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教案

(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 高渗溶液,低渗溶液。 三、酸碱度

(一)正常pH 值:7.35~7.45,平均为7.40。人体耐受的最大pH 值变化范围为6.9—7.8。

(二)PH 值相对稳定的原因:血液中含有数对具有抗酸和抗碱作用的物质(称为缓冲对)。

(三)缓冲对:NaHCO3/H2CO3、Na2HPO4/Na H2P O4、Na—蛋白质/H—蛋白质等。 (四)碱储备:100ml 血浆中碳酸氢钠的含量。 第三节血细胞 一、红细胞

(一)数量和功能

1、数量:男子:(4.0~5.5)×1012/L,平均5.0×1012/L; 女子:(3.5~5.0)×1012/L,平均为4.2×1012/L。

2、机能:(1)运输O2 和CO2;(2)缓冲血液的酸碱度。 (二)血红蛋白

1、含量:男子:约为120~160g/L,女子约为110~150g/L。 2、作用:(1)运输O2 和CO2;(2)缓冲血液的酸碱度。 (三)红细胞的生成

1、红细胞的生成:原始血细胞→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 2、原料:(1)蛋白质;(2)铁。

3、成熟因子:(1)维生素B12;(2)叶酸。

4、调节因子:(1)促红细胞生成素;(2)雄性激素。 5、条件:机体缺氧所致。 (四) 血型

1、概念:血细胞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2、血型系统:人体具有二十几种彼此独立的血型系统,如ABO、Rh、P、MNSs 等。 3、ABO 血型系统

ABO 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血型 红细胞上凝集原 血清中凝集素 A A 抗B B B 抗A AB A和B 无 O 无 抗A和抗B 4、鉴定:依据A 凝集原+抗A 凝集素→凝集反应;

B 凝集原+抗B 凝集素→凝集反应。 方法

血型的鉴定 鉴定血清 受检者血型 抗A 标准血清 抗B 标准血清 A + - B - + 9

AB + + O - - 注:+ 表示有凝集;- 表示无凝集。 二、白细胞

(一)数量:正常人血液中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L 平均为7.0×109/L。 (二)分类

1、颗粒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 2、无颗粒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正常人白细胞分类记数和主要功能 名称 均值 百分比 主要功能 中性粒细胞 4.5×109/L 50~70 吞噬细菌与坏死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0.1×109/L 1~4 抑制组胺释放 9嗜碱性粒细胞 0.025×10/L 0~1 释放组胺与肝素 9淋巴细胞 1.8×10/L 20~40 参与特异性免疫 9单核细胞 0.45×10/L 1~7 吞噬细菌与衰老的红总数 7.0×109/L 细胞 (三)白细胞的机能

白细胞的主要机能是保护机体,抵抗外来微生物的侵害和免疫作用。 1、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依靠吞噬活动消除异物,参与炎症反应;

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被侵入体内的异物刺激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或局部细胞反应。 三、血小板

(一)数量:正常成年人血小板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 (二)血小板的机能

1、促进止血; 2、加速凝血。

凝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第二阶段,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其具体过程是:

第四节运动与血液 一、运动与血量

血量包括循环血量和储存血量。运动过程中,储存血液被迅速释放出来加入循环血中,从而增加循环血量。运动时一般人大约可增加10%;而运动员可增加20~30%以上。

10

1、短时间大强度运动:血细胞容量和血浆容量均明显增加,而且血液出现浓缩性变化。该变化可能与储存血液释放有关。

2、长时间耐力性运动: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数变化不大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