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二

D.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的归因

86.【答案】D。解析:运气是外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归因。

87.为了扩大教育对象、改善教学效果,夸美纽斯提出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 A.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学年制 D.大学区制 【答案】B

88.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going”的“ing”,在叫学生学习playing,coming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解释这种学习现象的是()。

A.共同要素说 B.形式训练说 C.概括化理论 D.实质训练说 88.【答案】C。

89.为了证明“卵生”是不是鸟的关键特征,教师举了麻雀和乌龟两个例子。麻雀的例子属于例,乌龟的例子属于例()。

A.正 反 B.正 正 C.反 正 D.反 反 89.【答案】A。

90.学生通过热量和体积、速度和距离等变量关系的概念,来学习质量和能量的关系,属于()。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90.【答案】D。

91.下列学习迁移属于具体迁移的是()。

A.对“蜜蜂”、“蜻蜓”等具体概念的理解影响对“昆虫”这一概念的掌握 B.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C.将已掌握的字母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词 D.学生学会写牛这个字,有助于学生学习写“犇” 91.【答案】D。

92.初三学生小燕晚上在家复习功课,忽然灯灭了,她根据物理课上所学的知识,推测可能是保险丝断了,然后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这是问题解决过程的哪个阶段()

A.发现问题阶段 B.理解问题阶段 C.提出问题阶段 D.检验假设阶段

92.【答案】D。解析: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小燕通过检查闸盒里的保险丝这种方法,来确定他的假设是否正确,是否合乎实际。

93.根据学生的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倾向,习惯于掩饰其努力或拒绝承认其努力,这种学生通常属于()。

A.高趋低避者 B.高趋高避者 C.低趋高避者 D.低趋低避者

93.【答案】A。解析:卡文顿提出,根据学生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倾向,可以将学生分为四类(1)高趋低避者。这类学生的学习超越了对能力状况和失败状况的考虑,又被称做成功定向者。他们往往拥有无穷的好奇心,对学习有极高的自我卷入。(2)低趋高避者,又称避免失败者。这类学生有很多保护自己胜任感的策略,使用各种自我防御术,从外部寻找个人无法控制的原因来解释失败。(3)高趋高避者,又称过度努力者。他们兼具了成功定向者和避免失败者的特点。一方面对自我能力的评价较高,另一方面这一评价又不稳定,极易受到失败经历的动摇。他们往往有完美主义的倾向,给了自己太大压力,处在持续恐惧之中。(4)低趋低避者,又称失败接受者。他们放弃了通过能力的获得来

9

保持其身份和地位的努力。这些学生在面临学业挑战时表现出退缩,至少是被动地反应。他们用于学习的时间很少,焦虑水平也很低,对极少获得的成功不自豪,对失败也不感到羞耻。

94.布鲁纳认为,知识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即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独立思考,,最终掌握原理和规律的学习()。

A.自行发现知识 B.教师引导发现知识 C.观察学习知识 D.认知---同化知识

94.【答案】A。解析:所谓发现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95.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和主动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95.【答案】A。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96.学生在学习资料的过程中使用的想象、口述、做笔记、类比、总结等策略,属于学习策略分类中的()。

A.资源管理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辅助性策略 D.基本策略

96.【答案】B。解析:精细加工策略包括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方法,题干所述为精细加工策略的方法。

97.张磊发现,在检查自己昨晚的试卷和作业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帮别的同学检查时,却很容易发现,这主要是由于()的影响。

A.认知困难 B.粗心 C.直觉的整体性 D.定势 97.【答案】D。

98.为了便于记忆根号2的值1.41421,通过语言的技术把它记作“意思意思而已”,这里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组块策略 98.【答案】B。解析:记忆术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精细加工策略。

99.“首先做我要你做的事情,然后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这种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欢的活动符合()。

A.比例强化原理 B.系统脱敏原理 C.普雷马克原理 D.罗斯原理 99.【答案】C。解析:普雷马克原理就是用来帮助教师选择最有效强化物的一种方法,是指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

100.被杜威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主要指的是() A.由传统教育中“教师中心”转变成“学生中心” B. 由传统教育中“课堂中心”转变成“社会中心” C. 由传统教育中“教材中心”转变成“活动中心” D. 由传统教育中“学生中心”转变成“教师中心” 100.【答案】A

10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思想的代表,提出的三中心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而杜威代表的现代教育是学生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其中用学生中心代替了教师中心是最为根本的转变。故正确答案是A。

101.期望效应说明()。 A.成人的期望是把双刃剑

B.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不能过高 C.良好的期望可促进学生的发展 D.学生的发展往往背离成人的期望

101.【答案】C。解析: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能够传递一种信任,这样的期待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

102.“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出自()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10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这句话来自于洛克的《教育漫话》,故正确答案是A。

103.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节能,则宜于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 103.【答案】A。

104.()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A.关爱学生 B.爱岗敬业 C.教书育人 D.终身学习 104.【答案】D。

10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体现了教师的()。 A.职业道德素养 B.能力素养 C.教育理念 D.知识素养 105.【答案】A。 四、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找出恰当的选项,并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多选、错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本题20小题,每小题0.9分,共18分)

106.下列关于“课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课程就是教材,包括教科书和教学指导用书 B.“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C.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D.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语文课程

106.【答案】BCD。解析: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的安排,不是教材。

11

107.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近代洋务学堂特点的是()。 A.以造就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

B.以“西文”“西艺”为唯一教学内容 C.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本教学原则 D.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107.【答案】ACD。解析: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路军事等多方面人才,洋务派开始兴办学堂,教育内容以“西学”和“西艺”为主,为当时的洋务运动和后来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108.唐朝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对学生入学资格有明确的规定:国子学须文武三品以上的子孙,太学须文武五品以上的子孙??弘文、崇文二馆均收取宗室、外戚、宰相和一品官员的子弟。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的道统性 B.反映了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的象征性 C.反映了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的等级性

D.说明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108.【答案】BCD。

109.对班级管理理解不正确的是()

A.教师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也是班级管理的内部力量 B.课外活动是班级管理最重要的环节

C.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也是班级管理的内部力量 D.课堂管理是班级管理的全部内容 109.【答案】ABD。

110.课程设置的经典模式“泰勒原理”认为,进行课程编制必须首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确定课程目标 B.选择教育经验 C.组织教育经验 D.评价教育计划 110.【答案】ABCD。

111.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管理才能取得成效。下面对德育工作理解正确的是()。

A.德育工作主要是在学校内完成的,家长的教育作用不如教师的教育作用大 B.德育过程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C.德育工作的内隐性和分散性,客观的给德育管理带来一定的限制和困难,容易造成人们对德育管理的忽视

D.加强德育管理是新时期提高学校德育质量的必然要求,现代德育管理具有时代意义 111.【答案】BCD。

112.关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正确的是() A.认为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B.认为教育是一种历史现象

C.认为在阶级社会,教育具有阶级性 D.认为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112.【答案】BCD

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