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C. 突触后膜超极化
D. 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的结果 E. 以上原因综合的结果 86.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 A. 突触前膜超极化 B. 突触后膜超极化
C.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降低 D.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E. 潜伏期较短
87.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双向传递 B. 不易疲劳 C. 突触延搁 D. 不能总和
E. 刺激停止后,传出冲动也立即停止
88.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乙酰胆碱 D.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E. 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 89.可被阿托品阻断的受体是: A. α受体 B. β受体 C. N型受体 D. M型受体 E. H型受体
90.下列药物或毒物中,可阻断N型胆碱能受体的物质是: A. 筒箭毒 B. 阿托品 C. 心得安 D. 酚妥拉明 E. 烟碱
91.在周围神经系统,毒蕈碱受体分布于: A. 自主神经 B. 骨骼肌终板膜 C. 多数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 D. 绝大部分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 E. 消化道壁内神经丛所有的神经元
92.下列哪一类神经纤维属于肾上腺素能神经? A. 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B.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 绝大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D. 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E.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93.α受体的阻断剂是: A. 筒箭毒 B. 阿托品
C. 普萘洛尔 D. 酚妥拉明 E. 丁氧胺
94.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的主要部位是: A. 纹状体 B. 正中隆起
C. 中脑黑质 D. 边缘前脑 E. 丘脑底核
41
42
95.在整个反射弧中,最易出现疲劳的部位是: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元
C. 中枢的突触 D. 传出神经元 E. 效应器 96.完成一个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 刺激的强弱和性质 B. 感受器的敏感性
C. 传入和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 D. 经过的中枢突触数目 E. 效应器的敏感性
97.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中躯体感觉的中继站是: A. 内侧膝状体 B. 外侧膝状体 C. 后腹核 D. 丘脑外侧核 E. 丘脑前核
98.左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受损后, 躯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A. 左半身 B. 右半身
C. 左侧头面部 D. 右侧头面部 E. 双侧头面部
99.右侧枕叶皮层损伤,引起的视觉障碍是: A. 右眼全盲 B. 左眼全盲
C. 双眼全盲 D. 左眼颞侧、右眼鼻侧偏盲 E. 右眼颞侧、左眼鼻侧偏盲 100.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 A. 刺痛 B. 定位不明确
C. 必有牵涉痛 D. 对牵拉不敏感 E. 对电刺激敏感 101.牵涉痛是指:
A.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内脏痛觉感受器引起的痛觉 B.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皮肤痛觉感受器引起的痛觉 C. 内脏疾患引起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 D. 肌肉和肌腱受牵拉时所产生的痛觉 E. 内脏及腹膜受牵拉时产生的感觉
102.正常人在安静、清醒、闭目时,所记录的脑电波主要是: A. α波 B. β波 C. δ波 D. θ波 E. α波和β波
103.关于脑电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的综合电变化图 B. 是皮层自发电位变化图
C. 正常成人安静、清醒、闭目时出现β波 D. 兴奋、觉醒时出现α波
E. 由高幅慢波转为低幅快波表示抑制过程发展 104.慢波睡眠的特征:
A. 脑电图呈现去同步化快波 B. 生长素分泌减少 C. 多梦 D. 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
42
43
E. 对促进生长,体力恢复有利
105.当一伸肌被过度牵拉时张力会突然降低,其原因是: A. 疲劳 B. 负反馈 C. 回返性抑制 D. 腱器官兴奋 E. 肌梭敏感性降低
106.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 多巴胺
B. 去甲肾上腺素 C. 乙酰胆碱 D. 甘氨酸 E. 肾上腺素
107.肌梭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 A. 梭外肌收缩
B. 梭内肌紧张性降低 C. γ纤维传出冲动减少 D. 梭外肌受到牵拉 E. 梭外肌松弛
108.叩击跟腱引起与该肌腱相连的肌肉收缩,是由于刺激了下列哪种结构? A. 腱器官 B. 痛觉感受器 C. 肌梭
D. 皮肤感觉器 E. 触-压觉感觉器
109.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加时:
A. 兴奋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 B. 抑制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 C. 抑制支配同一肌肉的γ运动神经元
D. 对支配其他关节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 E. 抑制闰绍细胞的作用
110.叩击跟腱引起相连的同一块肌肉收缩,属于: A. 肌紧张 B. 腱反射 C. 屈肌反射 D. 姿势反射 E. 多突触反射
111.完成一次腱反射约需要: A. 0.3 ms B. 0.7ms C. 1.4ms D. 2.8ms E. 5.6ms
112.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 A. 屈肌反射 B. 肌紧张
C. 对侧伸肌反射 D. 翻正反射 E. 腱反射
43
44
113.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A. 梭外肌收缩 B. 梭内肌收缩
C. 肌梭传入冲动增多 D. 梭外肌和梭内肌同时收缩 E. 腱器官传入冲动减少
114.当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A. 肌梭传入冲动减少 B. 腱器官传入冲动减少 C. 牵张反射加强 D. 梭外肌舒张 E. 梭内肌舒张
115.γ运动神经元在牵张反射中的作用是: A. 直接引起梭外肌收缩 B. 直接发动牵张反射
C. 使肌梭感受器敏感性增强 D. 引起腱器官兴奋
E. 使Ⅰa类纤维传入冲动减少 116.腱器官感受器: A. 位于梭内肌的中间部
B. 梭外肌等长收缩时,其传入冲动增加 C. 梭外肌等张收缩时,其传入冲动增加
D. 梭外肌等张收缩时,其传入冲动不变 E. 是感受肌肉长度变化的感受器 117.腱器官传入冲动增加时:
A. 对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 B. 对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C. 使梭外肌收缩增强 D. 使梭内肌收缩增强 E. 以上都不是
118.皮层运动区的部位是:
A. 中央前回 B. 中央后回 C. 额叶 D. 枕叶 E. 颞叶
119.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是:
A. 横断脊髓的损伤性刺激 B. 外伤所致的代谢紊乱 C. 横断脊髓时大量出血 D. 断面以下脊髓丧失高位中枢的调节
E. 失去了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的始动作用
120.脊髓突然横断后,离断水平以下的随意运动将:
A. 暂时性增强 B. 不变 C. 暂时性减弱甚至消失 D. 永久丧失 E. 永久增强 121.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
A. 肢体麻痹 B. 去大脑僵直 C. 脊休克 D. 腱反射加强 E. 动作不精确 122.人出现去大脑僵直现象,意味着病变已严重侵犯: A. 脊髓 B. 延髓 C. 脑干 D. 小脑 E. 大脑皮质 123.帕金森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 A. 肌张力降低 B. 静止性震颤 C. 运动共济失调 D. 感觉迟钝 E. 随意运动过多
124.帕金森病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下列哪个递质系统受损所致: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