血气流通的根本原因是() A.气虚 B.血虚

C.邪气 D.气滞 E.血瘀

17.张子和认为,凡是具有疏散外邪作用的方法都属于() A.吐法 B.下法 C.消法 D.汗法 E.和法

18张子和认为风寒暑湿之气,入于皮肤之间而未深,欲速去之的最佳方法是() A.汗法B.吐法C.下法D.和法E.温法

19.张子和认为,《内经》所谓“春伤于风,夏生飨泄”的病证,病根在风,治本之法是() A.散风健脾 B.温中散风 C.散风固涩 D.取汗散风 E.涌吐散风

20.张子和认为使用汗法后汗出的程度当是() A.汗出淋漓 B.周身★★然 C.反复令其汗出 D.以口渴为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