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园小中班)幼儿在园模仿行为的观察研究 10学前教育 吴慧敏 20100503007
二、 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模仿是儿童心理的一大特点,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手段。幼儿正处在学习、成长和模仿阶段,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可塑性强。因此,了解幼儿模仿行为的产生与发展特点、规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采用自然观察的方法,着重对3-6岁(幼儿园小中班)幼儿在园模仿行为发生的背景(即幼儿所处的活动状态)、模仿内容类型以及模仿的直接动机进行观察、分析,以期深入了解3-6岁(幼儿园中小班)幼儿的模仿行为的特点、动机及规律,为指导幼儿教育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第一,通过观察初步探究3-6岁幼儿模仿行为发生的情景和模仿内容类型,分析幼儿模仿的特点及原因;第二,通过对3-4 岁、4- 5 岁和5-6岁幼儿的模仿行为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段模仿行为的内容、动机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其原因,进一步探寻幼儿模仿行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第三,通过对幼儿模仿行为特点的探究分析,对幼儿模仿行为指导及教学活动提出实践指导。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所研究的幼儿的模仿行为是指幼儿在自然状态下,即无特定指令让幼儿进行模仿的情况下,幼儿自发对看到或听到的某一动作、表情、语言声音等进行跟随重现该动作、表情、语言声音等的行为。
三、 研究方法 (一) 被试:
选取广州市两所幼儿园进行观察,被试共63名。其中小班幼儿30名(出生年月:2008年10月—2009年9月),平均年龄M=4.13,SD=.29,其中男生16名,女生14名;中班幼儿33名(出生年月:2007年9月—2008年9月),平均年龄M=5.19,SD=.35,其中男生20名,女生13名;
(二) 采用事件抽样方法 (三) 研究步骤:
1. 预备观察:对各班幼儿进行前期预备观察,初步探索幼儿模仿行为发生的情景、内容表现及动机。 2. 确定操作定义:
(1)模仿行为:本文所研究的模仿行为是指幼儿在自然状态下,即无特定指令让幼儿进行模仿的情况下,幼儿自发对看到或听到的某一动作、表情、
9
3-6岁(幼儿园小中班)幼儿在园模仿行为的观察研究 10学前教育 吴慧敏 20100503007
语言声音等进行跟随重现该动作、表情、语言声音等的行为。 (2)模仿者和模仿对象的两者关系:
①伙伴关系:模仿对象是与幼儿年龄相仿的幼儿玩伴、同学。②师生关系:模仿对象是幼儿的老师,包括主副班老师、保育员、实习见习老师、外教老师、客人老师等在被观察幼儿所在的幼儿园从事教学保育工作的人。③其他:模仿对象是幼儿园的厨师、清洁人员、幼儿的家长等其他人。 (3)模仿行为发生背景:
即幼儿所处的活动状态:①教学活动,指教师有目的地集中组织幼儿进行学习的活动状态。②游戏活动:指教师不起主导作用,幼儿自行选择游戏方式、游戏对象及玩伴等的自由玩耍的活动状态。如:区角活动、自发的涂鸦活动、捏橡皮泥、玩玩具等。③日常生活活动,指幼儿处于吃饭、喝水、上厕所、换衣服等日常生活活动的过程。④过渡性的自由活动,指没有安排特别的活动内容的状态,只是在等待下一项活动开始的活动状态,如:排队准备下楼、在座位上等待老师开始上课、等待午餐、准备睡觉等。 (4)模仿内容:
A.语言声音:指幼儿跟随他人的语言或声音进行重复再现该语言或声音,且没有出现其他的动作。语言声音包括①简单的语气词和拟声词,如:“啊!”、“呀!”、“哈哈!”、“啊呜!”、“嘭!”、“喵”;②词语,如:“怪兽”、“飞机”;③短句或句式,如:“我喜欢??”,“我有??”④其他声音
B.面部表情:指幼儿看到他人的面部表情跟随进行模仿,例如露出微笑、做鬼脸等。
