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机体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直接能量来源是_ATP__ 分解,而最终能源是 糖类和脂肪 的氧化分解。
10、.肾脏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它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球两部分。 11、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有___直接测定法___和 间接测定法___两种。 12、用能耗量评定运动强度,常用的指标是_相对代谢率__ 和__梅脱___。 四、判断
1、人体从膳食中摄取的营养素可直接透过消化道粘膜被吸收。(×) 2、蛋白质食物具有强烈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 ) 3、小肠分节运动是以纵行肌为主节律性舒缩活动。(× )
4、三大营养物质在胃内排空的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脂肪、糖类、蛋白质。(× ) 5、葡萄糖在小肠内使通过主动吸收进入血液的。(√ )
6、小肠各段对水的吸收都使渗透性被动吸收,因而它们的吸收量是一样的。(×) 7、肌糖原和肝糖原都可以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的恒定。(× ) 8、短跑时,ATP的转运率大大提高,但ATP/ADP浓度变化率很小。(√ ) 9、剧烈运动后,进行低强度运动可促进乳酸的消除。(√)
10、运动强度小于最大吸氧量的50%时,主要利用血源性物质供能,而肌糖原很少参与供能。(× )
11. ATP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是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能利用的直接能源(√ )
12. 机体能量代谢的整个过程中,ATP的合成与分解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环节。(√)
13.ATP可直接为动作电位的传播提供能量。(√)
14. 细胞膜上各种“泵”,在进行物质转运时所消耗的能量是由ATP分解供给的。( √)
15. 测定单位时间内机体消耗的氧量与排出的二氧化碳的量,可间接地推算机体的能耗量。(√ )
16. 1克事物氧化时所放出的热量是该食物的氧热价。(×)
17. 人体安静时的能量消耗相当于250-300毫升/分钟的吸氧量。(√) 18.计算某项运动的净能耗时,应包括恢复期内用以偿还氧债的氧量和同一时间安静时的能耗量。( ×)
19.运动时的能耗量和运动强度成正比。(√)
20. 有训练者动用脂肪供能能力比无训练者强。(√ )
20. 剧烈运动中,能耗增多,使肌肉中ATP和CP的含量迅速减少。( × )
21
22. 在能量供应充足时,C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自糖类和脂肪的有氧分解。( ×)
23. 人体内的供能物质都能以有氧分解和无氧分解两种方式供能。(× ) 五、简答
1.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肌肉活动的影响 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 2)、精神活动的影响 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4)、环境温度的影响 人在20~30℃的环境中,在安静状态下,能量代谢最稳定。
2.体内代谢产物和各种异物是通过哪四种途径向外排放的? 答:1)从呼吸器官排出
2)从消化道排出 3)从皮肤排出 4)从肾脏排出
六、论述:分析比较三种能量系统的特点。
答:把能源物质按无氧供能和有氧供能分成了三个系统。即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1分) 三种能源系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磷酸原系统由ATP和CP组成。其供能总量少,能源:CP;持续时间短、输出功率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类中间产物。磷酸原系统是一切高功率输出运动项目的物质基础。如短跑、投掷跳跃、举重等运动项目。(3分)
乳酸能系统是指糖原或葡萄糖的无氧酵解产能。其供能总量较磷酸原多,能源:肌糖元;输出功率次之,不需要氧,终产物是乳酸。乳酸能系统是1分钟以内要求高功率输出运动的物质基础。如400米跑、100米游泳等。(3分) 有氧氧化系统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产能。其供能总量大,能源:糖、脂肪、蛋白质;输出功率低,持续时间长,需要氧的参与,最终代谢产物是H2O和CO2,无乳酸产生。有氧氧化系统是长时间耐力活动的物质基础。(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