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上,最后她就只能对男人尽女人最可怜的义务去换取那份她所谓的享受与快乐。她渴望去享受生活,更渴望自由的享受生活。但她却忘却了那份享受的金钱的来源,由于她不能在经济上独立,因此她就只能通过取悦男人来获得金钱上的资助,然而一旦她从男人手中获得了金钱,那么她就将只能匍匐在男人的脚下生活。喜怒哀乐已不能自已,她只是男人的附庸品与宠物,而一旦年老色衰,悲剧的结局也就无可避免。当她明了了自己悲哀而无望的未来时,她也就只能选择在那一刻安静的离开。蘩漪她的一切生活由周朴园负责,她可以勇敢的为了爱周萍而放弃阔太太的生活,可一旦没有了周萍或者说男人的经济支撑她还能独立生存吗?她没有经济来源,那么她追求的所谓幸福自由也就失去了保障,一旦没有了男人经济的支撑,她也就无法独立成活,那么为了生活她就必须依附于男性,那么何来真正的独立与自由呢?愫方她在失去家人后就来到了曾家大宅,她是有着小姐的名义干着丫鬟的活儿,她靠曾家提供给她生活的保障,她犹犹豫豫的不愿离开这座大宅,一方面出于她的善良与不忍;另一方面我想也有无助与担忧吧,她从未走进过社会,她会胆怯与害怕,她虽然忍耐勤劳善良,但她缺乏经济的来源,那么她又依靠什么而独立存活呢?她的出走值得鼓励与肯定,然而出走后的状况更令人担忧。
女性要想赢得真正的独立,就必须要拥有经济的独立。如果经济上要依靠男性,那么就只能在男权下讨生活,独立也不过是一个华丽的美梦,最后终将以失败告终。
(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女性解放的前提
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女性获得解放的前提。
蘩漪、陈白露、愫方都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代表人物。蘩漪展现了一个初具自由思想的女性在封建传统势力折磨下的悲惨命运,一个处于历史转变时期的女性在挣脱封建枷锁时表现出的艰难和无力。但她却以自己所能采取的方式,高举“个性解放”的旗帜,奏响了一曲爱与生命的悲歌,迈出了女性解放之路的第一步。蘩漪敢于追求自我想获得自由爱情、敢于同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权威发出挑战、敢于用行动来践行自己的梦想。为了能与周萍获得半刻的温存,她不惜装神弄鬼;为了挽留住周萍的心,她不惜牺牲儿子、放弃优渥的生活。她要的就是一段轰轰烈烈的她认为能带给她活的新鲜血液的爱情。作为“女性”自由获得爱情婚姻的意识在她那已经觉醒。然而
10
这种觉醒又夹杂着太多非理性与旧有思想观念的成份在里面。她拼尽全力想要摆脱周朴园,而后又不顾一切的投入到周萍怀抱,这不过是从一个火坑转换至另一个火坑罢了。她并没有意识她的幸福要靠自己去创造,而不能依靠任何一个男人,她的独立自主意识依然十分淡薄,更缺乏对男性与生活的真切认识。她的女性解放意识还处于模糊的缺乏清楚认知的女性解放意识的初级阶段。
陈白露用其年轻的生命跟腐朽决裂。她的女性意识的觉醒表明女性在自身解放之路上前进了一步。她明白只有“走出去”才有可能获得“赢得自由、取得幸福”的机会,于是面对失去家庭的依靠,她果敢的选择不靠亲戚朋友独自闯荡陌生的社会,迈出封建枷锁的束缚,大胆的与诗人自由恋爱、同居以及结婚,这一切对当时的很多妇女而言是难以想象的甚至想都没有想到过的,而她都大胆的加以实践过了。她大胆的挑战封建的礼教、抛却世俗的观念,为自己的自由幸福做全力的拼搏与努力。她的女性解放意识相对于蘩漪而言更是前进了一大步,然而它又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陈白露逃离了封建的魔抓,然而她又掉进了现代化城市灯红酒绿的泥潭之中,她忽视了女性的自由来源于自我人格的独立,而她却把自己沦陷物质的享乐之中,靠出卖自己的肉体博取男人的宠溺,从而维持自己歌舞升平的享乐生活。她有自我独立的意识,然而其自我独立的能力比较弱、独立的意志比较薄弱。
愫方的女性解放意识是比较隐晦的,她对表嫂的极度忍让、对姨父的百依百从、对表哥的不离不弃、临走时的凄凄切切,淋漓尽致的演绎了传统女性的容忍性、奉献思想、贤惠善良等传统美德,这些看似令人敬佩、无可挑剔的行为与思想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她身上的反抗性。然而她最终还是战胜了自己,在瑞贞的鼓励下勇敢的踏出了曾家这象征着封建牢笼的家族。是女性意识觉醒的表征。
