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你开得特别好。”我说。 ?“是吧? 反正很安全。”他说。一点儿也不谦虚,甚至有点儿得意。 ?“你是我见过的开得最好的摩的师傅。”总觉得该再说点儿什么,我便又说。
?他灿烂地笑起来,十分开心的样子。我也笑着点头,和他挥手告别。这最末一句话,也许是这个早晨我能给予他的最微小但是最合适的礼物。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9、下列加点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4分) (1)利器: (2)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20、文章记叙了我乘坐摩的经过,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内容。(4分) 地点 事情起因 “我”的内心感受及结果 第一个十字路口 “我”遇到精明强悍又要价高的师“我” (1) ,没乘坐他的车 傅 (2) (3) “我”乘坐了他的车,还有点小甜蜜
21、对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写出了早晨天气的凉爽舒适。 B.烘托了“我”此时心情轻松舒畅。 C.体现了摩的师傅开车水平高。 D.表现了“我”对摩的师傅的认可。 22、请分析作品中塑造第一位摩的师傅形象的意义。(4分)
23、请你说说对结尾画线句的理解。(5分)
19、(1)指摩的在交通拥挤时是最便捷的交通工具。(2分) (2)经常用摩的载客,一定会有被交警批评处罚的经历。(2分) 20、(1)不喜欢(1分) (2)下一个路口(1分)
(3)我遇到面带微笑要价低并带有商量口气的师傅。(2分) 21、C (3 分)
22、小说塑造第一位摩的师傅,主要是为了和第二位摩的师傅形成鲜明的对比,以他的看似精明和要价高来反衬第二位摩的师傅的热情友善以及为乘客着想,表达了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和理解的美好愿望。(4分)
23、本句中的“礼物”是指“我”最后夸赞穿蓝外套的摩的师傅的话,“最微小”是指“我”的话只是作为乘客的一句赞扬,“最合适”是指对他的充分肯定,因为在这个交通拥挤的早晨,他很贴心地、安全地把我送到目的地,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并照应了文章的题目。(5分) 静安区:
撕画(有删改)
王勉
①那幅画,在大画家面前徐徐展开。
②大画家架着黑框宽边眼镜,脸上露着微笑,眯着眼,端详着。
③持画者如同交作业的学生,神情紧张地站在大画家身旁。大画家是当代国画大师,是继吴昌硕、齐白石之后的又一高峰。无数人对大画家的作品梦寐以求。
④持画者是大画家的铁杆粉丝。他千寻万觅,以不菲之价购得大画家的这幅作品。持画者感到幸运,兴奋得几个晚上睡不着觉。深夜,他关上房门,背着家人,静静地在灯光下欣赏大画家的画。但他不放心,总觉得不安。因为持画者是工薪阶层,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抠出钱,才买回这一张薄薄的有颜色的纸。
⑤好不容易,持画者找到了大画家的家。
⑥我太喜欢您的画了!太喜欢,太喜欢了!一见面,持画者抑制不住激动,连声说道。 ⑦大画家取过一长条形紫檀镇纸,把那幅画抚平,轻轻压住。 ⑧持画者大气不敢出,双眼死死盯着大画家。
⑨大画家看得全神贯注,并不时凑下身去,盯着画面的细处仔细分辨??又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着这幅画。蛮好,蛮好。大画家自言自语地说。
⑩半晌,大画家缓缓坐了下来,示意持画者也坐下。大画家让持画者先喝茶,定定神。然后,他又露出惯有的微笑,轻声细语地向持画者询问画的来龙去脉。
?持画者滔滔不绝地作了汇报。大画家眉头轻皱了一下。持画者讲得满脸通红,抓起茶盅,咕噜噜,把茶水全倒入口中。大画家看了一眼持画者,脸上仍是微笑。镜框后的双眼闭了几秒钟,须臾,双眼睁开,闪出暖暖的光。这幅画没画好。这样吧,你先放我这里,我给你再补上几笔,你明天来取。
?持画者一愣,半张着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他额头沁出细微的汗珠。大画家拍拍他的肩,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一遍,让他放心。看着大画家充满善意的笑容,持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下意识点着头,转身离去。
?这天夜里,大画家看着那幅画,目光久久不愿离开。他一会点点头,一会又摇摇头。许久,他长叹了口气,把画抓在手里,扯着两端,欲撕。最终,却还是没撕。他默默把那幅画扔在旁边。大画家移步书橱,取出一张四尺净皮宣纸,沉思片刻,回到画桌边,就挥毫泼墨起来。这一夜,画室的灯光一直亮着??
