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时间的连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间断性 D.时间的不可逆性 E. 时间的重要性 228、所谓相对静止是指( )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世界上不存在静止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一事物对它事物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E.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229、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 )
A.它是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 B.它是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 C.它是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D.它是把事物区分开来的前提 E.它是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230、“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C.否认了相对静止 D.夸大了相对静止 E.否定任何事物的质的稳定性 231、“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绝对运动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相对静止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否认物质运动的观点 E.不可知论的观点
232、无限和有限的关系是( )
A.无限由有限构成 B.有限体现无限 C.无限体现有限 D.有限由无限构成 E.二者既互相区别,又互相统一
233、形而上学物质观的缺陷是( ) A.它把万物归结为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不科学的
B.把物质世界理解为原子在数量上的组成不同,把复杂的物质世界简单化 C.把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当作物质最终层次的认识
D.把关于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同哲学的物质范畴混为一谈 E.割裂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唯心主义 23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指( ) A.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B.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C.人类社会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 D.精神交往决定物质交往 E.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35、列宁指出:“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表明(A.意识是在物质自身中产生出来的 B.反映特性是一切物质共有的反映形式 C.反映特性是植物特有的反映形式 D.反映特性是原生动物特有的反映形式 E.反映特性是动物特有的反映形式
21
) 23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意识起源的观点包括(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依赖于物质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E.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237、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 )
A.折衷主义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庸俗唯物主义 E.绝对主义 238、从动物心理到人的意识的发展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作用,这是因为( )
A.、 劳动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B.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需要和可能 C.作为思维外客的语言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D.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 E.劳动是人类最高的活动
239、蜘蛛织网,蜜蜂酿蜜和筑巢( )
A.说明动物也具有意识 B. 这不是动物有意识活动,而是动物本能
C.这是条件反射 D.这是无条件反射 E. 说明动物活动有能动性 240、“先有计划,后有工作;先有图纸,后有房子”这是( ) A.、意识决定物质 B.物质的多样性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E.意识对自身心理活动有控制作用 241、下列说法哪些正确的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关系( )
A.只有在认识必然性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行为 B.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 E .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 24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是( )
A.充分发挥个人积极性 B.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C.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D.集中群众的智慧 E.同事物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243、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区别是( ) A.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人工智能没有创造性 C.人的意识是精神活动过程,人工智能是机械的物理过程
D.电脑只是人脑的延伸和补充 E.电脑不能完全取代人脑 244、信息的本质是( )
A. 物质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 B.一种特殊的物质或能量 C.精神实体的特性 D.纯粹观念的创造物 E.物质客体固有的反映特性
245、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段话体现了( )
A.观念的东西不同于物质的东西 B.观念是物质的东西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C.观念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D.观念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E.物质是第一性的,观念是第二性的
22
24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 )
A.意识是物质的根源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E.物质和意识平行向前发展,谁也不决定谁 247、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 )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具有主观创造性 C.对人体生理功能具有控制调节作用 D.具有能动的反映事物及其本质的功能 E.具有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的作用 248、下列哪些活动属于人的意识活动( )
A.饥餐渴饮 B.趋利避害 C.胡思乱想 D.审时度势 E.神机妙算 249、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需要( )
A.逻辑推理证明 B.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证明 C.哲学的发展证明 D.合理想象证明 E.真理发展的规律证明 250、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是( )
A.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 C.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D.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E.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251、坚持从实际出发就要反对( )
A.从主观愿望出发 B.从外国模式出发 C.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D.从书本教条出发 E.从经验出发 252、.规律的特点是( )
A.客观性 B.稳定性 C.重复性 D.普遍性 E.变动性 253、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 )
A.事物的本质联系 B.事物的必然联系 C.事物的稳定联系 D.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确定秩序 E.客观的 254、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的有(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E.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55、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
A.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C.必须有适当的社会环境 D.必须经过实践活动 E.意识本身必须是正确的 256、人与规律的关系是( )
A.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束手无策 B. 人可以消灭规律或创造规律 C. 人可以为自然界立法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E.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的过程,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过程 257、唯物辩证法是( )
A.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B.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23
C.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的内在联系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普遍发展规律的科学 E.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5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对立)表现在( )
A.是否承认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B.是否承认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 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D.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源泉 E. 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259、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具有( )
A.普遍性 B.客观性 C.条件性 D.反复性 E.具体性 260、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 多样性 D.具体性 E.条件性 26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
A.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B.联系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 联系是多样的 D. 联系是有条件的 E. 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262、联系的多样性表现在( )
A.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B.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C.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D.主观联系和客观联系 E.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263、联系的多样性的主要形式有( )
A.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B.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C.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 D.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E.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264、规律是事物或现象的( )联系
A.本质 B.必然 C.内在 D.稳定 E.客观 265、唯物辩证法关于“条件论”的基本理论立场是( )
A.承认条件的客观性 B. 承认条件的不变性 C.承认条件的可变性 D.承认条件的复杂多样性 E.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266、普遍联系的观点化为方法论上的意义是( ) A.要求用整体性的观点来观察事物,部分不能脱离整体
B. 认识个别部分不必要把它从整体中分离出来 C.科学研究应揭示事物现象间固有的联系 D. 建立新学科需要把对象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切断
E.真正认识事物要把握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 267、系统的主要特征是( )
A.整体性 B.合理性 C.有序性 D.最优性 E.客观性 268、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 )
A.联系是静态的,运动是动态的 B. 联系是运动的原因,联系构成运动 C.离开事物的运动,也不能理解事物的联系 D. 联系中没有运动,运动中也没有联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