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

不论采用哪一种收款方式,均应在当天解缴销货款,解缴的方式有分散解缴和集中解缴两种。分散解缴就是在每天营业结束后,若采取分散收款的,由各营业柜组或门市部安排专人负责;若采取集中收款的,则由收款员负责,都按其所收的销货款,填制解款单,将现金直接解存银行,取得解款单回单后,将其送交财会部门。集中解缴是每天营业结束后,若采取分散收款的,由各营业柜组或门市部安排专人负责;若采取集中收款的,则由收款员负责,都按其所收的销货款填制'商品销售收入缴款单“。 商品销售收入缴款单一式两联,连同销货款一并送交财会部门,财会部门应当面点收,加盖”收讫“戳记,一联退还缴款部门,作为其缴款的依据;一联留在财会部门,作为收款的入账凭证。财会部门将各营业柜或门市部的销货款集中汇总后填制解款单,将销货收入的现金全部解存银行。

零售企业商品销售业务是通过“商品销售收入”和“商品销售成本”账户进行核算。为了简化核算手续,平时在“商品销售收入”账户中反映含税的销售收入,期末再将其调整为真正的商品销售额,即不含税的销售额。商品销售后,财会部门要反映商品销售收入和收入货款的情况,同时为了能及时反映商品实物负责小组库存商品的购销动态和结存情况,便于各实物负责小组随时掌握其经管商品的价值,明确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需要随时转销已销库存商品的成本。由于零售企业库存商品是按售价反映的,因此,转销库存商品的金额同反映商品销售收入增加的金额是一致的。而商品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价,在“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内反映,所以,当已销商品按售价从“库存商品”账户内转销时,从理论上讲,应该同时将这部分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也从“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内转销,将已销商品的成本调整为进价,即在“商品销售成本”账户内用进价反映。但是,每天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工作量很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平时把已销商品按售价转入“商品销售成本”账户,月末一次计算出当月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再加上“受托代销商品”账户余额与本期商品销售收入之和,计算出本期商品的综合差价率,再乘以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计算出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差价率=结转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期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期末受托代销商品账户余额+本期商品销售收入)×100% 本期已销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综合差价率 [例]浦江商厦12月31日有关账户的资料如下: 结转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 198 608 库存商品账户余额 338 800 受托代销商品账户余额 56 000 商品销售收入账户余额 396 200

用综合差价率推算法计算并结转已销商品进销差价:

综合差价率=198608÷(338800+56000+396200)×100%=25.11% 本期已销商品进销差价=396 200×25.11%=99 485.82(元) 根据计算的结果,作分录如下:

借:商品进销差价 99 485. 82

贷:商品销售成本 99 485.82 二、分柜组差价率推算法

分柜组差价率推算法是按各营业柜组或门市部商品的存销比例,推算本期销售商品应摊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按营业柜组分别进行计算,其计算方法与综合差价率推算法相同财会部门可编制“已销商品进销差价计算表”进行计算。 三、实际进销差价计算法

实际进销差价计算法是先计算出期末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而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期末由各营业柜组或门市部通过商品盘点;编制“库存商品盘存表”和“受托代销商品盘存表”,根据各种商品的实存数量,分别乘以销售单价和购进单价,计算出期末库存商品的售价金额和进价金额及期末受托代销商品的售价金额和进价金额。“库存商品盘存表”和“受托代销商品盘存表”一式数联,其中一联送交财会部门,复核无误后,据以编制“商品盘存汇总表”。期末商品进销差价、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公式如下:

期末商品=期末库存商品售价金额-期末库存商品进价金额 十 期末受托代销商品售价金额-期末受托代销商品进价金额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结账前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期末商品进销差价计算方法

9.

