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挖除膨胀土,置换非膨胀土.
(3)采取防水保护措施,设置排水系统或增大堤侧土层覆盖厚度,防止地表水直接灌入,保持下伏膨胀土湿度.
(4)当用膨胀土作为填筑料时,可加入砂或石灰等掺合料,改变土料特性. 5.5 人工填土
5.5.1 人工填土堤基勘察内容除应符合本规程第3.1.3条或第3.2.2条的有关内容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调查访问填土的类型,填土年限,堆填方法. (2)查明填土的厚度和分布范围.
(3)调查原始地形起伏状况,了解掩埋的坑,塘,暗沟等情况. (4)查明填土的物质成份,颗粒状况,均匀性,密实性和压缩性. (5)调查填土地段地下水位和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
(6)调查填土地段已有建筑物的变化状况.
5.5.2 人工填土堤基勘察方法,除按第4章有关规定执行外,宜根据填土特点采取综合勘察方法.对冲填土,素填土,可采用土钻并取样进行试验;对杂填土,决口口门堆积土宜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勘察方法,部分钻孔深度宜穿过填土堆积土层.
5.5.3 人工填土堤基处理应符合下列原则:
(1)根据人工填土特性,确定清除置换或加固处理措施.
(2)对已建堤防强透水人工填土堤基,可用修建截渗墙,高压定向喷射灌浆,防渗灌浆等方法,作垂直截渗处理.地形条件适宜时,可采用铺沥防渗处理. 6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6.0.1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应查明堤防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数量,质量和开采运输条件. 6.0.2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工作应按勘察任务书进行.任务书中应明确设计阶段,所需建材种类,
数量和质量,根据工程规模,等级和地质特点,明确勘察精度和特殊要求.
6.0.3 天然建筑材料应按现行的《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以下简称《建材规程》)的规定执行.结合堤防工程特点,本规定对《建材规程》中某些技术要求和应注意事项作了一定补充和说明.
6.0.4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精度分为普查,初查和详查三级.在规划勘察阶段进行普查,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进行初查,初步设计勘察阶段进行详查.已建堤防加固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为一次性初查或详查.根据堤防工程特点,勘察精度可按下述原则确定:
(1)地质条件简单,储量大的产地,可按普查或初查精度控制;地质条件复杂,储量小的产地,可按初查或详查精度控制.
(2)有用层分布不稳定时,可按初查或详查精度控制;有用层分布较稳定时,可按普查或初查精度控制.
(3)产地临近堤防,有用层较薄,有可能挖穿不透水层时,可按初查或详查精度控制;有用层较厚,不可能挖穿不透水层时,可按普查或初查精度控制. 6.0.5 天然建筑材料产地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原则: (1)先近后远,开采运输方便.
(2)产地应在堤基保护范围以外,不得因材料开采影响堤基防渗和堤身稳定. (3)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
6.0.6 堤防工程天然建筑材料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堤身填筑土质量要求与均质土坝土料质量要求基本相同.
(2)护岸或石堤用料,宜选用致密坚硬,抗冲刷耐风化,干湿条件下性状稳定,块度适当,易于开采
13
运输的石料.
(3)分散性土,膨胀土,盐渍土等不良土料,不宜作为堤防填筑材料,如采用时,必须采取措施保证填筑质量.
6.0.7当就近选用土料作为堤防填筑材料时,应查明可利用层的厚度.计算土料储量时,应严格控制取土高程,保持一定的天然铺盖厚度,防止开采后导致堤基渗漏和渗透变形. 6.0.8 堤防工程有关天然建筑材料的问题可在堤防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论述,评价. 7 勘察成果
7.1 -般规定
7.1.1 堤防工程勘察各阶段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提交成果.
7.1.2 堤防工程应提交的勘察成果为各勘察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必要时应提交专题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进行施工地质工作的新建和加固堤防工程,施工地质工作结束后应提交施工地质报告.
7.1.3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各勘察阶段的最终成果应由报告正文,附图和附件三部分组成: (1)正文应全面论述本阶段勘察工作获取的各项成果并进行评价,提出结论和建议.要求内容客观真实,论述重点突出,形式务求实用,且应做到文字简练,条理清楚,论证有据,结论明确,建议合理.
(2)附图应按制图标准编制,能正确反映地质现象和勘察精度.要求图面准确,清晰,描绘工整,书写端正,内容实用,数据可靠,且图文相符. (3)附件应清楚,准确,有据.
7.1.4 施工地质报告是施工期地质工作的最终成果,应详尽阐述施工中揭示的地质现象,遇到的地质问题,处理情况及结论.并应收入施工期有关技术文件,影像资料和施工记录等.要求内容详实,论述简明,数据可靠,资料完整,并包括必要的附图和有关附件.
7.1.5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施工地质报告,均应按技术责任制规定进行校审,核批和责任签名.全部成果应及时提交,归档.
7.2 地质报告正文,附图和附件
7.2.1 各勘察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正文,应符合下列内容要求(其详细程度可根据不同勘察阶段作适当调整):
(1)前言中包括堤防区地理位置,工程概况,规划或设计意图,主要设计参数,勘察阶段,前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研究程度和存在的问题,本阶段勘察任务,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工作进行情况,应完成的工作项目和工作量.
(2)地质概况中包括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和水文地质情况等.
(3)堤基工程地质条件中包括地层结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等,可划分为不同的工程地质单元(段),分别予以阐述.
(4)已建堤防概况,堤身结构,填土组成,堤身质量,现状特征,隐患病害详述,历史险情及处理情况等.
