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强调的是生产成本较的问题。
33.(2011·苏州高三期中考)2010年4—7月,我国对“南澳一号”古沉船进行了考古发掘,在清洗一个瓷钵的过程中,发现了“林宅”二字,专家辨认这两个字是烧窑时就留在瓷器上的,或许就是订货方要求留下的,可能是古代国外某个买家定做了其中一些瓷器,为了区分而特意留下自己的姓氏。根据你所学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古代沉船沉没的时代最有可能是( )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代 【解析】D根据有关知识,汕头南澳岛为“海上丝路”要冲,在明朝有“海上互市之地”之美誉。南澳Ⅰ号的发现证明了汕头南澳海域在明代已是中外舶商进行贸易的重要场所,也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或叫陶瓷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是国际贸易货物的转运,集散中继站与必经之路。本题选D项。
34.(2011·高密高三期中考)清代学者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说“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一记载反映了( )
A.棉花种植由边疆地区向内地扩展 B.棉布已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C.棉纺织技术不断革新并日益推广 D.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解析】B 此题考查的是对史料理解调动运用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分析此处应该重点指棉布的用途,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35.(2011·信阳高三一调)下列关于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 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B 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的相关内容。明朝中期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因此B的叙述错误。
36.(2011·沈阳二中高三二测)《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 “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D
37.(2011·沈阳二中高三二测)《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郭沫若释“美金”、“恶金”分别指青铜和铁器。与郭沫若得出这一结论相匹配的历史事实是战国时期( ) A.青铜主要用作武器;铁器已应用于农业生产 B.青铜颜色亮丽;铁器颜色深暗
C.青铜高贵,宜作武器;铁器低贱,仅作农具 D.青铜质地坚硬不易酸化;铁器质地粗糙且易锈蚀
【解析】A “??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从材料可以看出青铜主要用于武器(剑戟);铁器已用于农业生产(试诸壤土)。
38.(2011·北京高三起点考试)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以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A.①②③
B.②④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C.①③
D.②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特点,体现了考纲中要求熟练识记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命题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