商品流通企业售价金额购进的核算

售价金额核算,又称“售价核算,实物负责制”,是一般零售企业所采用的一种核算方法。零售企业与批发企业在业务经营和管理上不尽相同,它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有:经营的商品品种繁多;交易次数频繁而数量零星,销售的对象主要是广大消费者;销售时一般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并不一定都要填制销货凭证;售货部门对其所经销的商品负有物资保管责任。因此,一般零售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具备按照商品的品名、规格、等级设置库存商品明细账的条件来控制每种商品的数量和金额。

为了适应一般零售企业的经营特点,有利于其开展商品经营业务,充分发挥营业员的工作效率,并简化记账工作,因此,零售企业一般采用售价金额核算。 一、售价全额核算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实物负责制

企业为了加强对库存商品的管理和控制,将经营商品的柜组或门市部划分为若干实物负责小组,实物负责小组对其经管的全部商品承担经济责任。在实物负责小组内,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分工,对商品的购进、销售、调拨、调价、削价、缺溢等,都要建立必要的手续制度,这是实行售价金额核算的基础。

(二)库存商品按售价记账

库存商品总分类涨及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都必须按售价记账,并按实物负责小组设置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以随时反映和掌握各实物负责小组对其经管商品所承担经济责任的情况,这是售价金额核算的核心。 零售企业售价记账的售价,从理论上讲应是商品的销售价格,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零售企业销售商品时在柜面上的标价却包括了销项税额。因此,售价记账的售价由销售价格和销项税额两部分组成,也就是说,售价是含税价格。

(三)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

由于库存商品按售价记账,在商品购进时,“库存商品”账户里反映的是商品的售价,这就与购进商品实际支付的价格不一致。因此,需要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以反映商品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额。在月末要分摊和结转已销商品所实现的商品进销差价。 (四)加强商品盘点

由于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户只反映和控制库存商品的售价金额指标,不反映数量和进价金额指标,期末为了核实各实物负责小组库存商品的实有数额,每月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盘点,计算出实际结存库存商品的售价金额,并与账面结存金额进行核对。如发生不符时,要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以达到账实相符,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和完整的目的。对于有自然损耗的商品,应当核定损耗率作为考核的依据。此外,遇到实物负责人调动,必须进行临时盘点,以分清责任;遇到商品调价,必须通过商品盘点,才能确定调价金额,进行账面调整。

二、商品购进的业务程序与核算

零售企业为了满足各层次消费者对商品多样化的需要,应做好商品预测和市场分析工作,有计划地从批发企业和生产企业购进商品。对于商品购进的交接方式,同城购进一般采用“提货制”或“送货制”,异地购进一般采用“发货制”。

同城商品购进的业务程序一般是:由零售企业的采购员到供货单位挑选商品,取得供货单位的专用发票,据以办理结算,以转账支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付货款和增值税额。如果采取“提货制”,采购员就可以提取商品,取回专用发票(发票联和抵扣联)交与业务部门,由其核对专用发票上开列的购进单价是否正确,以维护企业的利益,经核定零售单价后在发票联上加盖价格核讫章,并根据专用发票上列明的商品货号、品名、规格、等级、数量与实物进行核对,检查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验收无误后,由业务部门在专用发票上签收后,转交财会部门入账。零售企业也可以根据管理上的需要,由业务部门另行填制收货单一式数联,其中一联连同供货单位的专用发票一并送交财会部门。如果采既“送货制”,则由采购员去供货单位储运部门办理送货手续。其核价和验收手续与“提货制”基本相同,不再重述。

财会部门根据采购员交来的结算凭证和核价人员送来的专用发票(发票联),复核无误后,按其所列明的货款借记“商品采购”账户;按其所列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账户;按价税合计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其他货币资金”等账户。根据实物负责小组送来的商品验收入库凭证复核无误后,按售价金额借记“库存商品”账户,按进价金额贷记“商品采购”账户;售价金额与进价金额之间的差额,则贷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

“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是资产类账户,它是“库存商品”账户的抵减账户,用以反映库存商品售价金额与进价金额之间的差额。商品购进、溢余及调价增值发生差价时,记入贷方;结转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商品短缺、削价及调价减值等而注销差价时,记人借方;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期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减去“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就是库存商品的进价金额。 三、进货退出的核算

零售企业购进商品,一般是整件整箱地验收入库的,事后发现商品的品种、规格与专用发票所列不符,或质量不符要求等情况,应及时与供货单位联系,经其同意后,由供货单位开出退货的红字专用发票,办理退货手续,然后将商品退还供货单位,作进货退出处理。 四、购进商品退补价的核算

