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免疫学(参考答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先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与细胞表面结合后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在细胞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去衣壳蛋白释放病毒核酸,核酸释放入细胞内,则进入病毒的生物合成阶段,包括病毒核酸复制和基因表达,最后病毒核酸与蛋白质合成之后,在细胞质内或细胞核内组装成成熟的病毒颗粒。 再简单点 就是这几点: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与释放。

2. 试述流感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流感病毒呈球形,新分离的毒株则多呈丝状,其直径在80至120纳米之间,丝状流感病毒的长度可达400纳米。 流感病毒结构自外而内可分为包膜、基质蛋白以及核心三部分。

核心:病毒的核心包含了存贮基质蛋白

基质蛋白:构成了病毒的外壳骨架,实际上骨架中除了基质蛋白 (M1)之外还有膜蛋白 (M2)。病毒信息的遗传物质以及复制这些信息必须的酶。

包膜:包膜是包裹在基质蛋白之外的一层磷脂双分子层膜

3. 试述乙肝“两对半”检测的内容及意义。

乙肝两对半是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 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

HBsAg-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HBsAb-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e抗原(HBeAg):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HBeAb-e抗体: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

HBcAb-核心抗体: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4. 试述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及其功能核酸

9

1.核酸:位于病毒体的中央,其化学成分为DNA或RNA,藉此分DNA病毒或RNA病毒两大类。功能:

(1)核酸构成病毒的基因组,为病毒的增殖、遗传和变异等功能提供遗传信息。 (2)具有感染性:某些病毒的核酸有感染性。应用化学方法除去病毒衣壳蛋白后获得的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后能增殖,有感染性,称为感染性核酸。 内容来自dedecms 2.蛋白质 copyright dedecms

(1)结构蛋白:由病毒的基因组编码,组成病毒体的蛋白成分,如病毒体的衣壳蛋白、基质蛋白和包膜蛋白。

(2)非结构蛋白:由病毒的基因组编码,但不参与病毒体构成的蛋白成分。可存在于病毒体内,如病毒的酶,也可存在于感染细胞。

(3)病毒结构蛋白有以下几种功能:①保护病毒核酸,避免环境中的核酸酶和其他理化因素对病毒核酸的破坏;②参与病毒的感染过程,衣壳蛋白和包膜上的蛋白突起能吸附至易感细胞受体,引起感染;③具有抗原性,病毒基因编码的衣壳蛋白和包膜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3.脂类和糖

病毒体的脂质主要存在于包膜中。有些病毒含有少量糖类,也是构成包膜的表面成分之一。因包膜存在脂质,故脂溶剂可除去包膜,使病毒失去感染性。

5. 试述HIV的形态结构特点、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HIV感染者、艾滋HIV病毒颗粒呈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直径90~130nm,有高密度的锥形核心和糖蛋白刺突镶嵌的包膜。病毒粒子在蔗糖中的浮密度为1.16 g/ml,病毒核心直径约40 nm,含有2个拷贝的单股正链RNA分子、病毒逆转录酶(p66和p51)、核衣壳蛋白(p9和p6)。

病患者及HIV携带者是传染源 主要传播途径有三种:

1、性传播:通过性行为,包括同性及异性间的性接触感染。性伙伴数越多,性活动开始年龄越小,加上吸毒者,其感染倾向越高。

10

2、血液传播:通过输血、血液制品或没有消毒好的注射器传播,静脉吸毒者共用不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造成严重感染。器官移植、人工授精也是更重要的传播途径。目前尚未见因针灸感染AIDS的发生。

3、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产道和哺乳方式传播。携带有HIV的母亲可以经胎盘(胎内感染)、产道感染及经母乳传播给婴儿。很少通过唾液传播,但不能否定这种传播方式。

4、职业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可因针头刺伤或黏膜被污染的血液溅污而接触病毒,已有因被HIV的血液针头刺伤医务工作者而发病的报道,虽然病例不多,但应引起高度重视。

11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