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教案

1、囊斑的适宜刺激:感受直线变速运动。2、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旋转变速运动。 (五)前庭反应和前庭稳定性

1、前庭反应; 2、前庭器官的姿势反射;

3、前庭器官的内脏反应; 4、前庭功能的稳定性。 第四节其它感觉 一、本体感觉

(一)肌梭:肌梭与梭外肌纤维呈并联关系,主要感受肌肉长度的变化。 (二)腱器官:腱器官与梭外肌纤维串联,主要感受肌肉张力的变化。 (三)运动与本体感受器:运动员的一切运动技能是在本体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经常参加体育训练,能提高本体感受器和大脑对肌肉运动的分析能力。 二、皮肤感觉

皮肤具有感觉、分泌、排泄和参与体温调节等功能。皮肤分布着多种感受器,能产生触觉、压觉、冷觉、温觉和痛觉等。 作业:

1、名词解释:视野,视力,本体感受器。 2、论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3、试述不同感受器的作用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小结:

1、总结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2、总结不同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作用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第十章神经系统

教学要求

1、掌握反射中枢及中枢兴奋传导的特征、牵张反射的类型和反射 弧的特点、姿势反射的概念及类型;

2、熟悉反射活动的协调、突触的传递过程、状态反射的概念及其 规律;

3、了解脊髓、小脑及延髓的机能。 教学重点

1、牵张反射的概念、类型和反射弧的特点; 2、姿势反射的概念及类型。

教学难点中枢兴奋传导的特征,突触的传递过程。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十章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二、结构:反射弧。

三、基本的活动方式:反射。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神经元:复习 二、突触

(一)概念: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二)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三)突触的传递过程:

29

1、兴奋性突触: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突触后膜去极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2、

抑制性突触: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超极化→抑制性突触后 电位。

三、反射中枢及中枢兴奋传导的特征

(一)反射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对某一特定生理机能具有调节作用的神经细胞群。

(二)中枢兴奋传导的特征

1、单向传导; 2、中枢延搁; 3、兴奋的总合;

4、兴奋的后作用; 5、兴奋的扩散; 6、兴奋的节律转化。 四、反射活动的协调

(一)交互抑制:当某一中枢兴奋时,在功能上与它相对抗的中枢便产生抑制。 (二)扩散与集中

1、兴奋的扩散:一个中枢引起协同中枢或附近中枢的兴奋;

2、兴奋的集中:扩散后的兴奋经过一段时间后又集中在发起兴奋的中枢。 (三)反馈

(四)大脑的协调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的机能概述

一、脊髓:其机能是实现兴奋的传导和完成基本的反射活动。 二、延髓和脑桥

1、延髓是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与低级部位之间,以及它们与小脑之间的重要通道。2、

2、延髓和脑桥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中枢所在地。 三、中脑:中脑位于脑桥和间脑之间。

四、小脑:1、维持身体平衡;2、调节肌紧张;3、协调随意运动。 五、间脑

1、丘脑是绝大多数感受性冲动传向大脑皮层的中转站; 2、丘脑下部是植物性机能调节中枢,

六、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机能调节的最高部位。 第三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牵张反射

(一)概念:当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该肌就会产生反射性收缩。 (二)类型:1、腱反射; 2、肌紧张。

(三)牵张反射弧的特点:感受器和效应器在同一块肌肉中。 二、姿势反射

(一)姿势反射:人和动物为维持身体基本姿势而发生肌肉张力重新调配的反射活动。

(二)分类:

1、静位反射:头部姿势改变所引起的一种姿势反射。 (1)状态反射:

A、概念:当头部在空间的位置改变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四肢和躯干的肌肉张力 重新调整的反射活动。 B、状态反射的规律:

头侧倾或扭转时,同侧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

30

头部后仰时,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 头部前倾时,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

(2)翻正反射:通过一系列反射活动将不正常体位翻正过来的反射活动。 2、静位运动反射: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移时引起肌肉张力改变的反射活动。 (1)旋转运动反射; (2)直线运动反射(包括升降反射和着地反射)。 第四节植物神经系统

一、概念:指支配内脏器官活动的神经装置。

二、作用:1、支配内脏器官的活动;2、调节各组织和整个身体的物质代谢。 三、组成:1、交感神经系统;2、副交感神经系统。

四、机能特点:1、植物神经比运动神经的灵活性低;2、兴奋和抑制的转换需要较长的时间;

3、植物神经的传导速度慢;4、植物神经的惰性大。

第十一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教学要求

1、掌握建立条件反射的条件、运动技能的概念、形成过程及机理。 2、熟悉条件反射的抑制及人类高级活动的特点。 3、了解运动技能的分类和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 教学重点

1、建立条件反射的条件;

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机理。

教学难点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机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十一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一节运动技能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

一、学习

(一)概念:人和动物依赖于经验来改变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的神经活动过程。 (二)过程:1、经典条件反射(即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结合(即强化)。

2、操作式条件反射:认为运动技能的形成是通过建立操作式条件反射来实现 的。特点是:动物必须通过自己完成某种运动或操作后才能得到强化。 二、记忆

(一)概念:则是学习到的信息贮存和输出的神经活动过程。 (二)阶段:短时性记忆、长时性记忆。 三、条件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

1、条件刺激要在非条件刺激之前出现,并且二者必须结合一段时间; 2、建立条件反射时,大脑皮层必须处于良性的兴奋状态; 3、条件反射建立的快慢同两种刺激的性质和强度有关; 4、在建立条件反射时,应尽量排除干扰因素。 (二)条件反射的抑制 1、非条件性抑制

(1)概念:先天的、不需任何特殊条件便能发生的抑制活动。 (2)分类: 外抑制; 超限抑制。

31

2、条件性抑制

(1)概念:通过后天学习获得反射活动。

(2)分类:消退抑制; 分化抑制; 延缓抑制; 条件抑制。 (三)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1、第一信号:指具体的信号。2、第二信号:指抽象的信号。 3、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 4、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 5 人和动物的不同点:人类具有第二信号系统。 第二节运动技能的概念与形成机理 一、运动技能的概念:

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二|、运动技能的分类 (一)闭式运动技能:

特点:1、完成动作时,基本上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动作; 2、在运动结构上多属周期性重复动作;

3、完成动作时,反馈信息主要来自本体感受器。 (二)开式运动技能:

特点:1、完成动作时,往往随外界的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动作; 2、在运动结构上表现出多样性或非周期性特征;

3、完成动作时,由多种分析器参与工作,并综合总的反馈信息,往往以视觉分析器

起主导作用。

三、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机理

(一)人随意运动的本质: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

(二)人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机理:形成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就是形成复杂的、连锁的和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第三节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运动技能的形成的过程 (一)泛化阶段

1、特点:动作表现往往是僵硬和不协调,出现多余的动作。 2、原因:大脑皮层中的兴奋与抑制都呈扩散状态。

3、教师应该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 (二)分化阶段

1、特点: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也逐渐消除,错误动作也逐步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2、原因: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 3、教师应特别注意错动作的纠正,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 (三)巩固阶段

1、特点:动作准确和优美,而且某些环节的动作还可以出现自动化。 2、原因: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更加集中。 3、教师应对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理论学习。

(四)动作自动化:练习某一套技术动作时,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 二、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

3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