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3.能对应“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这层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 B.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 C.昔者荒草野田,岂知有凌虚台耶 D.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

24.第③段提及历史上著名宫殿的作用是 (3分)

25.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含讽刺太守之意,有人则以为否。请从文中找出依据,说说你的看法。(4分)

三、写作 70分

26.有人说,规律往往能将复杂的现象解释的简单清晰;也有人认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都无法用规律来简单解释。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25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7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应用10分

1.(5分,每空1分) (1)不破楼兰终不还

(2)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 (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1)D(2分) (2)A(3分)

二、阅读70分

(一)(16分)

3.视力可将体积庞大的物体纳入眼中(2分)

4.主要借助与视觉相比较来说明。先以登临泰山的实例,说明触觉才是躯体的“亲历”,是有实际价值的。再进一步以比喻突出两者的差异,表明触觉才是更具私人化的、更珍贵的感觉。(4分)

5.B(3分) 6.C(2分)

7.第⑧段呼应了第②段中提到的“具有强大势力的视觉文化”,并进一步分析视觉娱乐长盛不衰的原因,由此引出了“看”与“被看”的等级差异,第⑨段对这种等

26

级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加以分析。再从上文“主动的看”引申到“被动的看”,在第⑩段深入揭示出“电视的时代”的特征,尤其是给人们造成的局限。从全文看,这三段是在上文对“视觉的特性”加以阐说之后,从社会文化层面阐释“视觉之于人的影响”,以引发人们对“视觉为王”的时代的思考。(5分)

(二)(15分)

8.这一段既描写孩子们们的健康快乐,又细数围观者的神态、动作,呈现出孩子们舞蹈时的欢乐场景。与第⑩段的景物描写一起,勾勒出一个小而单纯的社会环境与和谐安定的生活氛围。与作者辗转颠沛的生活经历和漂泊无根的生命体验构成强烈的对比。(4分)

9.这些问句是作者对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个人的文化性格、心态之间关系的追问,体现出作者思绪的不断推进。一连串问号的叠加,使这些问题愈发难以解答,发人深省,引人感慨。(3分)

10.“有一首歌”一方面是实指,指作者小时候所学会的一首儿歌,在与女儿所唱儿歌的比较中,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动荡变迁;另一方面是虚指,指作者心中故乡的歌,是作者对故乡的情愫,包含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引发她对“命运的可能性”的揣想。(4分)

11.答案要点:(1)语言特点:整句的表达、诗化的语言、语言的画面感;(2)表达效果:抒情性强、富有感染力(4分)

(三)(8分) 12.B(1分)

27

13.A(2分)

14.上片先描写清澈的水色及一往无前的水势,随后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貌,动静交错,描写富有生气,表达出对这片山水的赞赏。下片即景遐想,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的思索。由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作引子,推导出眼前的山水也有过小小兴亡的可能,表达出对自然巨变、人事兴亡、历史盛衰的感慨。(5分)

(四)(18分)

15.(1)周济,救济(1分)(2)居于……之下,谦让(1分)

16.(1)D(1分)(2)B(1分)

17.那个人知道南宫生不是软弱的人,就带着人走了,不敢冲撞冒犯叫他让开路。第二天早上,那个军将由朋友引见到南宫生那里赔礼,请求与南宫生交好。(补充主语、引去、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结欢,6分)

18.D(2分) 19.D(2分)

20.结交贤士并四处宣扬他们的美德;助人之急而不居功(4分,各2分)

【译文】南宫生,苏州人,身材高大,读书广博。年轻时很侠义,爱好击剑骑马,尤其长于用弹弓,对准飞的鸟就能击落它。家中向来财物丰厚,南宫生就以此供养宾客,并且和年轻人起喝酒赌钱,花尽了家中的资产。到了壮年,见天下大乱,就想着要建功立业,于是离开酒肉朋友们,去学习兵法,学得了风后《握奇》的阵法。准备往北到中原

2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