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 《食品营养学》教案
素,特别是VB 族和Vc;反之,烹调时加醋酸等除能促进食欲外,还能使VB1、B2、VC 免遭破坏,使骨中无机盐溶出,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1.4 脱水处理:
脱水干燥使蛋白质结合水损失,同样会引起蛋白质变性,脱水加工时食品维生素的损失和加热灭菌损失同,VB1 损失最大;胡萝卜在冷冻干燥时脂溶性维生素损失低于10%,而在空气中损失达26%;牛奶喷雾干燥制奶粉VA、B1 损失10%,
如用传统滚筒干燥法,损失可达15%。
1.5 膨化:
膨化加工是对营养素损失较少的方法,却使其消化率有所增加,如小鼠对大米饭Pro 消化率为76%(膨化后达84%),对大米饭总糖消化率为99.1%(膨化后则为99.5%),且膨化加工对维生素破坏较一般的加热方法少。
1.6 生物加工:
通常可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如大豆炒熟食品,蛋白质消化率仅60%,制成豆腐可达92%-96%,在豆类发酵制成腐乳、豆豉、黄酱和酱油的过程中,蛋白质水解为肽和AA,而易消化和吸收,豆类发酵对营养价值的最大贡献是提高了VB12量。黄豆和绿豆发芽后蛋白质营养基本不变,但棉子糖和鼠李糖等不被人体吸收使腹部胀气的寡糖消失,植物凝结素和植酸盐分解,磷、锌等矿物质分解释放出来,黄豆发芽到根长1.5-6.5cm 时,绿豆芽长4-6cm 时,Vc 最高可达15.6mg%和19.5mg%(豆芽很短时Vc 不高),高寒地区冬季可把豆芽作为Vc 良好来源,黄豆发芽中胡萝卜素增加2 倍,B2 增加3 倍、PP 增加2 倍,B12 则达10 倍。
2、食品营养价值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食品保藏的方法很多,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保藏法,按保藏原理分类可大致分为4 大类。目前最常用的保藏方法有:干制、高温杀菌、低温冷藏、辐射和加防腐剂。
2.1 常温保藏:
氧气存在可加速。目前大多数食品在常温下保藏。粮谷在储存初期,淀粉酶仍较活跃,继续储存酶活力下降,蛋白→AA,上述变化随粮食含水量增加而增加,如小麦含水12%时,5 个月VB1 损失12%;含水17%时则损失30%。隔绝空气可降低变化,稻谷连壳储存时VB1 基本无损失。果蔬在贮存期损失最多的是V,苹果贮存2-3个月后,Vc 仅存1/3,绿色蔬菜在室温下数天V 丧失殆尽,在0℃则可保存一半;刚收获的土豆Vc300mg%,3 个月后为200mg%,7 个月后为100mg%。牲畜屠宰后发生一系列变化,肉由僵直→解僵→自溶三阶段,僵直状态的肉持水性低,成熟后的肉风味、营养价值都得到提高,但如继续贮存在常温下,肉就腐败,AA→胺,如组、酪和色氨酸分别形成组胺、酪胺和色胺等有毒物质,营养价值降低。蛋类在贮藏中浓厚蛋白稀化,此时卵粘蛋白变性,蛋白pH 由8→9,蛋黄pH6→7,含氨量和游离脂肪酸增加,长期贮存中苏氨酸和VA 损失最多。牛奶:损失较多的是VB2,室内光线下1d,VB2损失30%;室外阴天下2h 损失45%;B6 对光也敏感,阳光下8h 损失21%,但紫外线照射可使奶中麦角固醇转化为VD3。
2.2 冷冻保藏:
大多数食品在冷冻状态下贮存可降低营养素的损失,柑橘冷藏半年Vc损失5%-10%,如再加上缺氧、低pH 可进一步降低Vc 损失;浓缩橘汁在-22℃保存1年,Vc 仅损失2.5%,但动物性食品在化冻时会流失较多维生素和矿物质,可带走食品中10%的可溶性营养素,且还可使蛋白质发生不可逆变性,蛋白质侧链暴露出来,在水结晶挤压下,凝结沉淀;冷冻后鱼肉干韧、风味变劣,但豆腐冷却后,蛋白质质构
21
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 《食品营养学》教案
化,风味变佳,冷冻速度越快形成的水结晶越小,挤压作用越小,变性也越小。
2.3 辐射保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