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武器,横行天下,独步江湖 今译八法:
1、对译----逐词逐句翻译。以双译单。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左传·曹刿论战》)
〔译文: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作战,曹刿请求接见。〕 (2)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楚辞·国殇》)
〔译文:旌旗遮蔽了日光啊,敌人像乌云一片;箭交错地射落啊,战士们却个个争先。〕
(3)赵简子大猎于中山,虞人导前,鹰犬罗后,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
〔译文:赵简子在中山大规模地打猎,虞人在前面引导,猎鹰猎狗罗列在后面。敏捷的飞禽,凶猛的野兽,顺应弓弦的响声倒下去的,不能全部数完。〕 (4)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把墙淋坏了。他的儿子说:“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他邻居的老头子也这么说。晚上果然大批地丢失了他的财物。那户人家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的老头子。
(5)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三七五)
〔译文:癸卯日占卜:今天下雨。将会从西方来雨吗?将会从东方来雨吗?将会从北方来雨吗?将会从南方来雨吗?〕
对译中,一个古汉语单音词可译为不同的双音节词。如“人” : (6)惟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 〔译文:人类是万物中的灵秀。〕 (7)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左传〔译文:大决口冲毁处,伤害民众一定很多。〕 (8)子无谓秦无人。《左传》〔译文:您不要认为秦国没有人才。〕 (9)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史记·货殖列传》〔译文:所以,别人抛弃,我便取来;别人要取,我便给与。〕
2、替换-------用现代汉语相应的词替换文言词。包括换词和换句 A、词语替换(包括古语词和古今异义词,古汉语虚词等)例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译为:我年幼时就爱好学习,家里穷,没法得到书来阅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 胡适作一首打油诗: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古人叫“加冠”,今人叫“戴帽”;古人叫“悬梁”,今人叫“上吊”。
B、句式的替换。如:名词作状语,各种特殊动宾关系(包括使动式、意动式、处动式、为动式等),判断句,被动句,双宾语句,各种习惯句式,等。都需要替换。 如:宋玉《风赋》“善哉,论事!” 可译为:“好啊,你论析事物!” 或译为:“你论析事物好啊!” 不如译为:“你论析事物,论析得好啊!”
3、调整法------是针对句式变化而采用的方法,特别是语序的调整。如: (1)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译:我多年供养你,你却没肯顾念我。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译:靛青,从蓼蓝草中提取出来,却比蓼蓝草更青。 (3)竹喧归浣女。
(原诗与“下渔舟”对仗,把“浣女归”写成“归浣女”,今译按正常顺序。)
4、正反法, 指翻译时把肯定句式和否定句式互相变换。如: (1)鲁连一说,使终生杜口。
译1:鲁仲连一旦陈说,使他终生不敢开口。 译2:鲁仲连一旦陈说,使他终生闭口。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1:现在他们的智能反而不能赶上这些人,这不值得奇怪吗? 译2:现在他们的智能反而不能赶上这些人,这值得奇怪啊!
5、分合法,原文一句分译,或几句合译。 (1)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译:每逢刚刚放晴或有霜的早晨,树林一派寒意,山涧一片肃穆。 (2)洎酒阑欢极,毅辞起。(《柳毅传》)
译:等到酒喝够了,欢娱到了极点,柳毅就告辞起身 (3)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译:刘表嫉妒他的能力,不敢重用他。 (4)非死而徙尔。
译:不是死了,便是迁徙了。
(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权衡这两种对策,宁肯应允,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6)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译:唉!求师的正道不能流传,这已经很久了;要想人们没有疑惑,那是很难的了。 (7)此其志不在小。
译:这样看来,他的志向不小啊。
(8)状河伯留客之久。
译:看情况,河伯留客留得太久。 (9)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译:老虎发现它是庞然大物,把它当成神灵。 (10)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译:过去的豫章郡便是新设的洪都府。
6、保留:专有名词,主要采取保留的办法 (1)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 译:魏文侯时代,西门豹担任邺令。 (2)公输盘为楚为云梯之械,将以攻宋。
(3)北山愚公(北方山区的傻大爷);河曲智叟(黄河弯上的乖老头)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译为“朝廷”;不妥。是专指宰相议事之所。
(5)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本为周历,夏历即夏日。应译为夏天的太阳。)
7、增添法,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补上被省略的成分或隐含不显的成分。 (1)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
译:楚国军人做好了饭,吴国军队赶上了他们。楚国军人就逃跑了,吴国军队吃了楚军做的饭再追赶楚军。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泄尽了。
(3)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译:不行,我已经向楚王讲了这件事。 (4)钲人伐鼓,陈师鞠旅。(《诗经·小雅·采芑》)
译:钲人敲钲,鼓人击鼓,要各师各旅排队集合,向他们发布命令。 这是互文,郑玄注:“钲也鼓也,各有人焉。言‘钲人伐鼓’,互言尔。??陈师告旅,亦互言之。”今译为了意义显豁。补充了不少词语。
8、 删节法。删掉不必译或不能译的词语(发语词、主谓短语的“之”、偏义复词等。 (1)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打仗是靠勇气的。
(2)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译:你可以禀告婆婆,及时送我回娘家。 今译步骤—理解、表达、修订
(一)理解就是通过反复阅读,弄懂原文含义,从一词一句一段到全篇、全书。 (1)射其右,毙于车中。
译1:又射他车右的人,那人倒在车中。 译2:又射他车右的人,那人死在车中。 后文是:“韩厥俯,定其右。”晋杜预注:“右被射仆车中,故俯安稳之。”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1: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把他们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 译2: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自乐其乐。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1:百姓最重要,士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译2:奴隶主阶级最贵重,国家在其次,新兴地主阶级的国君最轻。
(4)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商君书·定分》) 译1:法令是百姓的生命,进行治理的根本,防止百姓作恶的工具。
译2:法令是新兴地主阶级的生命,治国的根本,防止老百姓作恶的工具。
(二)表达: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原文翻译出来。可以直译,也可意译,力求 “信、达、雅” 。既忠实原文,又可对原文作适当增补、减削。
(三)修订:对原文再领会,对译文再推敲。翻译是一种再创造。很多著名译品一直为人们珍视,影响不在原作之下。我们搞古文今译,肩负着向后代介绍优秀文化遗产重任,一定要认真负责,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