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经管学院2014管理学期中期末考试复习题库改动后

19、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社会生产力,故也称作管理的生产力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任何管理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为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服务,故也称作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

20、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决策)、组织、控制、协调、领导(激励、指挥)等职能。 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封闭原理、反馈原理等子原理)、人本原理(能级原理、动力原理、行为原理等子原理)、权变原理(弹性原理、创新原理等子原理)。

21、涵义范围不同。管理包含领导,领导是管理的职能之一。领导者一定是管理者,但管理者不一定是领导者。 影响力来源不同。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正式授权基础上的命令行为;领导既是建立在合法的、正式授权基础上的命令行为,同时是建立在个人魅力、非正式授权基础上的影响行为。

影响力效果不同。管理者在位时,下属可能服从,也可能不服从。管理者不在位时,影响力消失;领导者在位时,下属一定服从。领导者不在位时,影响力不消失。

22、绝对公平判断公式:组织诱因≥员工贡献。组织诱因是指组织提供给员工的各种物质与精神激励手段。 相对公平判断公式:任何两个员工的贡献之比=这两个员工的报酬之比。 企业进行报酬分配时,绝对公平加上相对公平才是管理学意义上的公平。

23、强化型激励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其所受刺激(正强化和负强化)的函数。

正强化:是指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延续和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正强化的刺激物:奖金等物质奖励,表扬、提升、改善工作关系等精神奖励。

负强化:是指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负强化的刺激物:减少奖酬或罚款,批评、降级等。

24、预算控制就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活动,使企业收支受到有效的约束。 25、协调是指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管理活动中各个要素之间的问题和关系进行协商和调节,使之互相配合,从而高效、步调一致地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

26、非正式组织是指组织成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背景等而自发形成的松散的群体。非正式组织通常也有其“领袖”和不成文的规范,左右着成员的行为。 27、X理论核心观点是“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之初,性本懒”,代表人物是管理学泰斗泰罗(20世纪20年代),管理方式是“物质奖惩+外部刺激”,以外力进行刚性管理。缺点:对人性假设过于偏激。低估计了人的能动性。例:丰田汽车公司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鞭策式” 管理。 1、简述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工作定额原理——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2)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工具、作业环境;(3)必须为每项工作选择“第一流的工人”;(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主张计划与执行相分离——管理者做计划,工人执行计划;(6)实行职能工长制;(7)实行例外管理;(8)劳资双方来一场“心理革命”。双方把相互对立变为互相协作。

2、简述超Y理论的主要观点。

超Y理论的主要观点有:⑴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且不断变化的;⑵ 人的动机是复杂的;⑶ 人即不是天生勤奋,也不是天生懒惰,人性是复杂的;⑷ 同一中管理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

超Y理论认为,在管理活动中,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工作性质,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管理。没有一套适合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工作性质的普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必须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3、简述霍桑试验的主要结论。

⒈ ⑴ 个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人”;⑵ 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⑶ 新型的领导人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感,以提高工人士气,进而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 4、领导与管理的共性与区别是什么? 答:(1)领导与管理的共性:① 职权相同。都拥有组织合法授权;② 职责相同。都是为了提高下属效率,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