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

(激励的基础)、三类激励理论,讨论激励的方法和对有效激励的要求。第十五章介绍有关领导问题的三大类理论——领导性格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讨论领导修养和领导艺术问题。

第六篇介绍控制职能,包括第十六章至第十八章。第十六章介绍控制工作的含义,讨论控制工作的一般步骤,介绍管理突破的含义和实现管理突破过程的一般步骤。第十七章介绍控制工作的种类,讨论控制工作应遵循的原理和对有效控制的要求。第十八章介绍有关控制工作的技术和方法——预算及其它传统的控制方法、时间网络分析法(PERT)和综合控制方法以及管理审核,讨论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和任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结束=====

第一章、管理和管理学

学习要点 

(一)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 1.管理的概念

管理活动自古有之。长期以来,人们在不断的实践中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本世纪以来的管理运动和管理热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之一是形成了较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但对管理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和背景,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2.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二是一致认可的目标。 管理活动存在于组织活动中,即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的类型、形式和规模各异,但其内部都含有五个基本要素:人(管理的主体和客

体)、物(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信息(管理的客体、媒介和依据)、机构(反映了管理的上下左右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目的(表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组织)。组织内部的要素是可控制的。

组织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组织的外部环境对组织的效果与效率有很大影响。一般地,组织的外部环境含有九个要素:行业、原材料供应、财政资源、产品市场、技术、经济形势、政治状况、国家法律和规章及条例、社会文化。组织的外部要素中,部分是可控的,部分是不可控的。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者对管理的效果从而对组织的效果将承担重大责任。管理者的责任有三个层次:一是管理一个组织;二是管理管理者;三是管理工作和工人。 (3)管理有其特定的任务、职能和层次。管理的任务,也是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

任何一个组织,都有一定的层次,通常分成三个层次:上层、中层和基层。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者的工作或责任的很大一部分是与人打交道,这在指导与领导的职能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科学方法应能通过对事物与事情的观察而对事物的本质作出判定,并通过连续不断的观察来对这些本质的确切性进行检验。而管理知识自本世纪以来,在逐渐系统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尽管与自然科学相比,管理还不够精确,但它已成为一门科学。

管理也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方面。同其它所有技艺一样,管理工作也要利用系统化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采取适宜措施,以获得预期效果。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有效的主管人员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二)管理的性质  1.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是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它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2.掌握管理二重性的重要意义

掌握管理的二重性,对于我们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认真总结我国40多年来在管理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管理体现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的“左”的

错误思潮,在管理上表现为重社会属性轻自然属性、重生产关系轻生产力,曾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我们应当引以为鉴,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管理学,更好地指导我国的管理实践。

(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外市场,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关系两套本领。这是对管理者的要求。掌握管理的二重性,就能使我们正确地评价资本主义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博采众长,使其成为我国管理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3)注意揭露资本主义管理的剥削本质。资本主义管理极力掩盖和抹杀阶级矛盾和剥削的本质。我们要科学地鉴别管理的社会属性,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要分清它们的哪些内容与他们的社会制度有关,哪些是纯粹的科学技术和方法问题,不能笼统地把某一管理理论划分为资本主义的或社会主义的。

(4)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任何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出现,都有其时代背景,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及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因此,我们在应用某些理论、技术与方法时,必须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随机制宜,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 1.管理学及其特点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作为一门不精确的、有待于发展的科学,有以下特点:

(1)一般性。管理学有别于其它种种专门管理学,它试图从各种不同的组织中概括、抽象、提炼出共同的东西,并形成系统的理论。

(2)多样性。管理学广泛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其它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属于边缘科学。

(3)历史性。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割断历史,不了解前人对管理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管理历史,就难以很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管理学。

(4)实践性。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它的理论与方法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有效性;同时,有效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带来实效,发挥其指导实际工作的作用,并在不断反复的实践中,完善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2.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

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很广泛,大体可以分三个层次或侧重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研究内容可分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方面;二是生产关系方面;三是上层建筑方面。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着重从管理者的工作或职能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问题。 3.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重要性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管理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从历史上看,经过了两次转折,管理学才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第一次转折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意在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使人们开始认识到管理在生产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第二次转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看到,不依照管理规律办事,就无法使企业兴旺发达,因此要重视管理人员的培养,这促进了管理学的发展。

管理也日益表现出它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管理是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与科学和技术三足鼎立。管理是促成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关键的因素。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关键是由于管理落后。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经济的发展,固然需要丰富的资源与先进的技术,但更重要的还是组织经济的能力,即管理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作为“第三生产力”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先进的技术,要有先进的管理与之相适应,否则,落后的管理就不能使先进的技术得到充分发挥。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判定管理是否有效的标准是管理者的管理成果。通过实践可验证管理是否有效,因此,实践是培养管理者的重要一环。而学习、研究管理学也是培养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掌握扎实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并可缩短或加速管理者的成长过程。目前我国的管理人才,尤其是合格的管理人才是缺乏的。因此,学习、研究管理学,培养高质量的管理者成为当务之急。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化分工会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会日益复杂,而日新月异的社会将需要更加科学的管理。因此,管理在未来的社会中将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