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教案 - 图文

无疑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4、人本主义心理美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 )

马斯洛(1908—197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作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科学心理学》、《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主要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高峰体验”,创造力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2)高峰体验

马斯洛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讨论:你有过怎样的高峰体验? 3)创造力理论

一般创造力(次级创造力)/原初创造力/整合创造力

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创造力的研究为创造学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他为区别一般创造力(次级创造力)而强调性地提出“原初创造力”的概念,认为后者存在于无意识之中,具有非理性特征,在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前者是在原初创造力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控制等方式进行的理性的创造。在创造性活动中,首先要运用次级创造力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包括调研、信息搜集与整合、推理、脑力激励、方案预设等环节;接下来把问题转给无意识,让原初创造力发挥作用。对这两种创造力有机地进行转换、整合,形成贯穿于整个创造性活动中的思维整体能力,马斯洛称之为整合创造力,它是任何创造性活动必不可少且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

5、认知心理学(自学)

物理符号系统,信息输入——加工——输出 6、艺术史论家的研究(自学) 1)里格尔

2)海因里希·沃尔夫林 3)E.H.贡布里希 “图式和矫正” 秩序感

三、工业化、信息化为背景的心理学研究 1、消费心理学、广告心理学

重要人物:斯科特,学者,美国西北大学教授。 1901,在芝加哥年会上提出建立广告心理学学科; 1903,出版《广告理论》,标志着学科诞生; 1908,出版《广告心理学》;

1921,发表《广告心理学的理论与实际》。 2、工业心理学以及人机工程学

1)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与系统中其他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以及通过将相关的理论、原理、数据和方法运用于设计中以优化人与系统表现的学科。P19

9

2)人机工程学分类:物理人机工程学、认知人机工程学、组织人机工程学。P19

3)霍桑效应 (Hawthorne Effect) 霍桑效应,或称霍索恩效应,起源于1924年至1933年间的一系列实验研究,由哈佛大学心理专家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提出此概念。霍桑一词是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座落在芝加哥的一间工厂的名称,是一座进行实验研究的工厂。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环境影响条件(如照明强度、湿度)以及心理影响因素(如休息间隔、团队压力、工作时间、管理者的领导力)。

1924年11月,以哈佛大学心理专家梅奥为首的研究小组进驻西屋(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他们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他们选定了继电器车间的六名女工作为观察对象。在七个阶段的试验中,支持人不断改变照明、工资、休息时间、午餐、环境等因素,希望能发现这些因素和生产率的关系——这是传统管理理论所坚持的观点。但是很遗憾,不管外在因素怎么改变,试验组的生产来效率一直未上升。

根据动作和时间分析,每个工人应该完成标准的定额为7312个焊接点,但是工人每天只完成了6000~6600个焊接点就不干了,即使离下班还有较为宽裕的时间,他们也自行停工不干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研究者通过观察,了解到工人们自动限制产量的理由是:如果他们过分努力地工作,就可能造成其他同伴的失业,或者公司会制定出更高的生产定额来。

研究者为了了解他们之间能力的差别,还对实验组的每个人进行了灵敏度和智力测验,发现3名生产最慢的绕线工在灵敏度的测验中得分是最高的。其中1名最慢的工人在智力测验上是排行第一,灵敏度测验排行第三。测验的结果和实际产量之间的这种关系使研究者联想到群体对这些工人的重要性。1名工人可以因为提高他的产量而得到小组工资总额中较大的份额,而且减少失业的可能性,然而这些物质上的报酬却会带来群体非难的惩罚,因此每天只要完成群体认可的工作量就可以相安无事了。即使在一些小的事情上也能发现工人之间有着不同的派别。绕线工就一个窗户的开关问题常常发生争论,久而久之,就可以看出他们之间不同的派别了。

历时九年的实验和研究,学者们终于意识到了人不仅仅受到外在因素的刺激,更有自身主观上的激励,从而诞生了管理行为理论。就霍桑试验本身来看,当这六个女工被抽出来成为一组的时候,她们就意识到了自己是特殊的群体,是试验的对象,是这些专家一直关心的对象,这种受注意的感觉使得她们加倍努力工作,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是值得关注的。

有一所国外的学校,在入学的时候会对每个学生进行智力测试,以智力测验的结果将学生分为优秀班和普通班。结果有一次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年之前入学的一批学生的测验结果由于某种失误被颠倒了,也就是说现在的优秀班其实是普通的孩子,而真正聪明的孩子却在普通班。但是这一年的课程成绩却如同往年一样,优秀班明显高于普通班,并未出现异常。原本普通的孩子被当作优等生关注,他们自己也就认为自己是优秀的,额外的关注加上心理暗示使得丑小鸭真的成了白天鹅。

从此开始,工业心理学开始关注人的动机、情绪、需要等内在因素。 四、早期职业设计师的经验知识

重要人物:格雷夫斯,美国设计师,出版《为人民设计》、《人体测量》。注

10

重设计的功能性,从人机工程学中找到设计支撑,体现人性化设计。

雷蒙德·罗维(Raymond Loeway,1889-1988),美国第一代设计师,也是上设计史最伟大的设计师之一,有着60年的设计生涯。虽然他未在理论上有所总结,但他丰硕的设计成果无不体现了对功能和市场独到的理解,不仅体现了空气动力学、人机工学原理,而且关注了市场条件下的消费心理和情感化设计。

五、现代设计心理学研究

在以上发展的基础上,现代心理学发生了变化:实证研究越来越多;研究领域越来越广,研究课题划分越来越细;研究方法、手段越来越丰富、先进,传统研究中的调查法、问卷法、实验法、访谈法仍是主要手段,但许多现代电子、数字技术设备被加入到传统的研究方法中。 1、可用性工程

1)可用性工程是一门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结构化的方法提高交互产品的可用性的新兴学科,这门学科建立于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和软件工程学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

2)可用性工程着重于评估现有设计、原型和系统,在此基础上,以“可用性”原则指导设计,便称为“可用性设计”(Usability design)

3)可用性: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用户主观满意度(satisfaction)

4)可用性工程的实施步骤: A、用户需求分析 B、设计/测试/开发

C、安装(使用与反馈) 如下表流程:

11

5) 可用性设计法则

Norman在《设计心理学》一书中运用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中的心理学常识,提出了以下重要的可用性设计法则:可视性、反馈、限制、一致性、启示性。

Nielsen及其同事于2001年提出了以下10条可用性设计原则:系统状态的可视性(用户能获得适当反馈)、系统应与真实世界相符合(符合用户认知习惯)、用户的控制权及自主权(用户能根据反馈作出相应措施)、一致性与标准化、帮助用户识别、诊断和修复错误(容错性)、预防错误、依赖识别而非记忆、使用灵活及有效性、最小化设计(避免无关或极少使用的信息)、帮助及文档(提供

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