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于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品质。经济学家们提法各不相同。
(4)关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经济学家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将这个问题分作三个层次来处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形成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化;组织的劳动分工,形成公司的专业化;职业上的劳动分工,形成个人在工作上的专业化。
(5)关于动作和工时研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一章中事实上已进行了有关动作和工时的初步考察。
(6)关于生产自动化和人类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7)关于工资和激励。这一时期的经济学家对工资和激励问题有较多的论述。德·拉维勒认为,凡是能实行的地方,计件工资最能提高生产率。而穆勒认为可采取多种工资形式。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有关管理问题的论述,还未能建立起管理理论。但它们已经区分了管理职能与企业的职能,意识到管理将会发展成一门具有独立完整体系的科学,预见到管理的地位将不断提高,为管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美国出现“管理运动”的必然性
“管理运动”是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发生的、人们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过程。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管理,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一种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框架。“管理运动”发生在美国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可概括为:
(1)大势所趋。工业革命以后,如何有效地利用技术进步的成果来适应逐渐扩大的工厂规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而促使人们对管理的重视,并在实践基础上对管理问题作了一定阐述。
(2)铁路先行。铁路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型企业。美国由于开发西部的需要,铁路发展很快,需要解决很多新问题,采取的很多措施为大型企业的管理提供了经验,促进了管理理论的形成。
(3)一个火花。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的会员享利·唐纳在学会上发表了有关论文,并倡议把管理从工程学中独立出来形成一门学科。
(4)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1911年美国东方铁路公司涨价的意见听证会,律师布兰戴斯提出,公司经营不好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科学管理”被首次公开宣传;第二次高潮是1920年通用汽车公司的改组,采用新的组织结构形式——事业部制,靠管理而不是靠技术使公司转危为安并发展壮大起来;第三次高潮是霍桑试验,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思路。
(5)四个观点。“管理运动”所提倡的观点已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即:保存;调研;合作;渐进。
(四)古典管理理论 1.泰罗及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出生于美国,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既有从事科学研究和发明的才能,又有从事社会活动和领导工作的才能。他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等。 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是: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为此提出了工作定额原理,要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而培训工人成为“第一流工人”是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责。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以此来督促和鼓励工人完成或超过定额。
(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劳资双方必须变相互指责、怀疑、对抗为互相信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计划职能归企业管理当局,并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来承担;而现场的工人,则从事执行职能。 (7)实行职能工长制。把管理工作细分,使每个工长只承担一种职能。这种思想为以后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专业化提供了基础。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上级管理者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者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2.法约尔与管理过程理论
法约尔出生于法国,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煤矿公司工作直至退休。在漫长而卓有成绩的管理生涯中,他一直从事管理工作。他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地、独创地研究,特别是关于管理组织和管理过程的职能划分理论,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他还是一位概
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先驱者,是伟大的管理教育家,被后人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管理过程理论的要点是:
(1)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任何企业都有六种基本活动或职能,管理活动只是其中之一。在各类企业中,下属人员的主要能力是具有企业特点的职业能力;而较上层人员的主要能力是管理能力,并且随着地位的上升,管理越重要。
(2)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企业对管理知识的需要是普遍的,而单一的技术教育适应不了企业的一般需要。应尽快建立管理理论,并在学校中进行管理教育。
(3)管理的14项原则。包括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任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等。这些原则,在管理工作中不是死板和绝对的东西,有个尺度问题。
(4)管理要素。管理这一职能活动是由五个管理职能组成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计划是管理职能中一个重要的要素。 3.韦伯与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韦伯出生于德国,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和政治学有广泛的兴趣,并发表过著作。他在管理思想方面的贡献是在《社会和经济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由此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力才宜于作为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是:
(1)明确的分工。每个职位的权力和责任都应有明确的规定。
(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组织内的每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通过正式考评和教育训练来进行。(4)职业管理人员。管理者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是一种职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和纪律。管理者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和纪律。
(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4.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
泰罗等一些前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为以后许多管理学者所研究、传播并加以系统化,其中作出较为突出贡献的是英国管理学者厄威克和美国管理学者古利克。
厄威克的主要著作有《管理的要素》、《组织的科学原则》、《管理备要》等。他提出了自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十条原则:目标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职权原则、职责原则、明确性原则、一致性原则、管理宽度原则、平衡原则和连续性原则。
古利克的主要著作之一是他和厄威克合编的《管理科学论文集》。在这本论文集中,他把古典管理学派有关管理职能的理论加以系统化而提出了有名的“POSDCRB”七职能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
20世纪20年代前后,一些学者开始从生理学、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方面进行“疲劳研究”和“智能检查”,提出了“性格检查”的办法,按工人的性格分配工作等。还有些学者从营养卫生、墙壁色彩、车间照明、空气调节和个人欲望方面进行试验和研究,力图平息工人的不满。
(五)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1.梅奥及霍桑试验
梅奥于1926年在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工业研究室任教,参与策划了霍桑试验。有关霍桑试验的总结主要集中在他的两本书中:《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和《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霍桑试验是于1924至1932年间,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项研究试验。共分四个阶段:
(1)工场照明试验。研究人员希望由此推测出照明强度变化后所产生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工场照明只是影响员工产量的因素之一,而且是不太重要的因素。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督导方法的变更,使员工的态度改善,因而产量增加。
(3)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一位员工的工作成绩,都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4)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研究人员通过试验发现:团体不顾管理当局关于产量的规定而另外规定了团体的产量限额;工人们使上报的产量显得平衡均匀,以免露出生产得太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