零售企业购进商品后,有时会收到供货单位开来的更正发票,更正其开错的商品货款。更正商品货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只更正购进价格,另一种是既更正购进价格,又更正零售价格,以下分别讲述这两种情况的核算方法。

(一)只更正购进价格的核算

当供货单位开来更正发票时,由于只更正购进价格,没有影响到商品的零售价格,因此,核算时应调整“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而不能调整“库存商品”账户。若是供货单位退还贷款,应根据其红字专用发票冲减商品采购额和进项税额。用红字借记“商品采购”账户和“应交税金”账户;贷记“应收账款”账户;同时还要增加商品的进销差价,用红宇借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贷记“商品采购”账户。若是供货单位补收货款,则应根据专用发票增加商品采购额和进项税额,借记“商品采购”账户和“应交税金”账户;贷记“应付账款”账户,同时还要减少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贷记“商品采购”账户。

[例]光明商厦日前从上海五金公司购进钢丝钳1000把,每把购进单价9.60元,零售单价12.50元,商品已由五金柜验收入库,现收到供货单位更正专用发票,钢丝钳每把批发单价应为9.40元,应退货款200元,增值税额34元。

①冲减商品采购额和进项税额,作分录如下:

借:商品采购—上海五金公司 200(加框)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加框) 贷:应收账款—上海五金公司 234(加框) ②同时调整商品进销差价,作分录如下:

借:商品进销差价—五金柜 200(加框) 贷:商品采购—上海五金公司 200(加框) (二)购进价格和香售价格同时更正的核算

当供货单位由于商品品种、等级搞错等原因而开错价格,事后开来更正发票需要更正批发价和零售价,如因更正价格而使供货单位应退还贷款时,应根据更正专用发票冲减商品采购额和进项税额,其核算方法与只更正购进价格的核算方法相同,同时,还要冲减库存商品的售价金额和进价成本,应用红字接更正后售价金额与原入账售价金额的差额借记“库存商品”账户;按应退货款的数额,贷记“商品采购”账户;并按照更正后进销差价与原入账进销差价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如因更正价格而供货单位应补收货款时,应根据其开来的更正发票增加商品采购额和进项税额,其核算方法与更正购进价格的核算方法相同,同时还要增加库存商品的售价金额和进价成本。接更正后售价金额与原入账售价金额的差额借记“库存商品”账户;按补收贷款数额贷记“商品采购”账户;按更正后进销差价与原账进销差价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

[例]中兴商厦日前从上海百货公司购进尼龙自开伞400把,每把购进单价15.00元,零售单价20.00元、商品已由百货柜验收入库,现收到供货单位更正专用发票,每把尼龙自开伞购进单价为14.00元,零售单价为18.80元,应退货款400元,增值税额68元。 (1)冲减商品采购额和进项税额,作分录如下: 借:商品采购—上海百货公司 400(加框)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一进项税额 68(加框) 贷:应收账款—上海百货公司 468(加框) (2)同时冲减库存商品的售价金额和进价成本,作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百货柜 480(加框)

贷:商品采购—上海百货公司 400(加框) 商品进销差价—百货柜 80(加框) 五、购进商品发生短缺和溢余的核算

零售企业在购进商品时,必须严格坚持商品验收制度,认真负责地验收商品的数量和质量。营业柜组在验收过程中,发现商品数量有短缺或溢余时,若是同城购进的商品即可与供货单位联系,或从对方补回其少发的商品,或将对方多发的商品退还,这样在会计核算上就不反映商品的短缺或溢余;若是从异地购进的商品,一时难以查明原因,应由验收柜组填制“商品购进短缺溢余报告”,财会部门据以按进价将短缺或溢余的商品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并按实收商品数量的售价金额借记“库存商品”账户。查明原因后的核算方法同批发企业相同,即区别各种不同的原因从“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转入各有关的账户。

10. 商品流通企业售价金额储存的核算

商品储存与商品购进及商品销售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三个环节。零售企业为了使商品流转正常进行,满足市场的需求,就需要保持适当的商品储存。由于采用售价金额核算,因此平时应特别加强对库存商品的管理和监督,以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商品储存的核算,包括商品的调价、削价、内部调拨、盘点缺溢及库存商品和商品进销差价明细核算等内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