?第二天,神色憔悴的持画者忐忑不安来到大画家的画室。大画家步履似乎有些蹒跚地迎了出来,脸上是从容的微笑。持画者看到画桌上又有新作,墨色未干,他目不转睛。而昨天自己拿来的那张画,则皱巴巴德蜷缩在桌子的另一端。
?你那张画,我加笔后,反而将意境破坏了,所以按照原画又画了一张。大画家指指桌面,就这张,赔你那张。
?有点晕。持画者半张着嘴,又没说出话来。 ?大画家呵呵笑着,走到画桌另一端,拿起那张扯皱的画,当着持画者的面,哗~哗~哗,撕成数片,画坏的就不要了。
?持画者瞪大眼睛,愣愣地看着眼前这一幕。桌上的那幅色彩明丽的画,直扑眼帘。持画者双眼直盯着大画家给他重画的作品。半晌,他若有所悟,双手紧握大画家的手使劲摇着,语不成声:谢谢,谢谢??
?大画家边送持画者出门,边轻松地说道:蛮好,蛮好,就这样吧。 ?大画家者,云间程十发也。姓程,名十发,吴郡松江人也。 20、以下对第④至⑥段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交代了这幅画的来历
B.表现了持画者对大画家的喜爱
C.交代了持画者觅得此画付出的财力和心力 D.表现了持画者容易不安、多疑的性格弱点 21、第?段和第?段的画线句是两处关于人物的肖像描写,请根据上下文分析一下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6分) 第?段大画家 第?段持画者
22、以“大画家”为主语,小说情节大致可以梳理为:(请在空格内填入恰当的动词,每空..1字,(15)分) (3) 画 画 赠画
(2) 画 “赔”画 观画 (5) 画
23、以下对第?段理解最恰当的的一项是(4分) ...
A.持画者非常喜欢那幅新画,激动地连声道谢
B.持画者感动于大画家因加笔时的失误做出的补偿 C.持画者意识到了自己买的那幅画等我真相,大为震惊 D.持画者懂得了大画家为他小心守护原画秘密的美意 24、细读第?段,思考:(1)它的语言和前文相比有什么特点?(2)联系大画家的人物形.........象简析作者为何要采用这样的语言。(4分) .
20、D(3分)
21、大画家从持画者的讲述中发现了这幅画的疑点,他对这幅画的真实性进一步产生了怀疑(3分)
持画者想问这幅画到底哪里没画好,他也对要把画留下感到非常不安(3分) 22、(1)鉴/辨(2分) (2)问(1分) (3)作(1分) (4)撕(1分) 23、D(4分) C(2分) A(1分)
24、(1)它的语言具有(*典雅的)文言色彩(1分)
(2)大画家内心仁厚,古道热肠,用这样(*文言传记介绍人物)的语言来介绍更能体现出他身上的这种古人之风,(2分)传递出作者的击节赞叹之情(1分) 闵行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5题(21分)
老陆
① 冬天的时候回清华,经过西南小区,还是那片红砖楼,灰头土脸的。想起老陆曾经住在这里的一栋,具体哪栋已经辨认不清了。自从出国,我再也没回去看过老陆,想到他已经不在了,心里很愧疚。
② 做学生的时候,每周有一个晚上,我会骑着车,一手拎着琴,去找老陆上课。拜师的时候,老陆已经八十岁了,手抖得厉害,就连说话声音也有点颤。他刚毕业的一个学生向他推荐了我,胡吹了一通,说我感觉特别好,言外之意是技巧很烂。老陆听我随便拉了两段,说:“你的毛病很多,有决心改么?”“有。”“能保证练琴么?”“能。”“你拉的东西太难了,要改毛病就得退回去很多重学,能接受么?”“能。”“我从前在音乐室的时
候教琴是不收费的,现在退休了,要收一定的学费。你是学生,我不按外面的标准收费,每月十块钱。”“好。”于是就进了师门。
