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2013年版00882

第二节 幼儿教师心理

第一节 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概述

一、 幼儿教师的能力结构

(一) 教师能力的含义

幼儿教师能力是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的某些能力的结合,是从事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专门能力。 (二) 幼儿教师能力的层次

宏观层面: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组织能力;向儿童进行教育的能力;语

言表达能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表达能力;教育评价能力;自学能力。

微观层面教师能力主要是领域教育能力。 数学领域:教育科研能力 (三) 幼儿教师能力的种类

1. 观察与领悟能力 2. 语言表达能力 3. 人际交往能力 4. 组织管理能力 5. 教育科研能力

二、 教师的人格特征 (一) 教师人格的涵义

教师人格是指教师个人稳定、持久的整体素质,是教师个人行为和品质的高度统一的集中表现,核心是教师的德行品质、专业精神。 (二) 教师的人格特点

1. 同理心强,富于爱心 2. 有恒负责,细心周到 3. 外向乐群,和蔼可亲 4. 情绪稳定,自制力强 5. 想象力强,敢于创新 6.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三、 幼儿教师的角色

(一) 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p63 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1. 由知识的传递者向学习的引导者转变 2. 由课程实施者向课程研究者转变

3. 由权威的统治者向平等的合作者转变 (二) 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 格兰布斯:“教育学指导者”角色;“社会文化转播者”角色 吴康宁:社会代表者和同事

芬斯特马赫和索尔:第一种执行者;第二种治疗者、辅助者;第三种解放者

(三) 幼儿教师的角色结构

1. 2. 3. 4. 教师是幼儿人格的塑造者 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 教师是幼儿的榜样

教师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

第二节 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

一、

情绪劳动的界定

情绪劳动是指个体管理自身的感受,与产生能够迎合他人心理状态的公共可见的表情和身体表达。 (1)情绪以商品的形式 (2)从内部来看 (3)从外部来看

(4)是否付出了心智努力 二、 教师的情绪劳动

1. 教学是以人际互动为基础的

2. 在教学中,教师情绪是负载着特定功能的 3. 教师的情绪活动处于控制之中 三、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特点 (一) 幼儿园组织氛围 (二) 幼儿教师职业承诺

(三) 幼儿教师的人际互动和人际行为 (四) 幼儿教师的薪金待遇 四、 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

“踢猫效应”是指人的不满情绪和坏心情,一般会沿着由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情绪管理在客观认识自我情绪情感特征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健康、积极的情绪情感,建立科学的情绪宣泄和控制机制,自觉克服和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

五、 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症

(一)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压力 1. 保教工作负担过重 2. 幼儿园安全责任巨大

3. 工作上面临不断磨难的困扰

(二)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症”的主要症状及成因 p69 (三)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疏解 p69--p70

第三节 师幼互动与幼儿教师心理

一、 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广义:师幼互动包括在幼儿

园所有情境中发生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互作用。狭义:师幼互动特指发生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一) 师幼互动的类型

教师开启的师幼互动 与 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

言语型师幼互动 与 非言语型师幼互动 (二) 影响师幼互动行为的因素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