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理论知识点综述

美术理论知识点综述

规律性。

二、美术的社会本质

社会性是美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美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1、美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2、美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发生和发展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决定的,表现在美术的发生与发展上,就是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个历史阶段美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同时美术还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各意识形态之间相互作用、影响。

3、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美术以及宗教、哲学等和经济基础的距离较远,不太直接,与经济基础之间有“中间环节”——政治、法律、道德等。

4、美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美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 (1)美术与政治:

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主要偏向:一是认为美术是从属于政治的,是政治的附庸;一是认为美术是完全独立的,不受政治的任何影响。这两种偏向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有所表现。

ⅰ.政治对美术有巨大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ⅱ.美术与政治不是平行的关系,美术要通过政治这一中介联系经济基础,必然要受到政治的强大影响,不可能是完全脱离政治的。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美术,而美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从艺术史的实际出发,阐释政治影响艺术的途径与方式。(03W) (2)美术与道德: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美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美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应。

ⅰ.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道德不同程度影响美术,使美术维护其道德规范进而维护其经济基础;

ⅱ.美术可以影响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移风易俗;

ⅲ.进步美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认为艺术与道德没关系的代表人物、流派,对艺术性质的认识有什么特点?(06W) 5、美术与其他“较远”的意识形态: (1)美术与宗教:

5

美术理论知识点综述

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相互影响;当宗教成为支配的社会意识形态时,宗教对美术的影响是巨大的,美术也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

美术与宗教的关系并不总是一样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它们的关系也有所变化:在原始社会美术与宗教的关系比较单纯,互为渗透,表里相依,如欧洲史前洞窟壁画中的动物形象与箭头形符号,就反映出巫术祈祷之类的原始宗教观念;奴隶社会神的艺术是奴隶主阶级窃取古代神话而制造出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神话,如古埃及的建筑与雕刻、商周青铜艺术的造型纹饰;封建社会的宗教美术是统治阶级利用美术来宣传宗教,以达到束缚麻痹人民的目的,如中世纪及我国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

ⅰ.宗教对美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美术的否定。把美术当作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限制美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另一方面,美术在宗教的束缚下发展到一定时期又利用宗教实现其本质,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题材。

ⅱ.从世界范围和人类历史来看,宗教对美术的影响是很大的,宗教艺术占据美术史很大部分。 (2)美术与哲学:

哲学必然对美术创作活动产生影响;美术不但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影响。

顾恺之“以形写神”说;石涛“蒙养生活”说;达·芬奇“学习自然”说;雷诺兹“中心形式”说。

试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阐述“意识形态”在美术中的表现方式。(04W)

(二)美术与社会生活

1、美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2、美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美术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包括了从物质的社会生活到精神的社会生活的整个领域,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全部方面。

如何划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02W)

试述中外美学或艺术理论中任何一种或几种关于自然、生活与艺术关系的理论,并对其给予评论和阐释。(05W)

(三)美术与社会生产

1、美术是一种生产形态:

美术,以及一切文学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

马克思把艺术等看作是人的有意识的、全面的社会生活的一种,认为艺术是生产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中全面阐述了意识形态同生产关系、交往关

6

美术理论知识点综述

系的关系,并且正式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03M)概念。

2、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ⅰ.从人的需要和生产的目的性看,人之所以进行“艺术生产”,主要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影响人们的精神。

ⅱ.从产品的消费来看,审美属性,而不是商品属性,是其产品的本质属性。

ⅲ.从生产的过程与结果来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精神生产,过程中要传达审美认识和审美感受。

3、美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与意义:

美术作为“艺术生产”,它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本质特征。

三、美术的认识本质

(一)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1、美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关于美术是否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现实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康德“天才说”;席勒、斯宾塞游戏说;托尔斯泰;贝尔等。

美术对世界是一种能动的认识,使主体作用于客体并改造客体的艺术加工、提炼、创造的实践过程。

2、美术以特有的方式(艺术的方式)掌握世界(“艺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06M):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理论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实践—精神的”方式。所谓“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意思就是认识世界的方法、手段、途径,或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形式。

(1)美术与宗教的区别:

ⅰ.真实性上: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虚幻的,完全颠倒了的,对世界的认识是毫无真实性的,它只要空虚的幻想,不要求真实的反映现实世界;美术则要求真实的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真实性是美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

ⅱ.形象性上:真正的宗教形态不同于美术形象,只是宗教观念的外化,是普遍观念的符号。 (2)美术与哲学的(理论的)区别:

哲学的方式:“理论的方式”,抽象的,以普遍性、必然性的形式反映世界或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必然性的内容。

美术的方式:是运用视觉形象进行的创造性想象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以高度概括的、具体的可感的视觉形式和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性,是在个别之中显示一般,在特殊之中表现普遍,美术也掌握真理,但它掌握的是具体形象的真理,即艺术的美。

7

美术理论知识点综述

另外,哲学主要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而美术在作用于人们理智的同时,还强烈的作用于人们的感情,给人以审美享受。

(二)美术的视觉形象性

1、视觉形象性是美术的基本特征:

形象性是文学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美术较之文学、音乐等其他文艺形式,形象性显著特点:形象的直观性、确定性和可视性。

2、视觉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美术的视觉形象都是具体的、可感知的,而不是抽象的、凭感官无法直接把握的;美术的视觉形象性又不能仅仅是它的感性形式或感性因素,它还必须以具体的感性形式表现深刻的理性内容,以可感的形象形态表现深层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关于美术的视觉形象性,有两种片面的观点:一种认为形象只关系感性而与理性无关,如从康德的“纯粹美”说到克罗齐的“直觉说”以及现当代美术理论中的反理性倾向;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形象只关系理性而与感性无关,例如当代艺术理论中的庸俗社会学观点,以及所谓“概念艺术”、“理性绘画”之类的说法。

3、视觉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美术作品中的形象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反映,这是它的客观基础和现实来源;同时又是美术家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认识与评价,在它上面表现着美术家主观的感情、思想和审美理想。

(三)美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1、美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

所谓美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即是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实际,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这是一般再现型或再现性美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

所谓“再现”,是指美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或逼真,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侧重于认识客体,摹仿现实。

美术的再现不是对客观现实的机械反映,不是纯客观的复制现实,而是美术家将他所认识的客观现实,按照美的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充分传达和表现出来。再现之中也有表现,而且不能没有表现。再现的真实不是客观世界本身的真实,而是艺术的真实。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不同,首先表现在它的假定性(艺术与现实的非同一性,在艺术中,现实只是一种折射,一切都是假定的、假想的、虚拟的)上。包括:

(1)认识内容的假定性:再现在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象,是经过美术家主观意识整理、组织、加工改造后重新创造的艺术形象,其中注入了创作主体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态度。

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