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天津市东丽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它为人类奉献的蜂蜜、蜂胶、蜂王浆……_______

①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 ③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

④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A.①④②③

B.③①④②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2.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3.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B.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C.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D.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惟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拟人)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 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对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晚年虽然疾病缠身,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历史赋予他的使命。(将“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

B.通过学习《再塑生命的人》,使我领略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删去“使”)

C.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症”是一种病,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防止孩子不玩手机。(删去“不”)

D.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许多提出了宝贵意见。(将“建立”和“完善”互换) 二、名句名篇默写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2)《观沧海》中叙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子曰:__________,不亦乐乎?(《学而》) (5)默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全诗。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7.阅读《观沧海》,完成小题。

1)下列对本诗诗句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借景抒情,写诗人来到碣石山,登山观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诗人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C.“洪波涌起”这四个字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了日月星汉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的宏大抱负。 2)《观沧海》中,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8.为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阅读,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请你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书馆有一副对联,由于某同学不小心把下联损坏了,请你根据上联把下联对完整。 上联:藏古今学术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来主持本次活动,你会采取哪些活动形式?(说出三种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段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文言文阅读

曾子有疾,孟敬子①问②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③,斯远暴慢④矣;正颜色⑤,斯近信矣;出辞气⑥,斯远鄙倍⑦矣。”

(注)①孟敬子:即鲁国大夫孟孙捷。②问:探望、探视。③动容貌:使自己的内心感情表现于面容。④暴慢:粗暴、放肆。⑤正颜色:使自己的脸色庄重严肃。⑥出辞气:出言,说话。指注意说话的言辞和口气。⑦鄙倍:鄙,粗野。倍同背,背理。 (1)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曾参临死前告诉孟敬子应该重视哪三个方面?(用自己的话回答)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③,可以直道而行④;小人⑤寡欲,则能谨身⑥节用,远罪⑦丰家⑧。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注)①御孙:春秋时鲁国的大夫。 ②君子:指有地位的人。③不役于物:不被外物所驱使。④直道而行:按照正道办事。 ⑤小人:指没有地位的人。⑥谨身:约束自己。⑦远罪:避免犯罪。⑧丰家:使家庭富裕。⑨枉道速祸: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祸患。⑩多求妄用:多方营求,随意挥霍。居乡:不做官。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夫俭则寡欲(_____) .(2)可以直道而行(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2)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

3)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侈,恶之大也。” 4)下列与文中观点较符合的一项是( ) A.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B.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C.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六、现代文阅读 11.课内语段阅读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分歧(_____) (2)一霎时(_____)(3)水波粼粼(_____) ...2)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我”决定走大路的理由是什么? 4)母亲为什么又“变了主意”呢? 5)如何理解画横线语句的含义? 6)这一家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12.大王庙 杨 绛

那年秋天,我家从北京迁居无锡,租居沙巷。我就在沙巷口的大王庙小学上学。大王庙小学就称大王庙,原先是不知什么大王的庙,改成一间大课堂。

老师是孙先生,剃一个光葫芦瓢似的头,学生背后称他“孙光头”。他拿着一条藤教鞭,动不动就打学生,最爱打脑袋。

我是新学生,不懂规矩,行事往往别扭可笑。我和女伴玩“官、打、捉、贼”,我拈阄拈得“贼”,拔脚就跑。女伴以为我疯了,拉住我问我干什么。我急得说: “我是贼呀!”

“嗨,快别响啊!是贼,怎么嚷出来呢!” 我这个笨“贼”急得直要挣脱身。我说: “我是贼呀!得逃啊!”

她们只好耐心教我:“是贼,就悄悄儿坐着,别让人看出来。” 又有人说:“你要给人捉出来,就得挨打了。”

我告诉她们:“贼得乘早逃跑,要跑得快,不给捉住。”

她们说:“女孩子家不兴得‘逃快快’。逃呀、追呀是‘男老小’的事。”

大庙东院是“女生间”,里面有个马桶。女生在里面踢毽子。可是我只会跳绳、拍皮球,不会踢毽子,

也不喜欢闷在又狭又小的“女生间”里玩。

不知谁画了一幅“孙光头”的像,贴在“女生间”的墙上,大家都对那幅画像拜拜。我以为是讨好孙先生呢。可是她们说,为的是要“钝”死他。我不懂什么叫“钝”。经她们七张八嘴的解释,又打比方,我渐渐明白“钝”就是叫一个人倒霉,可是不大明白为什么拜他的画像就能叫他倒霉,甚至能“拜死他”。这都是我闻所未闻的。多年后我读了些古书,才知道“钝”就是《易经》《屯》卦的“屯”,遭难当灾的意思。

女生间朝西。下午,院子里大槐树的影子隔窗映在东墙上,印成活动的淡黑影。女生说是鬼,都躲出去。我说是树影,她们不信。我要证明那是树影不是鬼,故意用脚去踢。她们吓得把我都看成了鬼,都远着我。我一人没趣,也无法争辩。那年我虚岁九岁。我有一两个十岁左右的朋友,并不很要好。和我同座的是班上最大的女生,十五岁。她是女生的头儿。女生中间出了什么纠纷,如吵架之类,都听她说了算。小女孩子都送她东西,讨她的好。一次,有个女孩子送她两只刚出炉的烤白薯。正打上课铃,她已来不及吃。我和她的课桌在末排,离老师最远。我看见她用怪脏的手绢儿包着热白薯,缩一缩鼻涕,假装抹鼻子,就咬一口白薯。我替她捏着一把汗直看她吃完。如果“孙光头”看见,准用教鞭打她脑袋。

在大王庙读什么书,我全忘了,只记得国文教科书上有一课是:“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孙光头”把“子曰”解作“儿子说”。念国文得朗声唱诵,称为“啦”(上声)。我觉得发出这种怪声挺难为情的。

每天上课之前,全体男女学生排队到大院西侧的菜园里去做体操。一个最大的男生站在前面喊口令,喊的不知什么话,弯着舌头,每个字都带个“儿”。后来我由“七儿”“八儿”悟出他喊的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弯舌头又带个“儿”,算是官话或国语的。有一节体操是揉肚子,九岁、十岁以上的女生都含羞吃吃地笑,停手不做。我傻里傻气照做,她们都笑我。

我在大王庙上学不过半学期,可是留下的印象却分外生动。直到今天,有时候我还会感到自己仿佛在大王庙里。

1)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在大王庙上学的哪些难忘的事? 2)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都生动传神,请任选一例赏析。

3)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中的孙先生和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有何异同?请分别列举一点。 5)你如何看待学生拜画像要“钝”死老师一事?

6)自鲁迅先生曾经的乐园——百草园向游客开放以来,经常出现游客乱丢垃圾、乱刻乱画等不文明的现象。如果你是一名园区的管理员,当你发现一名游客准备在老桑树上刻“××到此一游”时,你该怎样提醒他注意文明旅游呢? 七、作文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史铁生有了母亲的陪伴,感受到人间温暖;海伦.凯勒有了老师的陪伴,获得了知识的力量;莫顿·亨特有了父亲的陪伴,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郑振铎在与三只小猫的陪伴中,获得了人生的启迪……在生命的历程里,那一个个让你难以忘怀的人或物,那一件件让你记忆犹深的事,点亮你成长的轨迹。 请以“______________陪我成长”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地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