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现场勘查》试题库
一、填空题
第一章:
1、( 犯罪行为要素 )是犯罪现场的根本标志; 2、犯罪现场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留痕性、( 反映性 )、复杂性、易变性; 3、根据犯罪现场在犯罪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划分,分为( 主观现场 )和( 关联现场 );
4、人为因素引起原始现场的改变,主要是人为( )改变。
5、是否犯罪现场关键要看勘查的现场是否存在( 被侵害对象及物质环境的变化 )。 6、犯罪现场的伪装迹象常常是通过( 各种反常迹象 )表现出来。 7、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地点和( 遗留有与犯罪有关的 痕迹或物证的一切场所)。
第二章:
1、保护现场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 义务 )。
2、保护现场的时间通常是从犯罪案件发生或现场被发现时开始到( 现场勘查结束 )为止。
3、对于爆炸、纵火现场,现场保护人员必须在报告公安机关和( 消防部门 )的同时,立即赶赴现场。
4、现场上痕迹、物证的保护方法主要有:(记录法 )、标记法、(遮盖法 )、转移法。
5、对浸泡在水中的被害人,若已没有救活的希望和可能,则( 不必打捞上岸 )。 6、对水中发现的尸体进行保护时,一般(选用遮盖法 )。
7、保护室外现场时对痕迹物证进行遮盖应注意不要选择( 透风雨的材料 )。 8、保护现场中实施急救人命的紧急措施既适用于受伤的被害人,也适用于( 犯罪嫌疑人 )。
9、现场勘查指挥员达到现场后,首先要通过听取(现场保护人员 )的汇报了解案件及现场情况。
第三章:
1、 现场勘查的主体是( 侦查人员 )。
2、 现场勘查是侦破案件的起点和( 基础 )。 3、 ( )是现场勘查的首要任务。
4、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01规定,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
在(现场指挥员 )的主持下进行勘验、检查。
5、 识别伪装、伪造的关键,往往是发现现场上的( )。
第四章:
1、凡是( )、为人公正的公民均可作见证人。
2、现场勘查结束后,侦查人员应撤离现场保护,并通知( )进行妥善处
理。
第五章:
1、在对现场勘查人员进行分工时,技术人员应在( )组。
2、现场勘查指挥员达到现场后,首先要通过听取( )的汇报了解案件及现场情况。
3、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01规定,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 )的主持下进行勘验、检查。
第六章:
1、抢劫、强奸犯罪现场访问的重点对象是( )。
2、现场勘查获取侦查线索和证据的来源和途径,一是现场访问,二是( )。
3、在侦查实践中,通常我们习惯把受到人身侵害的人称为被害人,而把受到财产侵害的人称为( )。
4、在对( )访问之前,应做好安定情绪的工作。
5、“两拦”案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被害人和犯罪分子( )。 6、现场访问中对被害人和知情人的调查访问应当尽可能在( )进行。 7、对被害人的访问首先应做好( )的工作。
8、现场访问对象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