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

(2)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更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混合纺织的面料,使衣眼穿起来既舒适又不易褶皱,如图是某品牌服装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其中利用了合成纤维的 (填字母,下同)等优良性能。

A.透气性好 B.弹性好 C.耐磨 D.吸水性强 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鉴别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②为了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禁止超市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该举措的意义是 。 A.节约资源 B.保护生态环境 C.增加超市的利润 D.倡导重复使用塑料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共14分)

20.(7分)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 ,反应的化方程式为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键康,在生活中可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 (3)如图2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D.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

第5页(共30页)

(4)请列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 。

21.(7分)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B、C、D物质类别不同,其中C和D中不含相同的元素,E、F的组成元素相同。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反应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B的化学式 ;

(2)A和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写出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是 (填“放热”或“吸热”)。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共20分)

22.(2分)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社会各界都应该积极的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如图两个实验中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填序号)。 (2)请你对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实验提出改进方法 。 23.(4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些仪器。

(1)根据以下实验要求,选择图中合适仪器,将对应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第6页(共30页)

①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 ②过滤粗盐水 。

(2)除了图中的仪器,(1)中的①、②两个实验都还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3)若(1)中的①实验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24.(6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标号a仪器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有 (写一条即可)。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实验装置是 ,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 。

25.(8分)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他们对溶质的成分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查阅资料】Ca和OH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二:NaOH溶液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华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

第7页(共30页)

2+

实验步骤 步骤一 现象 结论 取少量NaOH溶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成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立 步骤二 过滤,向滤液中 酚酞溶液变红 滴加酚酞溶液。 如果步骤一中白色沉淀由两种物质组成,则两种物质是 (填化学式);步骤二中根据酚酞溶液变红这一现象证明样品中含有 (填字母)。 A.CaCl2 B.Na2CO3 C.NaOH D.Na2CO3和NaOH 【实验反思】

(1)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2溶液、④Ba(OH)2溶液,

不能替代步骤一中CaCl2溶液的是 (填序号)。

(2)步骤二中用另外一种试剂代替酚酞溶液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道小题,共6分)

26.(6分)将14g不纯的氢氧化钾样品(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8g水,充分溶解后,继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8.7%的硫酸钾溶液200g。 求:

(1)样品中氢氧化钾的质量;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8页(共30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