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100道

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

第5章 产业资本的运行

一、填空题

1.购买、生产、销售;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2.生产过程 流通过程 3.并存性 继起性 4.连续性 速度

5.生产时间 流通时间 6.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 7.周转次数 周转时间 8.生产资本 9.物质(有形)磨损 精神(无形)磨损 10.预付可变资本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A 5.A 6.B 7.B 8.C 9.B 10.D 11.D 12.D 三、多项选择题

1.AB 2.ABCDE 3.BCD 4.ACE 5.ABCD 6.ACE 7.ABCD 8.BD 9.ACDE 10.BCE 11.BD 12.CD 13.ABCDE 14.CE 四、计算题 1.答:(1)固定资本=60+20=80万元 流动资本=10+10=20万元

(2)m=m′* v

=100% ×10 =10万元

p′=m/(c+v)=10/100=10% (3)预付资本总周转=〔(60×1/20+20×1/10)+(10+10)×5〕÷100=1.05次 (4)P=M= m′* v * n =10×5=50万元 (5)年产值=〔(60×1/20+20×1/10)+(10+10)×5〕+50=155万元 2.答:由题意知 V=25万元 C/(C+V)=7/8 所以C=175万元

流动资本=55+25=80万元 固定资本=总资本-流动资本=(25+175)-80=120万元 故 资本周转速度=〔(120×10%)+(80×3)〕/200=1.26次

3.答:V=100万元 C:V=9:1 所以 C=900万元 总资本=100+900=1000万元

固定资本=总资本-流动资本=1000-400=600万元

故 资本周转速度=〔(600×10%)+(400×4)〕/1000=1.66次 m′=M/(v*n)=1200/100*4=300% M′= m′*n=300%*4=1200%

4.答:c=800万元 v=200万元 可知 固定资本=600万元 流动资本=400万元

资本周转速度=〔(600×10%)+(400×4)〕/1000=1.66次 M′= m′*n=150%*4=600%

年产品总值=1660+M=1660+ m′*v*n=1660+150%*200*4=2860万元 五、简答题

1. 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地循环,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产业资本家为了使生产不断地进行下去,必须把全部资本按一定比例分成三部分,使其同时处于三种职能形式上,各自完成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三种职能及其循环。

二是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资本,都必须连续不断地通过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相继地进行转化,顺序改变它们的职能形式,完成各自循环过程。资本的任何一部分在任何的一个阶段上出现停顿,都会使整个资本的循环发生中断或停滞。

33 -

2. 资本周转速度可以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两方面来考察。

资本周转时间,就是资本家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价值的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的资本形式为止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产业资本的一个循环周转的时间,它是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在一年内资本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次数,就是资本周转次数。

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资本周转时间越短,周转速度越快,反之,周转速度越慢。而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正比,资本在一年内周转次数越多,则周转速度越快,反之,周转速度越慢。

3. 首先,划分的依据不同。前者的划分是根据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而后者则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其次,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用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而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流动资本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而可变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力的资本。

再次,划分的目的不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目的是为了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目的是为了考察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六、论述题

1.资本循环原理: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的统一;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基本条件: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

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循环的理论反映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它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企业资本的运动。社会主义企业为了实现价值的增殖,也必须不断地运动,完成资本的循环。在运动中也必须按照产业资本循环的必要条件的要求来保证资本运动的正常进行,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为此,社会主义企业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同时也必须完成资本形态的变换。

马克思关于资本周转的理论: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周转时间和生产资本的构成;资本周转的快慢与周转时间成反比关系;周转时间的构成;资本周转快慢与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公式;资本周转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马克思关于资本周转的理论对社会主义企业资本的运动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它们生产和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但是,这一目的的实现同样要求企业必须实现赢利,必须实现商品的价值。同时,社会主义企业也必须要加快资本的周转。为了加快企业资本的运动,企业资本的运动必须满足资本循环的必要条件;必须减少流通时间和缩短生产时间,尤其是流通时间中的产品销售时间。要作到这一点,企业就必须研究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生产的技术进步和科学组织与管理。 2.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第一,加速固定资本的周转,既可以减少或避免固定资本无形磨损所引起的损失,又可以提高固定资本价值的利润率,加速固定资本的更新。

第二,加速流动资本的周转,可以节约预付资本中流动资本的数量。在生产规模相同的情况下,流动资本周转速度越快,需要预付的流动资本就越少,反之则越多。

第三,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因为,随着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其中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必然加快,而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直接来源,因此,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可变资本的周转,就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34 -

