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古书中假借字的读音问题。 古书中的假借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六书”上的假借。
另一种假借情况是:本有其字,写书的人写出了另一个同音或音近的字
1、 “六书”上的假借:本无其字的假借 例如东南西北的“西”,本来没有专用字,是借“鸟栖息在巢上”的“西”来表示。后来为了区别,另造一个“栖”字去表示“鸟栖息在巢上”的意思,而“西”就专用作东西南北的西了。这种假借就是许慎所谓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2、本有其字的假借:古音通假 《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惠”假借为“慧”) 《庄子·秋水》:“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假借为“辨”)
这种用字的假借,在上古时期文字还没有规范的条件下是允许的。汉代以前没有产生促进规范化的字典,书写工具又有许多不便,书面材料辗转相抄,也比较容易采用同音替代的办法,而且往往用笔画较简的音同或音近字以代替笔画繁多的字。
假借的条件是读音相同或相近。根据上古的读音,我们只有学点古音才能识破假借字。例如: 《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假借为“特”。
“特”和“直”的现代读音相差甚远,声、韵、调都不同,但在上古,它们同属入声职部,声母都是定母,也就是说,在上古“特”和“直”读音相同,完全符合古音通假的条件。
假借字应如何读法,也要有个原则。我们认为:如果假借字和它的本字今音完全相同,就不存在读什么音的问题;如果假借字的读音和本字的读音有别,或者本来同音而到后来读音不同了,一般就要按所表示的本字来读。
《诗经·幽风·七月》:“八月剥枣。”(“剥”假借为“攴”,读pū) 《易经·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信”假借为“伸”,读shēn) 《论语·雍也》:“今也则亡。”(“亡”假借为“无”,读wú)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无”假借为“毋”,读wù) 《墨子·号令》:“门有吏,主者里门,莞闭,必须太守之节。”(“者”假借为“诸”,读zhū;“莞”假借为“关”,读guān。 《孟子·万章上》:“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内”假借为“纳”,读nà)
也有少数的假借字,已经知道它所表示的本字,但习惯上仍按假借字读音。例如: 《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虽然“直”假借为“特”,但是习惯上仍根据假借字读音读zhí。
三、关于“破读”字的读音问题。 所谓“破读”,就是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一般说来,后一种意义和读音是前一种意义和读音演变而来的。所以传统上把前一种读音叫“本音”或“如字”,而把后一种变读音叫“破读”或“读破”。例如: 诸葛亮《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 《孙子·谋攻》:“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胜,用作及物动词,“能承担”的意思,读shēng,平声;用作不及物动词,“胜利”的意思,破
读shang,去声。
又如: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恶,用作形容词,丑恶,读a(旧读入声);用作动词,厌恶,破读wù,去声。 再如:
《左传·庄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诸葛亮《出师表》:“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分,用作动词,分配的意思,读fēn,平声;用作名词,名分、职分的意思。破读fan,去声。
破读产生的客观原因是词义引申和词性分化的结果,它是一种音变构词的手段。破读音是客观存在的,许多词的破读和本音的分别一直沿用到现代。如美好的好(形容词),读hǎo,爱好的好(动词),读hào;法度的度(名词),读dù ,揣度的度(动词),读dúo;难易的难(形容词),读nán,灾难的难(名词),读nàn;作为的为(动词),读w?i,为了的为(介词),读wai,等等。现代口语里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破读音,例如下沿的沿(动词),念yán,河沿的沿(名词),念yàn;猪圈的圈(名词),念juàn,圈起来的圈(动词),念juān。
许多破读没有保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变化。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语音系统(声、韵、调)的发展趋于简化,许多原来有异读的字音,现代只留下单一的读法,没有本音和破读的区别了。“易”字,变易义(动词),本读入声,容易义(形容词),破读去声,现在则都读去声。这是由于入声韵尾的消失,入声调转为平、上、去三声的结果。同类的例子还有“足”、“食”、“乞”等。是由于浊声母的清化,特别是全浊上声变成去声,原来有本音上声和破读去声的区别的都读成去声了。如“近”,群母,形容词本读上声,动词破读去声,现代群母清化都读去声。同类的例子还有“上”、“下”、“坐”、“涕”、“饭”、“断”等。
那么对于古书中注明的破读音,今天我们应如何对待呢?我们认为,那些已经进入现代汉语的口语或书面语中,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一般字典或词典里也都注明它的读音,自然应当去学习它、掌握它;对那些由于语音变化等原因,没有保存在现代汉语里的破读,则不必特别加以区分,就照现代习惯的读音去读。
四、 关于古书中一些特殊词语的读音问题。
我们在阅读古书时,往往遇到一些字(词)注的音和这些字的一般常见的读音不同。这些具有特殊读音的词语,在古书中并不少见,而且多是一些古代国名、族名、地名和人名姓氏等。
国名:龟兹 读Qiūcí 族名:吐谷浑 读Tǔyùhún 大宛 读Dàyuān 荤粥 读Xūnyù 康居 读Kāngqú 先零 读Xiānlián 月氏 读Yuazhī 吐蕃 读Tǔfān 身毒 读Yuāndú
地名:镐京 读Hàojīng 人名:伍员 读Wǔyún 不羹 读Bùláng 禽滑厘 读Qíngǔlí 龙兑 读L?ngdu? 郦食其 读Lìyìjī 阳夏 读Yángjiǎ 冒顿 读M?dú 番禺 读Pānyú
阿房宫 读Epánggō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