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B 25、D 26、B 27、A 28、B 29、E 30、B 31、D 32、E 33、B 34、C
35、C 36、D 37、E 38、C 39、A 40、C 41、C 42、D 43、E 44、E 45、E
46、B 47、C 48、B 49、A 50、D 51、B 52、D 53、E 54、D 55、A 56、E
57、A 58、B 59、A 60、B 61、C 62、C 63、B 64、D 65、A 66、D 67、C
68、E 69、E 70、B 71、C 72、A 73、D 74、D 75、B 76、A 77、C 78、D
79、E 80、C 81、B 82、A 83、B 84、D 85、D 86、A 87、C 88、E 89、E
90、E 91、A 92、E 93、A 94、E 95、D 96、E 97、E 98、A 99、B 100、A 101、E 102、E 103、E 104、E 105、E 106、E 107、E 108、D 109、B 110、E 111、D 112、E 113、B 114、D 115、B 116、C 117、D 118、D
119、D 120、A 121、C 122、D 123、A 124、C 125、B 126、D 127、D 128、C 129、 B 130、D 131、B 132、 A 133、C 134、A 135、C
136、A 137、D 138、A 139、B 140、B 141、C 142、B
143、B 144、 A 145、C 146、B 147、D 148、B 149、A 150、D
151、C 152、B 153、A 154、D 155、C 156、A 157、B 158、C
159、D 160、E 161、D 162、B 163、A 164、C 165、C 166、 A
167、B 168、C 169、A 170、B 171、B 172、D 173、C 174、C 175、A
176、B 177、A 178、D 179、B 180、A 181、C 182、B 183、C
184、D 185、B 186、D 187、C 188、B 189、A 190、B 191、C 192、 A 193、C 194、A 195、C 196、B 197、A 198、B 199、C 200、D
201、B 202、D 203、B 204、A 205、B 206、C 207、B 208、C
209、A 210、D 211、A 212、B 213、B 214、C 215、D 216、 A 217、 A 218、D 219、B 220、A 221、B 222、A 223、D 224、D 225、A 226、B
227、D 228、B 229、C 230、A 231、C 232、D 233、A 234、B 235、D
236、A 237、C 238、B 239、C 240、A 241、A 242、D 243、C 244、A 245、B 246、D 247、 A 248、C 249、C 250、 B
五、简答题
1. 何谓粉尘的分散度?其卫生学意义是什么? 粉尘的分散度 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表示。
粒子分散度愈高,悬浮于空气中的时间愈长,沉降速度愈慢,被人体吸入的机会就愈多;并且越易参与理化反应,对人体的危害愈大。当尘粒数相同,质量不同时,质量愈高,病变愈重。质量分散度的卫生学意义更大。
2.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健康可造成哪些危害?
⑴呼吸系统疾病有: ①尘肺,可分五类(矽肺、硅酸盐肺、炭尘肺、混合型尘肺、金属尘肺)。②粉尘沉着症。③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棉尘症、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④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气管哮喘。⑤呼吸系统肿瘤。
⑵局部作用:呼吸道肥大性病变、畏缩性改变、堵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角膜病、光感性皮炎。
⑶中毒作用:铅、砷、锰的中毒。
3. 怎样进行粉尘危害的控制?
法律措施——立法、执法;粉尘最高容许浓度。 技术措施——用技术手段消除或降低粉尘危害是
最根本措施,改革工艺、革新设备;湿式作业;密闭、抽风除尘;
卫生保健措施——健康检查(就业前和定期检查);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
防尘八字方针: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4. 影响矽肺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二氧化硅类型、粉尘浓度、分散度、接尘时间、防护措施、接触者的个体状况等因素。
5. 矽肺病的病理改变有哪些?
矽肺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有:矽结节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矽肺的病理形态可分为结节型、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型、矽性蛋白沉积和团块型。
6. 目前矽肺病在发病机制上有哪些观点?
