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小说专题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命题规律,把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技巧。

2、高考真题实战演练,能够运用所学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直击高考:

2018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层级要求如下: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F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 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注意:要在通读时用圈点批注法阅读,勾画关键词语和重要语句。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

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 第五类:描写手法: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题型 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表现力 重要语句有: ①起始句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转承的作用。②主旨句它的位置不一,或开头或中间或结尾。③衔接句(有承上启下作用)。④深化句在语段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升华主题深化主旨的作用。⑤警示句⑥矛盾句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寄托了深刻的寓意。⑦总结句⑧引用句(引用名人名言)⑨比喻句⑩情感句它凝聚了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扬抑。 常见的问法: 文中某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文中某一段中这句话的含意? 答题技巧: 1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总领下文;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⑶埋下伏笔,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⑷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⑸文本的线索。 2文中句:⑴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 (5)点明主旨;(6)渲染、烘托气氛;(7)衬托作用。 3文末句: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答题模式: a是否使用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b如果使用了修辞,要答出修辞手法名称,c然后分析文中是如何使用该修辞手法的,d该修辞手法的使用有什么作用(共性+个性),对文章主旨、作者情感表达的作用。 注意:1在答题是一定要使用答题术语,规范答题。2答题语言,有时可直接取自文本,有时是根据题目要求对语言进行加工重组,或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 题型2: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分析作品结构)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 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3:分析手法及作用(这里主要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与前面理解重要语句相联系)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增强气势,抒情强烈。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题型4: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专题复习——小说专题

(一)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二)文体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即人物(核心)、情节(骨架)、环境(依托)为小说三要素。 (三)阅读要领:

整体阅读,抓住小说主要人物,勾画出表现人物身份地位、形象特点、性格特点的词句(正面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的衬托、对比等他人对该人物的评价) ★1、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小说人物的形象特点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外在特点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点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①常见提问方式: a.作品中的×××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b.作品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c.概括文中×××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d.请概括文中×××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主要有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的性格、追求、爱好。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又如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用次要人物烘托主要人物)或环境(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或物象的描绘来表现人物,以使其鲜明突出。这种手法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此外,还应该分析小说情节反映人物的形象特点。 人物形象的概括,都有较固定的术语。如正面人物常用以下词语概括:正直、公正、勤劳、勤奋、善良、仁慈、乐于助人、宽容、大度、严于律己、聪明、机智、深谋远虑、有志气、有作为、专一、坚定、坚强、勇敢、忠贞、忠诚、真诚、诚实、谦虚、清高、节俭、简朴、廉洁、博学、能干、一视同仁、正直无私、义无反顾、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忍辱负重、表里如一、贫贱不移等。反面人物则换成相应的反义词语。 如:

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要看三方面:

①表现主题的作用。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②推进情节的作用。人物性格(命运)变化而使情节有了变化,从而对情节起推进作用。 ③体现社会意义。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作用,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要看五方面:

①“自身作用”。指次要人物不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 ②“衬托主要人物”。是其主要作用,要指明是怎样衬托的。 ③“情节作用”。推动(串起)故事情节发展。

④“主题作用”。是指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⑤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次要人物往往是社会环境的体现者和代表者。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常见题型:小说某一段或某一句或某个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情节(句段)作用题答题角度和术语: (1)指向情节(结构作用):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提供依据。情节说明要具体,不能笼统地说。 (2)指向人物(内容作用):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 (3)指向主题(内容作用):点明或深化主题。 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有:

(1)线索。它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也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如鲁迅的《祝福》《孔乙己》) 明线: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明线。 暗线: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 暗线的作用: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2)情节安排的技巧。基本技巧有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等,常用技巧有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等。 ①悬念:作者为了激起读者的阅读期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如莫泊桑的《项链》) ②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如《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贝尔曼。 ③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④伏笔: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⑤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⑥衬托: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⑦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⑧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

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方法:

①修辞角度②写景角度: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绘③调动视、听、嗅觉等多种感官描绘④表现手法:三结合:动静结合⑤正侧面结合⑥虚实结合⑦方位变换(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定景换点)⑧远近、高低、内外、点面结合⑨选取……的代表性事物来描写⑩细节描写、白描 自然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作用:★

①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季节、地点等,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