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也是许多国家政策运用的实际操作方法,尽管各国在不同时期政策搭配和力度存在差异。

(2)所谓根据规则实施,就是政策制定者提前公告政策如何对各种情况作出反应并承诺始终遵循其公告。货币主义经济学家不同意相机抉择的需求管理政策。弗里德曼建议,应当废除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应当以固定不变的百分比增长。这一比率可以根据价格稳定的目标来确定或者是根据某种最优通货膨胀率或通货紧缩率来确定。货币存量(应当)年复一年地按固定比率增长,不能有任何迎合周期需要的增长率变化。固定不变的货币供给增长率的选择应当大致与最终产品价格的比较稳定的长期水平相当。根据过去90年的平均情况来看,货币即现金加上所有商业银行存款,大体需要每年稍高于4%的增长率。这种不管经济景气如何,货币供给都以固定不变的百分率增长,而且把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而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政策建议被称为单一政策规则。

9.试析实行指数化政策的条件、范围和后果。

答:指数化政策是人们用来减轻通货膨胀危害的一种选择。有些经历过较长时期高速通货膨胀的国家,曾经实行过指数化政策。指数化政策就是在合约中附有根据通货膨胀率对名义变量进行自动调整的条款,使这些变量的实际值不因通货膨胀而变化。对于需要较长时间来履行的合约,如工资合约、债务合约、社会保险、税收等都可与通货膨胀挂钩,实行指数化。

(1)利率指数化。债务合约中的利率是名义利率,当存在通货膨胀时,实际利率低于名义利率,如果通货膨胀率较高,实际利率可能是负值。特别是那些变换资产形式受到限制情况,如住房公积金存款、养老金储蓄、企业和政府发行的长期债券等,在高通胀时期,不仅利率是负值,而且本金价值也被通胀所吞噬。为了减少债权人蒙受的损失,也为了债务人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可采用利率指数化政策,即债务合约中规定名义利率随通货膨胀率自动调整。这样就可以减轻通货膨胀对正常的借贷活动产生的不利影响。

(2)工资指数化。劳动合同中商定的工资是名义工资,合同一经签订,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工资固定不变,即使没有书面协议只是口头约定,工资也不是可以经常变动的。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实际工资就会下降。劳动者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可以要求在工资合同中规定“自动调整条款”,按通货膨胀率自动调整货币工资增长率。比如,某人工资2000元,某年通货膨胀率达10%,那么工资就调整为2200元。此外,对退休金、养老金、社会保险等也可采取同样办法。以使拿固定收入的人不因通货膨胀而收入贬值、生活水平降低。

(3)税收指数化。税收是按名义收入征收的。当存在通货膨胀时,人们收入的实际价值下降,如果按原来的方法征税,就意味着降低了纳税的起征点或提高了税率,增加了纳税人的税负。为了减轻通货膨胀这种影响,可以实行税收指数化,即按通货膨胀率来调整纳税的起征点和税率。税率等级也可以按通货膨胀率进行相应调整。

指数化政策是为了矫正通货膨胀对要素价格的扭曲、减轻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再分配的不利影响,但这种政策如果成为经济系统中机制化因素,可能会产生其他许多意想不到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奔腾和恶性通货膨胀情况下,选择指数化的可能性较大,只是温和通货膨胀的国家,实行指数化的情况较少。

10.试分析政府对工资和物价进行控制的目的、措施、条件和影响。

答:收入政策又称为工资与物价控制政策。它是为了降低一般物价水平上升的速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手段,以控制货币工资增长率和一般物价上涨率的政策。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采取的做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49

一是工资—物价冻结。即在一定时期(比如90天)内,所有工人不得涨工资,所有企业不得涨物价,要涨工资和价格需经政府审批。这是用行政手段禁止工资与物价上升。这种强制性做法,从短期看,控制通胀的见效快,但从长期看,这种政策会破坏价格机制,造成资源配置不当和生产效率低下,不但不能扼制通货膨胀,反而会引起供给萎缩,引起新一轮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因此,工资—物价冻结,只是一项应急措施,一般在战争、严重自然灾害或恶性通货膨胀发生时才会使用,而且应有明确的实施期限。全面管制各种价格(包括产品和要素价格)的成本巨大,不宜经常使用,所以人们常见到的是有些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管制少数几种关系国计民生最重要产品的价格的做法。

二是工资—物价指导政策。这一政策的做法是根据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规定货币工资和物价的上涨幅度。这种政策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如税收)和劝说使企业和工会遵从。其弊端是,由于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不一样,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无法实行高工资,可能扼制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发展。对于那些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工资增长又会引起成本增加和物价上升。同时由于他只是通过指导性手段和劝说,其效力也大打折扣。

三是税基收入政策。即国家规定一个被认为是恰当的物价或工资的增长率。据此以税收的方式,惩罚价格和工资的上涨超过该增长率的企业和个人,同时以津贴来奖励价格和工资的上涨低于该增长率的企业和个人。如政府想把工资增长率从6%降到4%,就规定了4%的工资增长率指标,按照这一规定,任何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或个人得到的工资增长率超过4%,将被课以重税,反之,则会得到减免税或其他补贴。这种做法最大缺陷是很难辨别价格和工资上涨的原因,并加以区别对待,而且这种做法实际上起到了惩罚高效率的企业和工人的作用。

此外,对于关系国计民生比较重要的产品,在通货膨胀形势严峻时期,可采用涨价备案制度,即有关企业在其产品涨价前需到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对于既不是管制的价格,也不是要求备案的价格,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还可以对有涨价动向的企业进行约谈,提出一些要求和建议。这些虽不是直接强制,但也是抑制价格较快上涨的重要措施。

当然,这些微观化的价格干预措施会产生资源配置低效率和不公平的问题,控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性也是有限的,而且操作成本很大。因而,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对工资和物价的管制。

11.试评述可信性假说。

答:根据理性预期假设,人们可以最优地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包括关于当前政府政策的信息)来预测未来。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也应该取决于实际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根据理性预期理论,货币或财政政策的变动会改变预期,而且,对任何政策变动的评价都必须考虑对预期的这种效应。如果人们确实理性地形成他们的预期,那么,通货膨胀的惯性就会比乍看起来要小。

理性预期的倡导者认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并没有正确地代表政策制定者可以利用的选择,他们相信,如果政策制定者可信地承诺降低通货膨胀,理性人就会理解这一承诺,迅速降低他们的通货膨胀预期。然后,通货膨胀就会下降而不会引起失业的增加和产出的下降。根据理性预期理论,传统的牺牲率估计值对评估不同政策的影响是无用的。在一种可信任的政策之下,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可能比牺牲率估计值所暗示的低得多。

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人们可以设想降低通货膨胀率而根本不引起任何衰退。无痛苦反通货膨胀有两个条件:第一,降低通货膨胀的计划必须在设定工资与价格的工人和企业形成他们的预期之前公告。第二,

5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