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 D、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 21、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有机构成 C、土地的等级差别 D、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22、金融资本是指( )
A、归银行支配而由工业资本家运用的资本 B、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发展成的资本 D、国家参股和控股的金融机构的资本
2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市场竞争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24、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体制原因是( )
A、世贸组织的发展 B、苏联、东欧政治解体 C、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化 D、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改革 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制度 26、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 )
A、属于经济制度的范畴 B、资源配置的方式 C、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志 D、生产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2个正确选项,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14分)
1、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总过程包含的环节有( )
A、生产 B、交换 C、分配 D、消费 E、进出口 2、经济规律的特点有( )
A、大多数经济规律随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B、经济规律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规律 C、经济规律同人的活动紧密联系 D、经济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E、人们对经济规律的利用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 3、处于等价形式中的商品的特点有( )
A、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B、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C、交换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D、复杂劳动成为简单劳动的表现形式 E、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4、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E、世界货币 5、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
A、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B、商品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C、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商品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E、商品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6、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 A、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25 -
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7、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有( )
A、流动的过剩人口 B、潜在的过剩人口 C、固定的过剩人口 D、现实的过剩人口 E、停滞的过剩人口 8、产业资本循环是( )
A、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创造使用价值和价格的统一 E、销售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9、生产价格形成后( )
A、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