(5)天然建筑材料中包括产地地质条件,岩土类型,品种,储量,质量,分布,开采运输条件等. (6)工程地质评价中包括堤基,堤身抗滑稳定,抗冲稳定,抗震稳定,隐患病患的原因,性质,发展趋势等有关重要工程地质问题的评价,提出设计所需地质参数和不良地质问题处理措施的建议.
(7)跨堤及穿堤建筑物区工程地质条件,可按相应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有关规定编写.
(8)结论及下阶段勘察工作建议.
7.2.2 施工地质报告的正文应包括下列内容:
(1)前言中包括工程概况,施工地质工作简况,实施过程,工作方法等.
14
(2)施工地质概况中包括工程地质简介,主要地质问题,开挖筑堤揭示的地质现象,不良地质问题或隐患病害的处理方法,过程和结果,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变更和最终采用情况等. (3)运行期观测建议中包括观测项目,内容,方法及建议. (4)施工地质资料中包括施工文件,变更通知,成果目录等.
7.2.3 各阶段工程地质报告中主要附图,附表,附件目录应符合表7.2.3的要求.
表7.2.3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附图,附表和附件目录表
新 建 堤 防 可行性 初步 名 称 规划 研 究 设计 勘察 勘 察 勘察 工程位置图 √ √ √ 区域地质图或地质构造图 √ + 综合工程地质图(附地层柱状图) + √ √ 专门工程地质图 + 工程地质剖面图(包括堤身) √ √ 天然建筑材料图表 √ √ 代表性钻孔柱状图 √ √ 基坑地质图,素描图及展示图 坑槽展示图 + + 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 + 岩,土,水试验成果汇总表,计算表 √ √ 物探成果图表 + + 长期观测图表 项目批文,审查意见,地震烈度鉴定书等 √ √ 注 \√\必须提交;\根据需要提交. 7.2.4 堤防工程地质平面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新建或加固堤线方案位置,包括跨堤建筑物位置.
(2)沿堤线的地层,岩性,成因类型,特别是工程地质性质不良土层的分布.
(3)河床冲刷与淤积的分布地段,漫滩的分布及其特征,水文站网的分布,河道变迁情况,古河道,坑,塘,牛轭河,决口口门,决口冲刷坑,决口扇等分布情况.
(4)坍岸,坍塌,滑坡,渗水,漏洞,流土或管涌等重大险情或物理地质现象的分布位置. (5)井泉分布及其高程.
(6)人类活动及生物活动遗址,如墓穴,房基,暗涵,蚁穴,鼠洞等.
(7)坑,孔等勘探工程位置及其编号,剖面位置,工程地质分段及分段说明. 7.2.5 堤防工程地质剖面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层岩性界线,成因类型符号.
(2)坑,孔及取原状土样,水文地质试验,原位测试的位置. (3)地下水位线.
(4)工程地质条件简要说明.
7.2.6 附件中应包括岩土试验报告,物探报告,水质分析报告,地震基本烈度鉴定书,矿化分析报告,专题地质报告,上级有关文件及批文等. 7.3 原始资料归档
7.3.1 各种原始资料要求真实,清楚,应由专人负责汇集,整编,进行必要的情况归纳和备忘注记,及时装订与正式成果一起归档.
7.3.2 应归档的主要原始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野外勘察,试验,观测记录或手簿.
15
施工图 设 计 勘 察 + + + + + 已建堤 防加固 设 计 勘 察 + √ + √ √ √ + + √ + + + 施工 地质 + + + √ + (2)钻孔,坑槽探,物探以及重要地质点的坐标位置,勘探剖面起止坐标测量成果.
(3)工作底图.
(4)重要的地质照片,影像资料,素描图, (5)地质报告手稿,计算稿,电算程序.
(6)有关施工地质的批示,批文,联系单,日志,备忘录,大事记,重要技术会议记录和其他技术档案资料.
(7)勘察任务书,勘察工作大纲,委托合同书. 附录A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的应用 A1 确定土的物理性质
A1.1 粘性土N63.5与密度(γ),含水量(ω),液性指数(IL )的关系,见表A1,表A2. 表A1 N63.5与γ,ω的经验关系 N63.5 1 2 3 4 5 6 1.60 1.70 1.75 1.80 1.84 1.86 3γ(g/cm ) ~ ~ ~ ~ ~ ~ 1.75 1.80 1.85 1.87 1.89 1.90 60 55 45 40 38 36 ω(%) ~ ~ ~ ~ ~ ~ 40 37 35 32 30 29 注 资料取自.《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7 1.88 ~ 1.93 34 ~ 28 8 1.90 ~ 1.95 32 ~ 27 9 1.90 ~ 2.00 30 ~ 25 10 1.95 ~ 2.09 <25 表A2 N63.5与IL的经验关系 N63.5 <2 2~4 4~7 7~18 IL >1 1~0.75 0.75~0.5 0.5~0.25 状态 流动 软塑 软可塑 硬可塑 注 资料取自武汉治金勘察公司资料.
A1.2 砂性土N63.5与相对密度(D)的关系见图A1及表A3. 表A3 砂的紧密程度 密实程度 极松 稍松 相对密度 D<0.2 0.2≤D≤0.33 注 资料取自.《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18~35 0.25~0 硬塑 >35 <0 坚硬 中等 0.33≤D≤0.67 密实 D>0.67
A2 确定土的力学参数
A2.1 粘性土N63.5与凝聚力(C),无侧限抗压强度参数(qu)的关系,见表A4,表A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