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全部名词解释

大众语与文字拉丁化的问题。鲁迅在《论新旧形式的采用》中的“拿来主义”是文艺大众化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 80 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

由拉普提出,于1930年11月国际革命作家代表大会所确认,强调世界观对创作直线式的决定作用,完全用哲学方法或世界观取代艺术方法,认为作品成功关键在于通过具体人物和生活描写将唯物辩证法体现出来,那么图解政治概念就是合理的。 81 刘西渭《咀华集》

刘西渭是李健吾的笔名,他是能容纳理解不同艺术个性的作家。他的批评集《咀华集》所评论的对象包含了政治倾向和艺术流别彼此不同的作家:曹禺,卞之琳,沈从文,废名,夏衍,萧军,叶紫。

82 社会剖析小说

以茅盾为首,依靠理性分析开拓形象思维深度广度的创作方法。从典型环境中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成长史的写法,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影响深远。其特点是表现时代斗争的重大题材,另有沙汀,吴组缃等人跟随茅盾如此创作。 83 《蚀》三部曲

写于1927-1928年,以广阔场面宏大气势真实迅速地反映了刚过去的大革命的历史及失败后的社会心理,三部曲第一部《幻灭》:静女士怀着小资产阶级天真幻想向往革命身临革命实际,幻想破灭由失望空虚而退出革命,回到个人恋爱小天地,《动摇》:知识分子方罗兰身处革命与反革命势力冲突中,不敢打击敌人也不敢依靠工农,在动摇妥协中葬送了自己和革命。《追求》:男男女女在大革命失败后,看不见光明与希望又不愿苟活沉沦,只能盲目挣扎而终不免失败,《蚀》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心灵历程角度反映大革命,不回避历史教训,显示了茅盾对革命的认识和现实主义精神。 84 两类形象系列

民族资本家和时代新女性。(1)民族资本家包括:《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的轮船老板王伯申,《子夜》中吴孙甫,《第一阶段的故事》中的何耀先,《清明前后》林永清夫妇。(2)时代新女性又分为两型,静女士,方太太属于同型,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属于同型。前一型和谐匀称有东方女性之美,后一型热烈狂欢,从道德伦理观,生活追求到性格都异于传统东方女性,是受欧风美雨思潮产生的西方型女性,也是中国现代社会出现的新人。 85 农村三部曲

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具有鲜明的三十年代特征。 86 作家论

茅盾为五四时代他的同辈作家所写的《鲁迅论》《冰心论》《徐志摩论》《落花生论》等作家论,其他评价叶圣陶,王统照,庐隐等的文字及《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更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作家作品评论和文学史研究的最初成功尝试,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建立和扩大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影响做出了杰出贡献。 87《四世同堂》

老舍40年代最主要的长篇小说。

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暴行,讴歌中国人伟大爱国精神,以祁家四世同堂为主线,辅之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物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刻画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史诗般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历程及生活画卷,可歌可泣,气度恢宏,荡气回肠,是一步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杰作。 88 京味小说

老舍是京味小说源头,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注入的文化趣味,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其次是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再次是创造性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最后是带有北京市民文化烙印的幽默和趣味。 89 巴金《爱情三部曲》

由《雾》《雨》《电》三部中篇合成,写革命,恋爱,写小资产阶级的反抗追求和苦闷,可说是《灭亡》《新生》主题的延续,不同在于它更生动更真实地展现了一群知识青年的各种思想性格,如近似雾一样的性格的“多余人”周如水,势利堕落的洋派青年张小川,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病态人物吴仁民,还有纯洁美丽坚强冷静的“近乎健全的女性”李佩珠,在《电》里,巴金用了不同以往的明快调子和诗意笔触多面展示佩珠的品质,在她身上倾注爱和理想,爱情三部曲写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青年,使当时的青年读者读出一种同一代人的心境,思考不同的生活道路。 90 《激流三部曲》

《家》写成于1931年,最初题名为《激流》,1938年和1940年巴金顺着《家》的情节发展线索,写了《春》《秋》。这三部长篇合称《激流三部曲》。三部小说一开始并无总体构思,写作时间间隔长,每部各有其独立结构,但写作中兼顾到各部相互关照,是整体统一的长篇系列。 91《家》为代表的青春型创作

那由真诚热烈的心里唱出的青春之歌,特别能唤起青年人的共鸣,《家》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不求深刻隽永,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情感汪洋肆意,语言流水行云,虽有时少锤炼,不耐咀嚼,整体上却有一种冲击力,渗透读者内心。 92 平民史诗

《寒夜》感人肺腑,是平民史诗,是战争年代普通知识分子苦难生活的真实图景,是发自小人物内心的真实愤慨,用笔更为冷静,注重发掘人物内心冲突,小说构思匠心独具,意境凄凉,增强了悲剧效果,使人自觉联想到作品所要暴露的黑暗冷酷的社会。 93 华汉地泉三部曲及重版序

