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教案

三、血液循环系统

(一)血液:运动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总量多于一般人。

(二)循环系统:安静时运动员心肌收缩的力量、幅度以及每搏输出量均大于一般人,但心输出量却略有下降;安静时有训练者心电图P—R 间期延长;P 波高度

降低;R 波高度升高;但QRS 波时限在0.05~0.07s 的正常范围内,且无心室内传导缓慢现象。

四、呼吸系统:肺通气机能、通气效率及其调节能力得到改善。 第三节不同负荷运动时运动效果的生物学特征 一、定量负荷运动时运动效果的生物学特征

1、运动开始阶段机能动员快; 2、运动时能量消耗少,机能反应低,且呈稳定状态;

3、运动结束后的恢复阶段明显缩短。

二、最大负荷运动时运动效果的生物学特征 (一)最大摄氧量、氧脉搏、无氧阈

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和氧脉搏都是反映有氧能力的综合指标。 (二)氧债

高水平运动员在进行最大负荷运动时,其氧债绝对值可达20L 以上,而一般人最高氧债仅为5~7L,因此,氧债绝对值可作为评价无氧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 (三)内环境变异时的忍受性

进行衰竭性或最大负荷运动时,人体内产生高额氧债、酸中毒、低血糖及肌肉酸痛等内环境变异的综合反应,因此常导致内环境急剧变化。此时,一般人不能保持原有的运动能力,甚至不能坚持运动,但高水平运动员却能保持较高水平的运动能力。

(四)连续心音现象

机体在从事最大负荷运动时出现连续心音现象。 第四节影响运动效果的因素 一、运动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一)时间短、强度大的运动项目,其运动训练应以增加运动强度为主。 (二)中、长距离运动项目则以增加运动训练频率和持续时间为主。 二、遗传因素

有氧能力遗传力为93%,乳酸能力为81%,最大心率为86%。 三、年龄和性别差异

四、生物节律因素:生物节律是指生物体机能变化的周期性规律。生物节律可按频率的高低,分为高频节律、中频节律及低频节律三种。 第五节适宜运动量的生理学评价 一、生理指标的检查

如果运动量适宜,晨脉变化不超过3~4 次/分;血压变化范围不超过10mmHg;体重减少不超过0.5kg。如果运动后数天内脉搏、血压持续上升,而体重、肺活量持续下降,则说明运动量过大。

二、运动员的自我感觉和教育学观察

主观感觉是机体对自身机能变化的综合反应,其反应特点与疲劳程度有关。

第十五章儿童少年、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及体育教学与训练

教学要求

41

1、掌握青春发育期的概念及其标志、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的概念 及其特点;

2、熟悉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因素、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及其 敏感期;

3、了解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和体育教学与训练、女子的生理特点 和体育教学与训练。

教学重点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的特点

教学难点怎样合理地安排儿童、少年以及女子的体育教学与训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十五章儿童少年、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及体育教学与训练

第一节概述

一、年龄阶段的划分

(一) 胎儿期; (二)婴儿期; (三)幼儿期;

(四)学龄前儿童期; (五)学龄儿童期; (六)少年期; (七)青年期; (八)成年期。 二、青春发育期

(一)概念:人体由儿童少年时期过渡到成年人的一个迅速发育时期。 以生长突增为青春发育期开始的标志,以性成熟作为结束的标志。 (二)阶段:1、前期; 2、中期; 3、后期。 三、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营养; (二)疾病; (三)气候与季节; (四)社会因素; (五)遗传因素。

第二节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和体育教学与训练

一、骨骼与关节

(一)骨骼:儿童骨骼具有抗拉能力差、不易骨折而易发生弯曲和变形的特点。 在教学或训练中应做到: 1、保持正确的姿势;2、注意身体全面训练; 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量;4、选择合理的运动项目。

(二)关节:儿童少年关节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及柔韧性均比成年人好,但关节的牢固性及稳定性较差。