C.动作行动:指幼儿看到别人做出的肢体动作或某一行动,也跟着模仿他做出一样的动作,如:原地不停地跳、踢腿、用手做出瞄准的姿势、拥抱老师、画相同的图案、找老师告状等。
D.其他:不属于以上三种类型的模仿内容。 (5)模仿直接动机:
指幼儿进行模仿行为的直接主要原因,如:幼儿看见同桌的小伙伴们在拼装飞机模型,他表现出很想加入他们的游戏,模仿着进行拼装飞机模型,这一情况就应该归于融入群体增加受欢迎程度,而不是学习新事物或愉快的感觉体验,虽然他在模仿的过程中确实也学习到了新的方法并感到了快乐,但这并不是引发他模仿行为的直接主要原因。
① 愉快的感觉体验:幼儿觉得这个行为很好玩很有趣,而加以模仿以获得
快乐的体验。如:幼儿模仿他人用手刮墙壁,因为他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很好玩。
② 学习新事物:幼儿发现了进行某一事物的新方法,如某一游戏或玩具的
10
3-6岁(幼儿园小中班)幼儿在园模仿行为的观察研究 10学前教育 吴慧敏 20100503007
新玩法,为了学习掌握这种新的方法而发生模仿行为。如:一幼儿模仿另一幼儿画了一辆卡车。
③ 融入群体增加受欢迎程度:幼儿为了融入群体,加入群体活动,增加自
己的受欢迎程度,也跟随他人做出相同的行为,希望获得他人的接纳,受到他人欢迎。
④ 自我表现:幼儿为了表现自己也有做出相同行为的能力,而模仿他人做
出相同的行为,以表现自己、炫耀自己的能力。
⑤ 对模仿对象的喜爱、敬佩:幼儿对模仿对象具有特别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且在模仿过程中神情表现出对模仿对象的喜爱和敬佩。
⑥ 盲从:幼儿的模仿行为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原因,神情也没有出现明显变
化,只是大家都做,自己也盲目地跟着做出一样的行为,甚至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模仿行为。
⑦ 其他:以上动机判断中未提及到的其他动机。
3. 编制观察记录表
4. 正式观察
正式观察为期一个半月 (有效观察时间为7天)。每天观察时间是从上午8∶00 到幼儿进行午餐时, 观察范围是幼儿在园的全部活动中的模仿行为。
5. 观察者信度
正式观察结束后,随机抽取2 名主试对该研究的一个幼儿园中班进行一
11
3-6岁(幼儿园小中班)幼儿在园模仿行为的观察研究 10学前教育 吴慧敏 20100503007
天的观察,获得有共同记录的10件模仿行为。两位主试的观察一致性为:观察者和观察对象性别100%、年龄100%、两者关系100%、模仿背景(所处状态)98%、模仿内容98%、模仿直接动机95%
6. 数据统计处理
使用SPSS 16.0.0.247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四、 结果
本观察共获得有效事件样本349件, 下面从七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 幼儿模仿行为发生的基本情况
统计本观察共获得的有效事件样本349件,其中模仿行为发生在同伴之间的有337件,发生在师生直接的有12件(表1);模仿行为发生时幼儿处于教学活动的有106件,处于游戏活动的有136件,处于日常生活活动的有22件,处于过渡性自由活动的有85件(表2,图1);模仿内容为语言声音的有108件,内容为面部表情的有24件,内容为动作行动的有217件(表3,图2);模仿发生的直接动机为愉快的感觉体验的有165件,直接动机为学习新事物的有23件,直接动机为融入群体增加受欢迎程度的有66件,直接动机为自我表现的有55件,直接动机为对模仿对象的喜爱、敬佩的有10件,直接动机为盲从的有30件(表4,图3)
表1 模仿行为发生于不同的两者关系的分布
模仿者与模仿对象关系
伙伴关系 337
师生关系 12
其他 0
其他 0
85
表2 模仿行为发生背景所处状态的分布
模仿背景所处状态
教学活动 106
游戏活动 日常生活活动 过渡性自由活136
22
表3 模仿内容的分布
模仿内容
语言声音 108
面部表情 24
动作行动 217
其他 0
表4 模仿行为发生的直接动机分布
模仿直接动机
愉快的感觉体学习新事物 融入群体增加
验 受欢迎程度 165 23 66
自我表现 55
对模仿对象的
喜爱、敬佩
10
盲从 30
其他 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