⑴石英表面的羟基活性基团与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形成氢键。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
⑵石英中产生硅载自由基后,生物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膜损伤。
⑶石英直接损害巨噬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使钙离子内流。
⑷巨噬细胞受损后,释放白介素Ⅰ、肿瘤坏死因子、纤维粘连蛋白、转变生长因子等介质。从而刺激纤维物增生。
⑸石英作用于肺泡Ⅰ型上皮细胞变性、肿胀、崩解脱落,而Ⅱ型上皮细胞不能及时修复,基底膜受损,暴露间质,激活成纤维细胞增生。
⑹巨噬细胞受损后,启动免疫系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网状纤维上,形成矽结节透明样物质。
7. 矽肺病主要X线胸片表现有哪些?
⑴圆形小阴影:⑵大阴影⑶胸膜改变⑷肺纹理⑸肺门⑹肺气肿
8. 我国是怎样定义一期尘肺病诊断标准的? Ⅰ:有总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两个肺区。 Ⅰ+
:有总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9. 石棉肺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可见石棉小体和脏层胸膜肥厚、壁层胸膜形成胸膜斑。
10.在生产性有害因素中,与化学因素相比,物理
因素具有哪些特点?
⑴绝大多数自然存在;⑵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危害与否及程度均由参数决定;⑶来源明确;⑷空间分布不均匀;⑸存在状态不同,有连续和脉冲之分。⑹对人体的危害与物理参数不呈直线相关关系。
11.何谓高温作业?举例说明高温作业的类型? 高温作业是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干热作业:炼钢、铸造、陶瓷、热处理等,气温高、
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小。
湿热作业:印染、造纸、缫丝等,特点是高气温、
气湿,而辐射强度不大。
夏季露天作业:农田劳动、建筑、搬运、作用时间
长,高温、热辐射环境。
12.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有哪些? ⑴体温调节;⑵水盐代谢;⑶循环系统;⑷消化系统;⑸神经系统;⑹泌尿系统;
13.何谓中暑?按发病机制怎样分类?各自临床
特点是什么?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中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性疾病。
热射病 由于人体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临床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可高达40℃以上,先出汗、后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系统症状。
热痉挛 由于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患者神清、体温多正常。
热衰竭 由于高温作业,体内血液的重新分布,导致脑部供血暂时减少而晕厥。一般起病急,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短暂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
14.在生产环境中可采取的防暑降温措施有哪
些?
技术措施:合理设计工艺流程,隔热,通风。 保健措施:供给饮料和营养;个人防护;加强医疗预防工作。
组织措施:贯彻国家标准,法规,制度。
15.生产性噪声可对人体听觉系统造成哪些影
响?
暂时性听阈位移——听觉疲劳,听觉适应。 永久性听阈位移——听力损失,噪声性耳聋。 爆震性耳聋。
16.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噪声的强度和频谱特性;接触时间和方式;噪声的性质;其他有害因素共同存在;机体健康状况及个人敏感性;个体防护;
17.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有哪些?
制定工业企业卫生标准;控制噪声源;控制噪声的传播;个体防护;健康监护;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
18.局部振动对机体的影响有哪些? 神经系统——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心血管系统——周围毛细血管形态和张力改变; 骨骼肌肉系统——肌肉痉挛,骨关节改变。 听觉器官——听力下降 免疫系统—。 内分泌系统。
19.局部振动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主诉——手部症状和神衰; 振动性白指
肌肉、骨骼和关节改变。
20.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振动本身的特性(频率、振幅、加速度); 接振时间;
体位和操作方式; 环境温度和噪声;
工具重量和被加工件的硬度;
21.防止振动危害的措施有哪些? 消除或减轻振动源的振动; 限制作业时间; 改善作业时间; 改善作业环境; 加强个人防护; 医疗保健措施; 职业卫生教育; 振动卫生标准;
22.射频辐射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高频电磁场的防护——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合理布局;卫生标准;
微波的防护——屏蔽辐射源,加大辐射源与作业点的距离,个体防护,健康检查,卫生标准。
23.红外辐射与紫外辐射对机体的影响有何不
同?
红外线可导致机体——皮肤红斑反应,眼睛慢性充血性睑缘炎,角膜热损伤,白内障等改变。紫外线可导致机体——皮肤灼伤,皮肤癌,电光性眼炎等改变。
24.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有哪些? 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12—15年; 大多数致癌物有阈值; 好发部位皮肤和肺;
病理类型各具特色,高浓度接触多为未分化小细胞癌,反之为腺癌;
25.怎样识别和判定职业性致癌因素?