运动训练:发展柔韧素质,对抗性练习时应注意保护,防止关节损伤。 二、肌肉系统

肌肉收缩力量较弱,耐力较差,易产生疲劳但恢复速度较快,肌群发育具有不平衡。

体育教学与训练:1、在发展大肌群力量的同时,加强小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练习;

2、生长加速期,宜多做肢体伸展练习,不宜做大负荷的力量练习;3、以动力 性练习为主,辅以适当的静力性练习;

4、不宜做单一的专项力量训练,力量练习应以全面发展为主。 三、血液循环系统

(一)血液: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需要补充更多的的营养原料,如蛋白质、铁、无机盐及维生素等。

(二)循环:儿童少年心脏的重量、心输出量及每搏输出量均小于成年人。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加主要依赖心率,所以在运动过程中,心脏的负担将大大增加,

42

容易

造成心肌缺血,进而导致机体疲劳。

在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应做到:1、负荷量不宜过大、尽量减少憋气、紧张性及静力性练习;2、坚持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的原则,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

四、呼吸系统

儿童少年的有氧能力及无氧能力均比成年人低。 体育教学与训练中:1、多采用发展有氧耐力的练习;2、应掌握合理的呼吸方法; 3、注意呼吸道卫生,养成用鼻呼吸的习惯。 五、神经系统

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灵活性高;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占优势,所以具有易激动、易

疲劳、不集中、不稳定的特点。

体育教学与训练:1、体育课内容要生动活泼,且形式具有多样性;2、教学方法应

多采用直观教学法;3、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组织纪律性的教育。 第三节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

一、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身体素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现象。 二、身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

(一)增长阶段; (二)稳定阶段。 三、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身体素质增长速度特别快的年龄阶段或年龄点。 四、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力量素质:力量素质的发展特点与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 (二)速度素质:速度素质是发展最早的素质,尤其是反应速度更为明显。 (三)耐力素质:儿童少年耐力素质较其它素质发展晚,尤其是有氧耐力。 (四)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柔韧素质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灵敏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

第四节女子的生理特点和体育教学与训练 一、女子生理阶段的划分

(一)幼年期:指出生后2 个月到12 岁左右之间的一段时期; (二)青春期:青春期一般为10 岁到18 岁; (三)性成熟期:指卵巢功能成熟的时期;

(四)更年期:指卵巢机能开始下降,直到最后趋于消失的过渡时期; (五)老年期:指卵巢功能完全丧失的时期。一般指60 岁以后。 二、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

(一)身体发育特点:主要特点是青春发育的生长加速期比男子早两年左右。 (二)运动器官的特点:女子骨骼重量为男子的75%左右。骨组织中水分和有机物含量较多,无机盐含量较少;骨骼的粗隆、结节较少;骨密质厚度较薄, 脊柱椎骨间软骨较厚,弹性及柔韧性优于男子,关节囊及韧带较松。 (三)氧运输系统

女子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总量均少于男子;故运输氧气的能力及耐酸能力不及男子。

(四)身体成分: 三、女子的运动能力

43

(一)力量:女子的各种力量相对较小。其大小仅相当于男子的2/3 左右。 (二)耐力:女子的最大摄氧量小于男子,其大小相当于男子的80%左右。 (三)速度:女子的位移速度约为男子的50%~85%。 (四)柔韧及灵敏:女子柔韧性优于男子。 四、不同负荷运动时男女机能变化的差异

定量负荷运动时,女子的反应程度大于男子,而且机能变化以增加频率为主; 最大负荷运动时则表现为机能动员慢、潜力小、恢复慢的特点。 五、月经周期与运动 (一)月经周期:

1、概念:由于性激素分泌量发生周期性变化,导致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剥落、出现

流血现象。通常,月经周期为28 天左右,经期持续时间约为3~7 天。 2、时期: (1)卵泡期; (2)黄体期; (3)月经期。 (二)月经周期中机体运动能力的变化 (三)月经期的运动安排

4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