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某产品按五年计划规定,最后一年产量应达到54万吨,计划完成情况如下:
第一年 40 第二年 43 第三年 上半年 20 下半年 24 一季 度 11 第四年 二季 度 11 三季 度 12 四季 度 13 一季 度 13 第五年 二季 度 14 三季 度 14 四季 度 15 产量 试问该产品提前多长时间完成五年计划? 7.某工厂2010年上半年进货计划执行情况如下: 材料 生铁 钢材 水泥 单位 吨 吨 吨 全年进货计划 2000 1000 500 第一季度进货 计划 500 250 100 实际 500 300 80 第二季度进货 计划 600 350 200 实际 618 300 180 (1)各季度进货计划完成程度; (2)上半年进货计划完成情况; (3)上半年累计计划进度执行情况。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④ 2.③ 3.③ 4.④ 5.② 6.④ 7.④ 8.② 9.① 10.② 11.② 12.④ 13.③ 14.① 15.② 16.④ 17.②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三)填空题
1.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2.实物单位、价值单位、劳动单位 3.总体范围、有限总体
4.总体单位、总体标志 5.有名数、无名数、无名数、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 6.比例、结构 7.正指标、逆指标 8.正指标、逆指标 9.水平法、累计法、水平法、累计法 10.大于、小于
(四)简答题
1.总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 计算总量指标的意义是:
(1)总量指标是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起点; (2)总量指标是实行社会管理的依据之一; (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21
2.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都是反映现象发展总量的综合指标。二者的区别是:
(1)时期指标的数值是连续登记的,而时点指标的数值是在某个时间点上间断计数取
得的;
(2)时期指标的数值具有累加性,说明较长时期内现象发展总量,时点指标的数值累加一般无意义;
(3)一般同一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的间隔长短无直接联系。
3.相对指标把两个具体数值抽象化,使人们对现象之间所存在的固有联系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这种对比分析方法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相对指标的主要作用是:(1)反映总体深层次的数量特征;(2)可以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总量找到对比的基础;(3)是进行计划管理和考核经济活动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4.在检查长期计划(通常为五年)的完成情况时,由于计划指标的规定有两种情况,所以考核其计划执行情况也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水平法和累计法。(1)含义不同。水平法是以计划期末实际达到的水平与计划期末规定达到的水平之比来计算计划完成程度;而累计法是以计划期实际累计完成数与计划期规定的累计数之比来确定计划的完成情况。(2)应用场合不同。水平法适用于检查计划指标是按计划期期末应达到的水平制定的长期计划;累计法适用于检查计划指标是按整个计划期累计应达到的水平制定的长期计划。(3)计算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有不同的方法。采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情况时,只要计划期内有连续一期(如一年)的时间实际完成的水平达到了计划末期(如末年)水平,此时就算完成计划,所余时间为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采用累计法时,只要从计划期开始至某一时期止,累计完成的实际数达到了计划规定的累计数就算完成计划,所余时间即是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五)计算应用题
1.解:已知:
今年计划数?105%;
去年实际数今年实际数?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