通过——临床观察;实验研究;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26.我国规定的8种职业肿瘤具体内容是什么? 联苯胺 导致的膀胱癌; 石棉所致的肺癌、间皮瘤; 苯所致的白血病; 氯甲醚所致肺癌; 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 铬酸盐制造业所致肺癌;
27.作业环境的评定的意义是什么?
它是通过作业环境监测、生物检测等方法,分析作业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情况; 估计作业]者的接触强度,为分析剂量反应关系提供依据;
了解作业环境的卫生质量,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检查预防措施效果,为进一步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制订、修订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28.生物监测的特点及意义是什么? 反映机体总的接触量和负荷;
可直接检测内剂量和内负荷及生物效应剂量; 综合了个体差异因素和毒物动力学过程的变异性; 可用于筛检易感者;
29.怎样进行健康监护?
职业性健康监护应包括两个方面——作业环境和机体。
作业环境主要工作是接触评定:询问调查职业史、接触人群特征、方式、途径、时间等;环境监测有害因素种类、来源、存在形式、浓度等情况,以及接触水平的估计,境监测资料的整理保管;生物检测;
机体方面包括健康检查,健康档案的建立,运用、分析以及劳动能力的鉴定。
30.健康监护的定义及目的是什么?
健康监护定义: 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及其程度,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的疾患的发生、发展。
健康监护目的: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结合生产环境监测和职业流行病学分析,可以研究职业有害因素所致的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规律,接触—效应关系,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为进一步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制订、修订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31.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作用是什么? 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研究职业性损害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发生、发展规律;
为制订、修订劳动卫生标准和职业病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评价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质量及预防效果;
32.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有哪些? 接触水平的观察与估计; 工人健康状况; 人口统计资料;
33.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明确调查目的; 对照人群的选择;
确定接触和疾病的含义; 表格设计;
34.在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时,动物实验要达到什
么目的?
测定化学物质的基本毒性;
预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诱变、致畸、治癌等潜在作用;
探测职业性危害的单因素作用或联合作用; 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损害的毒理学机制; 实验性治疗;
为制订、修订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35.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妇女健康有哪些影响? 重体力劳动对妇女健康的影响(要展开叙述5项内容);
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分月经和生育功能;
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妊娠母体的影响; 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新生儿、乳儿的影响;
36.怎样进行女工劳动保护? 贯彻有关妇女劳动保护法规政策; 做好妇女劳保工作(合理安排劳动;做好5期保护); 改善生产环境的劳动条件; 宣传和普及妇女劳保知识;
女职工劳保工作与妇幼保健工作密切结合; 开展妇女劳动卫生职业医学科研工作;
37.怎样做好妇女特殊生理周期的劳动保护? 月经期:应设立女工卫生室,禁忌从事冷水冷库等
低温作业;第Ⅲ级劳动强度的作业;第Ⅱ级以上的高处作业;
已婚待孕女职工:不得从事对胚胎有害的作业,包
括一些化学毒物、放射性超标、第Ⅲ级劳动强度的作业;
孕期:暂时调离具有胚胎毒性的作业,以及化学物
浓度超标,减少劳动强度,妊娠反应较重者适当减少劳动时间,分娩后充分休息,产后恢复工作逐渐增加工作量。
哺乳期:不得从事可由乳汁排出有害化学物质的作
业,以及锰、氟、溴、甲醇、有机磷化和物、有机氯化合物等浓度超标的作业。
38、简述对刺激性气体引起的肺水肿处理原则。
1.现场处理,停止接触,除去染毒衣物 2.迅速纠正缺氧,吸氧
3.使用大剂量激素,改善血管壁通透性,合理限
制静脉补液量,使用脱水剂和利尿药
4.改善和维持通气,使用去泡沫剂(二甲硅酮
等
5.对症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
39、简述急性氰化氢中毒的处理方法。
1.脱离现场,脱去污染衣物,清洗被污染部位 2.应用解毒剂,“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疗法:
立即将亚硝酸异戊酯1-2支包在手帕内打 碎,给病人吸入15-30秒,每隔三分钟用一支(最多用6支),接着静脉缓慢注射3%亚硝酸钠10-15ml,然后再静注25%-50%的硫代硫酸钠20-50ml,同时监测血压。
3.对症治疗,可给予解毒辅助剂细胞色素C,
ATP注射液,辅酶A等,并防止恼水肿。
40、简述美蓝对苯胺中毒的解毒机理。
在葡萄糖脱氢的过程中,还原型辅酶Ⅱ的氢被传递给美蓝,使之变成白色美蓝,白色美蓝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故在此过程中,美蓝起了递氢体的作用。
41、职业中毒的诊断需要哪些方面的资料?