③ 一开始我被往回退了三到五年,从最简单的维瓦尔第协奏曲开始重练,不准揉弦。“你的揉弦像痉挛,”老陆说,“是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需要按照规矩重新练起来,用节拍器,每拍三个音、四个音、六个音、八个音,这样练上去,最后要达到能够任意控制快慢。”而我一切都言听计从。
④ 因为手抖的问题,老陆早就不拉琴了,教琴全靠嘴。上课的时候,他总是站在谱架旁指挥,激动起来就唱,恨不得帮你把情感表达到位。他的唱腔也是抖的,像幅度过大的揉音。教学计划蛮严格,每周的作业有音阶琶音、一首练习曲、双音练习,每阶段有一首协奏曲、一首小曲子、一首中国乐曲,老陆是严格按照业余考级标准安排曲目和基本练习的。每拉一首曲子,他就给我拷贝磁带,让我仔细模仿大师,练好后还会叫夫人弹琴跟我合伴奏。谱子也都是他给我,上面标着密密麻麻的弓法指法,首页的边角处往往还有音乐室的图章,有些甚至是手抄本的复印件,双音练习是他自己编写的,这些都是他几十年教学攒下来的资料,而我是最后一个使用者。
⑤ 前几天碰上当年乐队的首席,也跟老陆学过一小段,说:“老陆总在夸你。”我想,我水平那么臭,没什么可夸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我听话,坚持练琴。在那样一个人人爱学习的学校,每天为挤出一小时的练琴时间,是要拼死拼活的,为此常得在熄灯后到走廊里自习,然后永远睡不够。
⑥ 这么学了三年,水平眼睁睁地爬升了。老陆不认为有补不回的基本功,只要坚持,他的信念在我身上再一次实践,他一定在以前的学生中实践多次了,但对于我这却是第一次,至关重要的一次。
⑦ 但考托福的季节来了,连最坚持练琴的学生也停了下来。老陆没说什么,出国他是支持的,他爱的音乐是西方过来的。我停练了两个月,告诫自己全副精力对付单词。但某日背单词的jiàn xì突然听到收音机里放音乐,整个人像被烧着了一样。我再也忍不住,把琴盒打开,整个人就在发抖。于是放纵了自己,一口气练了九个小时,没吃饭甚至没喝水,最后手指真的痉挛了。这事我没有告诉老陆。
⑧ 考完托福,我回到了他的课上,接着做一名听话的学生。因为这段停练,我没能如他所愿开一场全校范围的毕业音乐会,只在音乐室开了一个小型的,跟乐队朋友合作几段狂欢了一下。老陆还是很认真地帮我准备了曲目,但是我没有录音留给他。临走时告别,除了客套话,也什么都没说。
⑨ 老陆,陆以循,外面的人尊称陆先生。据说,他曾是与马思聪齐名的音乐教育家,甚至琴曾经也拉得跟马思聪差不多好。我听了很吃惊。他学外文出身的,和钱锺书同班,和曹禺是好朋友,但是喜欢音乐,毕业后去日本学了小提琴演奏。回到母校,就改行当起了音乐教师,帮助成立管乐队、弦乐队,教了无数的学生,也培养了好几位著名音乐家。
⑩ 其实,我们当时学琴时的水平都是很差的,老陆心里明白-------他干了几十年,做的都是初级启蒙教育。他的教学法,如今回想,也未免僵化,他对曲谱的理解、对演奏范式的理解,都是十九世纪的。他没有教过我抠乐谱,从乐理上去理解曲子,只是让我听录音,这也不是好的方法。但是那几年,虽然相互间的对话屈指可数,却有一种东西,我明白,他也明白,我们共享。而这种东西,如今已经传到了下一代。如果老陆还活着,我多想带着孩..子去看他,给他拉琴听。
? 但老陆已经不在了。
20.看拼音,写汉字。jiàn xì _______________(2分)
21.第②—⑥段中,,“我”跟老陆学琴三年,“听话”的具体表现是:(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