阳翰笙长篇《地泉》(《深入》《转换》《复兴》三部曲),反映了大革命后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知识分子到工人的激烈变化,从政治观念生发故事,缺乏文学描述。1932年重版时,由瞿秋白,郑怕奇,茅盾,钱杏邨与作者自己分别写了五个序言,对这种充满“革命浪漫迪克”文学从各自角度进行了历史批判性总结,显示了作家认识上的进步,提出新兴文学应唾弃概念化公式化弊病,否定将人物描写变成时代精神号筒的简单化写法,坚决走向”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 94 革命的浪漫蒂克

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倡导时期,创作方面存在幼稚倾向,其中突出的是“革命浪漫蒂克”情调,在思想意识上流露出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感伤情绪,在艺术方

法上带有公式化概念弱点,作品有华汉的《复兴》,蒋光慈的《短裤党》,这一现象受到鲁迅的批评,而后引起革命作家注意,像张天翼,丁玲,艾芜,沙汀等,

不再把作品作为政治概念的图解,而是从生活出发,以真实反映现实,来激发人们批判和改造旧世界的热情,从而提高了革命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 95 革命+恋爱小说

英雄儿女的革命+恋爱,是普罗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一时成为流行。一方面反映了大革命前后青年知识分子面临个人与革命冲突的普遍问题,其中孕育了30年代

知识新人的最初形象,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某种对生活片面的理解与表达,但它曾影响了一代青年走向革命道路,说明它和时代节拍,即便是带有浓重理念痕迹的 故事与人物也能投合一部分知识青年兴奋追求光明的共同心理。 96 左联青年作家小说

左联青年作家的涌现标志着现代文学在创作上真正结束了革命文学时代而向前迈进。丁玲《水》,张天翼《二十一个》,沙汀《法律外的航线》曾称为“新写实主

义”势头。他们扫除了概念化描写身边琐事风气,造成左联文学崭新地位,逐渐摆脱了“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力图把政治倾向性与艺术真实性结合,以革命现实

主义创作方法塑造人物典型,注重环境典型化,体现独特生活藏量,语言储备与艺术个性造成小说风格多样化。 97 东北作家群

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北平等地的一些青年作家,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白朗等人,形成于30年代中期,他们有的未加入左联,但

创作实际上构成左联文学的一部分,他们开了抗日文学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

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他们富于激情,以萧红为代表。 98 大河小说

李颉人从1935-1937年间,写了连续性历史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以四川为背景,描写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二十年间广阔的社会图 画,具有宏伟构架与深广度,人称大河小说。 99 京派

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因其远离于当时政治中心南京和文化中心上海而活跃于北方的京派作家,它的

基础是文学研究会未曾南下的分子,它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

内容,富有文化意蕴,京派作家多是现实主义派,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和谐,节制,恰当”为其审美意识原 则。 100 海派

具有“现代质”的海派小说是由操新文学体而向市民读者倾斜的作家来写的,接续鸳蝴派文学商业传统再来突围,白话小说度过先锋时期,向通俗层面回落,张资平

,叶灵凤带头“下海”,成为新海派作家。特点是(1)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2)过渡性地描写都市,(3)首次提出“都市男女”这一常写常新的主题,(4 )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 101 新感觉派

30年代在上海都市读者群中风靡一时,是第二代海派,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它的登场表明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引入,代表作家有

刘呐鸥,穆时英,叶灵凤,施蛰存,穆时英人称“新感觉派的圣手”“鬼才”。这一派源于20年代日本,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 的生活原态,着重病态生活描

写,畸形两性关系及心理,夜总会,舞场,酒吧,交际花是经常写的场景及对象,极力捕捉新奇的感觉,把人物的主观感觉投射到对象中去,对人的潜意识进行精

神分析,表现二重人格,追求小说形式技巧花样翻新,代表作有《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新感觉派小说“新”在第一次用现代人的眼光打量上海,

用一种新异的现代形式表达这个东方大都会的城与人的神韵,开拓了文学表现内容,但存在颓废悲观倾向。 102 现代章回小说

由张恨水创立,一方面不放弃章回小说形式和通俗文学娱乐性,另一方面立足章回体而不断拓宽其功能,追求新潮流不甘落伍,他让章回体容纳不同时代的题材内

容,注重回目格式变化,尝试言情以外的武侠,侦探,历史,讽刺,幻想,荒诞等写法,以把其调适为一种富于弹性的新旧皆宜文体,并不仅仅写鸳蝴故事。 103 中国诗歌会

成立于1932年9月,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在上海建立总会,在北平广州及东京设有分会,上海总会有机关刊物《新诗歌》旬刊,发起人有穆木天

,蒲风,杨骚,任钧等人,中国诗歌会诗人与后期新月派,现代派诗人相对应,要求诗歌自觉表现大时代阶级斗争的急风狂雨,而不是趋向诗人内心世界,要求诗

歌缩短与大众的距离,他们的创作口号是“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纪的意识”“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我们自己也成为大众中的一个”诗歌观包含两方面:一 是实现“诗的意识形态化”,二是“诗与诗人的大众化”。 104 诗的“歌谣化”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