职业史、劳动卫生现场调查、症状和体征(临
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42、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主要来自哪几个方
面?
1.生产基本化工原料、单体过程中产生的毒物 2.生产中的助剂
3.树脂、氟塑料在加工受热时产生的毒物。
43、结合中毒表现说说一氧化碳和氰化氢毒作用机
制的异同点。
相同点:二者都可以与细胞色素结合,使之失去递电子能力,阻断呼吸链,导致细胞窒息;不同点:一氧化碳主要的毒作用机制是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之失去携氧能力,此过程是氧的运输障碍;氰化氢则主要是阻断呼吸链,此过程是氧的利用障碍,此时静脉血与动脉血同样呈鲜红色,中毒者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
44、简述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血液系统的改
变。
⑴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炎,铅毒脑病。 ⑵消化系统:隐性腹痛,顽固性便秘,腹绞痛。 ⑶造血系统:卜啉代谢障碍,点彩红细胞、网
织红细胞、碱粒红细胞增多等。 ⑷其他:铅线,肾脏损害,流产等
45、说出铅的中度中毒的诊断标准
在轻度中毒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者可诊断为
铅的中度中毒:腹绞痛,贫血,中毒性周围神经炎。
46、简述急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
起病急,有咳嗽、呼吸困难、口腔炎和胃肠道症状,继之有化学性肺炎。肾损伤表现为多尿,蛋白尿,少尿及肾衰。口服汞盐还可引起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并引起肾脏和神经损害,易兴奋。 47、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处理原则是:
⑴阻断毒物的继续吸收,清除毒物,脱离现场,
脱去污染衣物,清洗皮肤。 ⑵解毒处理,阿托品加氯磷定 ⑶对症处理
48、简述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答案要点:TTS(包括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
PTS(包括听力损失和噪声性耳聋)
49、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⑴噪声的强度和频谱特性;⑵接触时间和接触方式;⑶噪声性质;⑷其他有害因素共同存在;⑸机体健康状况以及个人敏感;⑹个体防护
50、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⑴振动本身的特性,包括振动频率,振幅,加速度;⑵接振时间;⑶体位和操作方式;⑷环境温度和噪声;⑸工具重量和被加工件的硬度
51、简述控制粉尘危害,预防尘肺发生的措施。
答案要点:改革,水湿化作业,密闭化,通风除尘,个人防护,加强管理,教育以提高工人素质,查体早发现。
52、简述矽肺的病例类型及其致病原因
⑴结节型矽肺: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
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肺组织纤维化。 ⑵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型矽肺:长期吸入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低,或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但吸入量较少。
⑶硒性蛋白沉积:肺泡内有大量蛋白分泌物,
称之为硒性蛋白。 ⑷团块型矽肺:各类矽肺的进一步发展,病灶
融合而成。
53、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形式都有哪些?
⑴急性中毒: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
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⑵慢性中毒: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
的中毒。 ⑶亚急性中毒:发病情况介于上两者之间,接
触毒物浓度较高,一个月内发病。
⑷脱离毒物一段时间后发病,称迟发性中毒。毒物或其代谢产物超过正常标准,但无临床症状,称毒物的吸收。
54、刺激性气体的毒作用表现都有哪些?
⑴急性刺激:眼和上呼吸道炎症,喉痉挛、水
肿。
⑵化学性肺水肿:刺激期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或合并有支气管肺炎,潜伏期症状减轻,肺水肿期出现剧烈咳嗽,胸闷气短,咳血痰。 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进行性呼吸窘迫,低
氧血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 ⑷慢性影响:结膜炎、鼻炎、咽炎等。
55、简述刺激性气体导致化学性肺水肿的发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