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01009 学时数: 153学时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学好这门课程,对于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和成就、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与分析评价能力,对于全面提高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素养,都具有重要作用。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及诸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化、联系交融等情况,掌握本大纲规定的文学史的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分析评论能力、口头笔头表达能力,即借助于注释和有关资料,能读懂中等难度的古代文学作品,能独立地分析、评论中国古代的作家及作品,比较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征,能写出观点明确、文从字顺的学术论文,具备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是学习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理论指南,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结构要求:

本课程的历史跨度为从先秦至近代,共分为三期七段:上古期,包括先秦文学与秦汉文学两段。中古期:包括魏晋南北朝谠、隋唐文学、宋元文学三段。近古期:包括明代文学、清及现代文学三段。

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

1、 注意各章节的知识点,是教师教学讲授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范围。 2、 讲课时应注意突出重点、难点,不应面面俱到,一般性地重复教材。对于作品的讲

解分析更应突出重点,应避免繁锁和面面俱到的赏析。 3、 对具体问题怎样去讲述,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

4、 由于课程内容丰富,学时较短,要求教师授课时注意指导性、启发性和示范性。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

第一编 先秦文学20学时

绪论(1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中国先秦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先秦文学发分期。 教学内容:

一、中国文学的源头 二、秦文学的形态

三、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四、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教学提示:

重点是先秦文学的分期,难点是先秦社会与文学的关系。 第一章 上古神话 (2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上古文学的概貌。

1

教学内容:

一、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二、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三、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四、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第二章 《诗经》(4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掌握《诗经》的文化精神。 教学内容:

一、《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二、诗经》的内容

三、《诗经》的艺术特点

四、《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提示:重点是《诗经》的艺术特点,难点是《诗经》的文化精神。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4课时 )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掌握春秋战国思想的发展动态和散文艺术。 教学内容:

一、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二、左传》的叙事和记言 三、《国语》的文学成就 四、《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五、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提示:重点是先秦叙事散文的特点,难点是甲骨文与古代散文的产生。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5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掌握春秋战国思想的发展动态和诸子散文艺术。 教学内容:

一、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二、《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三、《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四、《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 五、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

教学提示:重点是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难点是诸子思想和散文艺术

>>闂傚倷娴囬褏鎹㈤幒妤€纾婚柣鎰梿濞差亜鍐€妞ゆ劧缍嗗ḿ鐔兼⒑绾懏褰х紒鐘冲灩缁牓宕掗悙瀵稿帾婵犵數濮寸换妯侯瀶椤曗偓閺岋絾鎯旈娑橆伓<<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