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总复习

是好人,那王又同谁干出好事来呢?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20、古汉语的今译问题

二、古文今译的意义:

1、为一般人阅读古籍创造条件 2、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 3、增强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三、古文今译的三项标准: 严复: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焉。??信达而外,求其尔雅。”《天演论·译例言》

1、信: 译文要忠实于原文

再看下几例:

(1)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有人译为“赵王害怕”) (2)古之学者必有师。有人译为“有位老师”。

(3)降,趋而出。(礼记·檀弓) 有人译为“从堂上走下阶石,很要紧的出去了。”

2、达:译文要通畅明白

3、雅:译文要典雅优美

一、准确地理解原文,并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译出来

二、为了忠实于原文,能对译时应尽可能对译

三、遇到不能对译的地方,要妥善处理 古今汉语的差异: 1、词语有所不同 2、搭配有所不同 3、句子结构有所不同

4、表达方法有所不同

1、词语有所不同

2、搭配有所不同

3、句子结构有所不同

4、表达方法有所不同

四、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