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参

分(钟)来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的关系。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它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并且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特殊、复杂。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学生对1分(钟)、1秒的长短具有亲身感受,以帮助学生理解。

为了让学生建立1分钟和1秒钟的实际时间观念,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操作活动,在学习“分”这一时间单位时,教材运用了“1分钟大约能写几个字”、“1分大约能走几步路”、“1分大约能踢几下毽子”、“1分脉搏大约跳几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实感受到1分钟的时间的长度。在学习“秒”这一时间单位时,教材运用了“拍皮球20次用几秒”、“跳绳10次用几秒”、“跑50米用几秒”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建立起“秒”的经验和感性认识。

教材安排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并结合钟面的认识和操作,使学生能通过具体来感受抽象,从而初步建立实际时间观念。

29

课本第 20—23 页 时、分、秒 【教学目标】

认识时间单位分、秒,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几分,知道某个时刻,时针、分针在钟面上的位置。

初步认识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知道可以使用(小)时、分(钟)来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的关系。

初步建立(小)时、分(钟)、秒的量感。

能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知道从某一起始时刻开始,经过一定的时间后的时刻是几时几分。

【教学重点】

分、秒、的概念,(小)时、分(钟)的概念,(小)时、分(钟)之间的进率,分(钟)、秒之间的进率,分(钟)、秒的量感。

【教学难点】

(小)时、分(钟)之间的进率,分(钟)、秒之间的进率及简单的比较。 【教学须知】

本部分内容是在一年级认识了整时、半时的读写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生活用语上的时间,泛指时间和时间段。时刻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时候,而时间段是指某一事件经过了多久。两个时刻之间所形成的时区就是时间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分清时刻和时间段这两个概念的实际含义是有些困难的,因此在教学时,没有必要提出时刻和时间段这两个概念,没有必要对一段时间和某一时刻特别加以区分,但应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使学生明白所讨论的是某一时刻还是某个时间段,如用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是几时几分等代表时刻,用经过了多久、经过了多少时间等代表时间段,避免学生概念混淆。

关于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不同于其他常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它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关系,而是采用60进制,因此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比较复杂,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这无疑给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既是本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建议】

利用多媒体或钟表模型展示钟面,认识钟面上的数、指针和格子,再用多媒体或投影

30

片出示课页的题头图,通过儿童熟悉的场景,学习如何读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几分。

题1 先让学生仔细地观察钟面上的刻度。然后让他们说出钟面上有些什么,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几个小格、钟面上总共有几个小格等,由师生共同探讨钟面上读时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正确读出该钟面上显示的时刻。

“试一试”主要是通过模仿,尝试自己发现、总结时刻的读法和写法。教材中给出了一个范例,分别用“ □□ : □□ ”这种电子表表示方法和“ □□ 时□□分 ” 来表示钟面所示的时刻。可以先让学生根据例子,独立练习几时几分的认、读、写,使学生学会认读并表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如:8时半的表示、3时零5分的表示等。在总结时,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如果分针指向的数不到10,在使用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时,在表示“分”的位置的第一位上要写“0”,并且通常习惯读作“3时零5分”。如果学生在练习时使用24小时计时制,则只要学生书写的两种表示方法相一致即可。

练一练通过连线和画分针位置的练习,加强学生对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的读写方法的认识。并能够指出某时刻时针、分针在钟面上的位置。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在钟面上拨一拨,再把分针显出的位置画出来(时针的位置不要求画)。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知道可以使用(小)时、分(钟)来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理解1(小)时=60分(钟)的关系,并提高具体的操作活动,初步具备1分(钟)的量感。

用多媒体或时钟模型展示题2 中的钟面,让学生先记录钟面上的起始时刻,再让学生观察时针走一大格后的时刻,通过具体的事例,告诉学生可以使用(小)时、分(钟)来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以此引出(小)时、分(钟)的概念。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指针式钟表),特别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让学生自己发现(小)时、分(钟)之间的进率,知道(小)时、分(钟)之间的关系:1(小)时=60分(钟)。然后,通过闭上眼睛计时,在认为满1分(钟)的时候举手等具体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1分(钟)究竟有多长,丰富学生对1分(钟)的感知,培养学生1分(钟)的量感。

钟面上的时针走1大格的同时分针走1圈,若未经历足够的真实事件,学生仅从时针、分针的转动是无法了解真的是经过1 (小)时。教学时不能只看钟面现象,还要配合时刻变化及时间量感。

31

题3。通过熟悉的场景或具体的操作活动,知道从某一起始时刻开始,经过一定的时间后的时刻是几时几分。并让学生通过模仿题3进行各种描述,使学生初步知道时刻与时间段之间的关系。这里仅要求学生知道某时刻经过整时后的时刻及由H时m分经过n分(钟)后到H时p分的情况。

“试一试”中的“做一做,试一试”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时间单位的观念,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让学生做一些持续一分钟的事情,如:写字、踢毽子、数脉搏、走路等,使学生充分感知1分(钟)的长短,丰富学生对1分(钟)的认识。

展示题4运动员高台跳水的图片或播放运动员高台跳水的片段。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运动员从跳台上跳下到入水的时间很短,无法用“分(钟)”来表示;并从日常生活中找出类似的事例,使学生感到周围世界中有很多瞬间发生的事件,从而体会到引入比分(钟)更小的时间单位的必要性。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秒”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上的秒针,认识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并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多少。发现秒和分(钟)之间的进率,总结出1分(中)=60秒的关系。最后介绍通常用秒表记录较短的时间。

“试一试”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丰富对秒的认识,让学生做一些持续的活动:拍皮球、跳绳、跑步等,进一步丰富学生秒的观念。

3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