(三)避免“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悲哀”
但丁曾说“我们唯一的痛苦就在于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而蘩漪、陈白露俩人都正面临着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悲哀。蘩漪渴望自由的爱情、幸福的婚姻,然而她除了像着了魔一样疯狂的紧抓周萍不放以外,她别无它法;陈白露毫不犹豫的踏进新时代的洪流之中,但她除了沉迷于本不属于她的物质享受以外,她没能在追求其他。她们被封建思想束缚的意识清醒了,然而她们却面临着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悲哀。究其
11
原因在于她们没有把“自我解放、女性解放、时代变革与社会解放”有机的结合起来。蘩漪一个人盲目的独自追求自我爱情,她在封建的包裹下不断的转着自我束缚的圈圈,她没有看清周萍也不过是封建男权的又一个代表,她没有发挥儿子作为新思想萌芽下的幼苗的支持与理解,她逼迫比自己更柔弱的四风、没有把自我解放与女性解放相结合,她没有把自我解放与社会的解放力量相结合。那么她必将以失败结束那场无休止的抗争。
愫方的抗争虽然十分隐晦,但她有着沉默而倔强灵魂的、身边一直有一个支持她反抗的瑞贞,而在瑞贞的背后又有着一个若隐若现的社会解放的组织与力量。虽然愫方的出走也可能如鲁迅所说:“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⑨ 如果愫方没能发挥社会群体的力量,没能与时代变革和社会解放的洪流想融合,没能踏入到社会的实践中去感受体悟、认识提高、经历成长。那么她也就只能是堕落或者回来。然而如果她融入了时代变革的潮流,去实践体验、借助社会群体的力量提升壮大自我,我相信她将在社会中找到自我的位置,从而学会独立自强,在梦醒后,找到前进的道路和自己的归属。
曹禺笔下的人物形象为什么会呈现出“蘩漪—陈白露—愫方”的转变方向而不是“愫方—蘩漪—陈白露”这样的转变方向呢?我认为有以下两点理由:一是由于《雷雨》、《日出》正处于抗战初期和思想大解放的时代浪潮之中、而年轻的曹禺也拥有着满腔的思想解放热情,蘩漪、陈白露的形象正适合作为思想解放和激情抗战初期的需要;然而《北京人》问世于抗日持久战时期,当时的文坛开始从传统文化入手,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而愫方这类贤淑的拥有传统母性、忍耐性、坚韧性和奉献性的女性更适合这个特殊的时代需要。另一方面源于曹禺自我人生的变化。正像有的研究者所说的那样,“不懂得曹禺的婚恋,就很难深入曹禺的戏剧世界。”⑩ 写《雷雨》等作品时,曹禺正就读于清华,当时郑秀是曹禺梦中情人,而郑秀的性格也正是活跃型的,正是由于曹禺的审美标准和理想女性使得他热衷于蘩漪、陈白露这类敢于反抗的现代型知识女性。然而随着曹禺与郑秀婚姻关系的不和谐,让曹禺感受到在婚姻中传统女性的贤淑持家的重要性。于是在他邂逅那温柔娴淑、恬静的方瑞时,他的审美观念便有了转向,对于传统的女性他更多了一份赏识与热爱,顺理成章的愫方的形象也就呼 ⑨⑩
鲁迅:《鲁迅杂文全集 坟?娜拉走后怎样》,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田本相,刘一军:《 苦闷的灵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 210页
12
之欲出了。
曹禺在女性解放的道路上进行着不断的摸索与探究,他笔下的那群在追求解放的道路上勇敢前进的知识女性是当时时代的典型,同时对于今天的女性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何让女性在解放的道路上前进一步再前进一步、女性如何走出一条适合社会发展规律适合女性自我解放规律的道路,需要我们不断去思索、去探究。社会的进步在于人的一步步解放与前进,因此对于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具有永恒的价值与意义。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