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习题集答案(2014.12)

④该种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的流动性。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越不发达时,人们更习惯于用现金进行交易,现金的流动性就高,c就会上升。反之,当金融越发达时,人们就更习惯于用支票进行交易,c就会下降。

八、论述题

试评价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

答:(1)货币供应,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放、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其次,货币供给必然形成一定的货币余额,称之为货币供给量。

(2)货币供应的基础方程式:MS?B?m,其中,MS代表货币供应量,B代表基础货币,m代表货币乘数。基础货币由银行准备金和流通中的通货组成,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四组: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权的变动、对政府债权净额的变动、对国外净资产的变动和其他项目净值的变动。这四个净额的增加,会引起基础货币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货币供应量增加。反之,基础货币减少,引起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乘数的公式是:m?1?c,其中,

rd?e?c?rt?trd代表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rt代表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t代表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e代表超额存款准备金率,c代表现金漏损率。以上变量共同影响货币乘数。

(3)因此,影响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变量主要有五个:基础货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漏出率和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中央银行只能直接控制基础货币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后三个变量并不由中央银行所控制。这说明,中央银行并不能完全控制货币乘数,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基础货币,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①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它的变动直接由商业银行所掌握。商业银行根据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分析来决定持有多大比例的超额准备金。

②现金漏损率主要由社会公众所掌握。这决定于社会公众的财富水平与消费倾向、社会公众的流动性偏好、持币的机会成本等等。

③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与社会公众的行为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由社会公众所掌握。它取决于定期存款利率、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等等。

(4)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来调控基础货币。其中,贴现政策可以影响借入性基础货币(由中央银行的贴现窗口而增加的银行准备金,称为借入性基础货币),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影响非借入性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总额减去借入性基础货币)。

(5)但是,由于在贴现贷款中,中央银行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中央银行的贴现政策并不能完全控制借入性基础货币部分。比如,当整个经济处于萧条时期,银行的贴现贷款需求萎缩时,中央银行尽管可以通过降低贴现率来刺激这种需求,银行仍然不会扩大贴现贷款量。另一方面,

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使它在贷款决策时也处于被动的地位。

(6)因此,中央银行能够确定地影响非借入性基础货币,而对借入性基础货币的影响比较被动,能够确定地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不能直接调控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因此,中央银行并不能完全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事实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进行,也证明了中央银行作为货币供应的“总闸门”并不总是有效率的。

第十二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

答: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持续的和较明显上涨的现象,它反映了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的变化,一般包括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等主要类型。 2.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答: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 deflator),是一个能综合反映物价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标。它是将国民生产总值转化为实际值所使用的价格指数,它等于名义GNP(按当年价格计算)比上实际GNP(按基期价格计算)。 3.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答: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是指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引起生产成本上升所导致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情况。它从供给方面解释了通货膨胀的成因。

4.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答: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是指由货币供给过度增加导致的过度需求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表现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过度增长,而商品和劳务供给的增加速度却受到限制,由此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一般情况下发生在达到充分就业之后。 5.通货紧缩

答:通货紧缩(deflation),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概念,也是一种失常的货币现象。它是指由于货币供给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而减少所引起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等经济现象。 6.收入指数化政策

答:收入指数化政策,是作为治理通货膨胀措施被提出来的,它是指将工资、利息等的各种名义收入部分地或全部地与物价指数相联系,使其自动随物价指数的升降而升降,从而避免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损失,并减弱由通货膨胀带来的分配不均问题。显然,收入指数化政策只能减轻通货膨胀给收入阶层带来的损失,但不能消除通货膨胀本身。 7.强制储蓄效应

答: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是指政府已铸币税的形式取得的一笔本应属于公众的消费资金。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强制储蓄是由消费的非自愿减少或强制性减少造成;二是强制储蓄的形成伴随收入在不同主体之间的转移。这里说的储蓄,是指用于投资的货币积累。 8.滞涨

答:滞胀是指经济停滞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滞胀”。

二、单项选择

1.(B);2.(B);3.(A);4.(B);5.(C);6.(A);7.(D);8.(B);9.(C);10.(D);11.(C);12.(A);13.(D);14.(C);15.(A);16.(B);17.(B);18.(B);19.(C);20.(C);

三、多项选择

1.(A、D);2.(A、B);3.(B、C、D);4.(A、C、D);5.(B、C、D);6.(A、B、D);7.(A、B、C、D);8.(A、B、C);9.(B、C);10.(B、D)

四、判断并改错

1. (X)(将“利率效应”改为“挤出效应”) 2. (X)(非充分就业点也可能发生) 3. (X)(将“包括”改为“不包括”) 4. (√)

5. (X)(将“物价上涨”改为“货币供应过多”)

6. (X)(将“任何就业水平”改为“充分就业水平”, 将“都会”改为“不会”) 7. (X)(将“总需求”改为“有效需求”) 8. (X)(将“费雪”改为“克鲁格曼”) 9. (X)(将“GDP”改为“GNP”)

10. (X)(将“紧缩性财政政策”改为“改善供给政策”) 11. (X)(将“大于”改为“小于”, 将“慢”改为“快”) 12. (X)(将“输入型”改为“成本型”) 13. (√)

14. (X)(将“不”改为“也”) 15. (X)(将“有”改为“没有”) 16. (X)(将“也”改为“不”) 17. (X)(将“工人”改为“企业主”)

18. (√)

19. (X)(通货紧缩本质上是否一种货币现象存在争议) 20. (X)(将“降低”改为“提高”)

五、填空题

1. (需求拉上)/(成本推动)/(混合)/(结构);2. (费雪)/(债务-通货紧缩);3. (工资)/(利润);4. (转移性)/(购买性);5. (挤出效应);6. (输入型通货膨胀);7. (投资);8. (单一规则);9. (财政支出)/(税收);10. (通货紧缩);

六、简答题

1.什么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试用图形解释其形成过程。

答: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是指由货币供给过度增加导致的过度需求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表现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过度增长,而商品和劳务供给的增加速度却受到限制,由此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运行过程——短期分析

在短期内,社会总供给是给定的。此时,如果货币供给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则意味着总需求会迅速增加,与相对不变的总供给相比,总需求处在过度增长的状态。这时,经济中开始出现短期性的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其膨胀的程度视货币供给量超过货币必要量的程度而定。见下图所示。

(2)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运行过程——长期分析

在长期内,经济增长水平是变化的。从理论上讲,在增长极限内,预期经济增长水平Y随着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是同比例增加。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进而物价上涨。在离增长极限点较远时,Ms的增长率、Y的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Rin之间的关系是:

*

*

Ms?Y??Rin。随着Y*不断接近增长极限点,这三者的关系将变成Ms?Rin?Y?,而且Y*

趋近于零增长。这时,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表现得非常明显,即过度需求拉动物价水平迅速上升。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