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第6章 社会总资本的运行

一、填空题

1.社会总产品(社会总商品资本) 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3.c、v、m ,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第Ⅰ部类 、第Ⅱ部类 4.资本有机构成 5. Ⅰ(v+m)=Ⅱc 6.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C 5.C 6.D 7.B 8.D 三、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 3.AC 4.ABE 5.BCD 6.BC 7.BDE 8.ABE 四、简答题

1. 答:一是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式上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其中不变资本是旧价值的转移,代表在生产商品中耗费掉的预付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新价值,可变资本用来再生产劳动力,剩余价值用于资本家的消费和扩大再生产的资本积累。

二是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式上按其最终用途来看,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便分为两大部类:一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可称为第一部类,用符号“Ⅰ”表示。另一类是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可称为第二部类,用符号“Ⅱ”表示。 2.答: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就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用公式表示是:Ⅰ(v + m)=Ⅱc,这个条件表明,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第二部类提供给第一部类的消费资料和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达到生产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其它两个引申的实现条件:第一,Ⅰ(c + v + m)=Ⅰc + Ⅱc,即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不变资本的总和。这个公式反映了生产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 ,Ⅱ(c + v + m)=Ⅰ(v + m)+Ⅱ(v + m), 即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这个公式反映了消费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3.答: ⑴ 在科学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生产资料必然优先增长,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⑵ 在以技术进步为特征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原有预付资本和追加资本中,转化为不变资本的比重越来越大,转化为可变资本的部分越来越小,从而社会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必然快于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因此,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必然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⑶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指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增长得最快,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也比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得快。⑷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并不是说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的生产而孤立地增长,更不意味着生产资料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得越快越好。因为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归根到底要依赖于或受制约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 五、论述题

1.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顺利进行,社会总产品就要具备基本实现条件:Ⅰ(v + Δv + m/x) = Ⅱ(c + Δc)。这个公式表示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和追加的可变资本以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这三者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与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这说明了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可以引申出两个实现条件:第一,Ⅰ(c + v + m)=Ⅰ(c + Δc) + Ⅱ(c + Δc),即第一部类全部

35 -

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这就是说,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必须同整个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等。第二 ,Ⅱ(c + v + m)=Ⅰ(v + Δv + m/x) + Ⅱ(v + Δv + m/x),即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之和。这就是说第二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必须同整个社会对消费资料的需求相等。

2. 原理: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理论前提;社会总产品六个部分和三个方面的交换关系。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与实现条件。

基本实现条件表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的生产和再生产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派生条件表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供求也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这一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同样需要保持各个方面正常的比例关系;需要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积累与劳动人民的消费水平的提高必须协调,等等。

第7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填空题

1.成本价格加上剩余价值 2.利润

3.社会剩余价值总量 社会总资本 4.商品资本(销售商品,实现剩余价值) 5.产业工人在生产中生产的剩余价值 6.实质 转化形式

7.生产成本 平均利润 8.生产价格 9.企业利润 利息 10.股息/利率 11.平均利润率 12.土地所有权 13.平均利润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D 5.C 6.C 7.C 8.D 9.D 10.D 11.D 12.C 13.B 14.A 15.B 16.B 17.C 18.B 19.A 20.C 三、多项选择题

1.ACDE 2.CDE 3.ABDE 4.ABE 5.AC 6.ABCDE 7.ABC 8.ABC 9.ABD 10.ADE 11.BCE 12.CDE 四、简答题

1.答: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

由于剩余价值采取利润的形态,从而使剩余价值表现为预付总资本带来的。因此,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形式以后,对剩余劳动的占有就转化成了资本的自行增殖,这就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使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关系被神秘化起来。同时,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因而,它又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 2.答:(1)平均利润是在部门之间的竞争中形成的,这种竞争是通过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来进行的。(2)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使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逐渐趋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3)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使投在不同部门的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即平均利润。

3.答:剩余价值率是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的比率,利润率则是总资本与剩余价值的比率,两者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得出的不同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由于预付总资本总是大于可变资本v,所以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表示工人受资本剥削的程度,利润率则表明预付资本自身增殖的程度,即资本家赚钱的程度。由于P'总是小于m',所以P'实际上掩盖了资本对工人剥削的程度。 4.答:(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也就越高;反之,剩余价值率越

36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